第07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过个年,心理疾病找上门来
2013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过个年,心理疾病找上门来
◎有人恐惧交际躲进书店,有人表现躁狂,这都是心理疾病 ◎有人摔了盘子联想到一年不顺,是常见的恐惧性心理障碍
  魏先生(左)正向医生进行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是人体健康的四大基石之一,但人的心理往往会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变化,大多数人的这种心理变化都是在可控范围之内,如果控制不住就可能出现病态。2月17日,记者在潍坊市人民医院、潍坊市中医院采访发现,由于职业、年龄的不同,越来越多的人在春节期间患上了五花八门的心理疾病。
案例一 不愿见人不愿走动躲进书店
  30岁的小张参加工作已有五六年,平时沉默寡言,在单位从不与同事争吵,但他很讨厌和老板独处交谈,不愿意和同事一起吃午餐,平日里总担心被人盯着或被别人评价,担心自己看起来像个傻子。每当单位要开员工大会时,小张就心跳加速、发虚汗。
  春节放假后,小张的父母交代他要和单位领导、同事、亲戚朋友之间走动走动,联系一下感情,但小张极度抵触。为了逃避“走动”,小张在一家超市的图书卖场待了好几天。小张觉得自己可能患上了社交恐惧症,2月13日,他来到市人民医院寻求帮助。
  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的主治医师赵约翰为小张接诊。据赵约翰介绍,小张当时来就诊与他交流时,紧张到手脸出汗,根本不能正常交流。根据其症状,赵约翰判断小张应该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
  据赵约翰介绍,大部分社交恐惧症患者意识到他们不应该这样害怕,可就是没办法控制这种担心。对部分患者来说,社交恐惧症只是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问题,可对于病情严重者来说,几乎所有的社交场合都存在恐惧。
案例二 不敢听看想有关“蛇”的一切
  春节前,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女士,无论从视觉、听觉还是感觉接触上与蛇有关,她都会极度恐惧,以至于谈蛇色变。新的一年恰逢蛇年,这位女士感觉仿佛到了世界末日,在其丈夫的一再坚持下,前来接受心理治疗。
  赵约翰说,这位女士此前没有被蛇咬过,按理说没理由怕蛇的,但只要有人与她提起有关“蛇”的字眼来,或是在电视、报纸、书刊等媒介看到“蛇”出现,她就感到极度恐惧。她的丈夫称,自从进入腊月,他妻子就感到坐立不安,精神痛苦不堪,在妻子的视觉、听觉、感觉中不能出现任何关于“蛇”的感念,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正常的家庭生活。最让他感到后怕的是,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肯定都会发来蛇年的祝福短信,其中肯定少不了“蛇”这个字眼,到时候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赵约翰告诉记者,这位女士的病情反应,其实是强迫性恐惧症的表现。
  据介绍,强迫性恐惧症患者表现为害怕出现一些与现实不符的观念,这些观念以强迫观念的形式出现,不由意识控制,在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强迫反强迫的痛苦和恐惧。强迫性恐惧症的病发常伴随有心悸、胸闷、心慌、坐立不安等焦虑症状。
案例三 担心天灾人祸降临自己身上
  总是担心坐在车上会发生车祸,走在街上会被人抢包,只要一看到电视上或网上的一些灾难性报道,总是担心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对周围的人或事特别敏感,比如部门主管被领导叫走,就会担心主管会说自己的坏话,担心自己被开除。春节期间,一位40来岁的男子来到市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但他强烈要求躺在地上和赵约翰交流。
  据这名男子讲,每当看到有关世界各地严重车祸、地震、洪水的报道,心里就会担心害怕。远的像前几年发生的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近的像俄罗斯陨石雨伤人等都令他心里不安,好像这些事情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灾难一定会降临到自己头上似的。为此,每次看到这些报道,他都会在家储存下大量的食物和饮用水,以备不时之需。
  他告诉赵约翰,他经常认为自己随时会死于灾难或者一次意外,对未来产生无能为力的感觉,并控制不住担心更坏的事情会发生。去年他连续感冒发烧一个月,在住院接受治疗期间,由于担心护士会工作疏忽导致输错液,液体输进身体后又会发生过敏反应等问题,还差点与护士发生肢体冲突。
  赵约翰告诉记者,其实这些表现都是由于将看到或了解到的灾难严重扩大化,过分的担心在心理上造成了强迫性的灾难化阴影。
案例四 一夜之间性情大变情绪高涨
  春节期间,年近70岁的王大爷在家人陪同下来到了市中医院心理科咨询。
  据王大爷的老伴介绍,在临近年底的一段时间里,王大爷变得精力旺盛,情绪明显比以前高涨,总是自信满满的样子,对人也主动热情,见了面就聊个没完。记性也好了,给多年中断联络的老朋友打电话嘘寒问暖,还唠家常。最近起床也特别早,做完早餐就去爬楼锻炼身体。王大爷的老伴担心地说:“他突然像在一夜之间换了个人,平时很显老态,现在一步三个台阶。”
  潍坊市中医院心理大夫颜勇接诊后表示,依据老人的表现,老人可能患上了“躁狂发作”,这是一种与抑郁相反的另一种较极端的情绪状态。这类患者通常没什么开心事心情也特别好,说话滔滔不绝,喜欢凑热闹,空前自信,爱吹牛说大话,精力充沛,有使不完的劲儿。还有的患者表现为兴奋,但爱发脾气,点火就着。这种心理疾病在青壮年和老年人中较多见。
案例五 鞭炮哑火盘子摔了担心不顺
  记者在市中医院采访时遇到了前来咨询的“正常人”魏先生。说其正常,是因为接诊医生颜勇说,在现实生活中,像魏先生这样的人其实很多。
  据魏先生讲述,大年初一晚上,他领着孩子到楼下放鞭炮,谁知鞭炮燃放到一半时突然哑火了,他当时也没有过多在意,可之后回到家里煮饺子时,自己又打破了一个盘子。联想起之前鞭炮哑火,他便胡思乱想起来,这是不是预示着自己来年不顺呢?这个念头一直在脑海里浮现,搅得他心神难安。
  颜勇说,这种情况还算不上严重的心理疾病,不少人有类似的经历,这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恐惧性心理障碍,多是由于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内心冲突、暗示或自我暗示所导致的精神障碍。有些前来咨询的患者,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病变,但总觉得身体某个部位出现问题,例如躯体疼痛、喉部异物等,都是患者想出来的。这些状况对个人身体健康并无大碍,但如果严重影响到个人的生活及日常行为,就应该接受正规的心理治疗了。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本报见习记者 戴江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