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潍坊新闻·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网吧里驻了不少“小网虫”
谁砸了候车亭
谁造了垃圾堆
2013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吧里驻了不少“小网虫”
◎城区不少网吧存在未成年人上网、网吧内吸烟等现象 ◎一些网吧无须身份证就可上网,甚至想法应对实名制
  在奎文区万佳网络文化园光线网吧内,两名小男孩在上网。



  近年来,未成年人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引发的犯罪时有发生,没钱上网抢劫盗窃、游戏中结怨打架斗殴、沉迷网络荒废学业、模拟网络中的暴力情节等。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实名制上网、禁止未成年人进网吧等措施纷纷出台。但是近日,记者暗访了奎文区、坊子区的多家网吧,发现未成年人上网、网吧内吸烟、浏览色情网站等现象屡见不鲜。其中,在奎文区一家网吧内,记者粗略一数,竟有30多个学生模样的上网者在玩游戏。

违规现象1
  网吧频出现未成年人
  16日,记者来到奎文区文化路和健康东街交叉口附近的万佳网络文化园奎文区天堂加盟店,看到网吧悬挂着“潍坊市文明示范工程”和“未成年人禁止进入”的牌子。刚到门口,便看到两名中学生模样的男孩进入网吧。
  进入网吧,记者发现不少上网者叼着香烟,网吧内烟雾缭绕。在该网吧二楼的一个小隔断里,记者看到了两名正在打游戏的中学生,其中一名对记者说,他今年12岁,上初中一年级。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奎文区、坊子区多家网吧,发现未成年人上网现象非常普遍。
  据了解,我市现在所有的网吧都实行实名制上网,来上网的成年人必须出示身份证,并在网吧扫描身份证登记后才可以上网。但是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下,网吧内仍不乏未成年人上网的身影。

违规现象2
不用身份证就能上网
  在万佳网络文化园奎文区天堂加盟店,记者询问没有身份证是否能上网时,网吧老板回答:“拿上机卡直接上就行。”随后给了记者一个小纸片,上面写着登录账号和密码。随后,记者又探访了奎文区多家网吧,发现不少网吧都无须出示身份证登记注册。
  在奎文区文化路上的万佳网络文化园光线网吧,记者在主动出示身份证表示要上网后,工作人员竟然问:“那你是注册还是不注册?”“我就查收个邮件。”记者答道。“把你身份证拿走吧,吧台和包间前面的机子都能用。”对方说。记者拿着对方给的一张带有账号密码的小纸片,来到上网区域,看到里面有不少孩子在上网。
  而在坊子区一家网吧,为应对实名制上网,他们更是想出了独特的办法。该网吧内33号以后的机器是临时的,不用身份证就可以直接上网。

记者探访 七八岁小男孩网吧内玩得欢
  2月17日中午13时许,记者再次来到奎文区文化路与健康街交叉口向北500米路西的万佳网络文化园光线网吧,网吧内光线灰暗,记者告知网吧收银员没有带身份证,“用我们的吧。”收银员说。随后,记者拿到了对方给的一张带有账号密码的小纸片,来到了网吧老板指定的上网区域。
  记者中间去洗手间时,看到洗手间南侧是一排两人座的包间,里面坐的都是一些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小男孩。在一个包间里,竟然还有两个看上去只有七八岁样子的小男孩,两人正兴奋地对着电脑,边玩边讨论游戏。记者走近两个小男孩,询问洗手间在何处,其中一名身穿蓝色羽绒服的小男孩看似对网吧内部非常熟悉,头也不抬地冲后方指了指,不停地敲着键盘玩着游戏。
  网吧老板
假期来了赶紧赚钱

  对于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一名网吧老板说:“现在孩子都放假了,没地方去,只能到网吧上网,网吧不能有钱不赚吧。”
  在奎文区一家网吧内,记者粗略一数,发现有30多名中学生模样的上网者,其中竟有几个一边玩游戏还一边抽着烟,完全无视墙上挂着的“禁止吸烟”的牌子。面对这样的情况,网吧老板根本没有阻止,甚至还在电脑旁给上网者准备好了烟灰缸。
  据了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关于网吧消防安全制度的规定,网吧及主要防范区域内严禁吸烟,因吸烟引起火灾,由肇事者和主要网吧管理员负主要责任,网吧员工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检查各种设备,并记录好每天的安全状况。
学校教师
有些学生沉迷网络

  “不少学生刚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后来在一段时间内突然下滑,这些学生大部分都与迷恋网络有关系。”从教20多年的寿光市教师张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学生一旦迷上了网络就很难自拔,不管家长、教师怎么苦口婆心地教育都无济于事,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了。
  张老师告诉记者,不少网瘾学生为了上网,简直是挖空心思。在他教的学生中,就有一名网瘾学生让他印象非常深刻。“以前刚出游戏机的时候,那孩子经常偷父母的钱逃课去玩。后来有了网吧,住校期间他就经常夜间爬墙出去上网。最后他父母知道了,但是怎么教育都不管用,只好不再给他钱。后来他就去偷学校的自行车卖,最终落了个劳教的下场。这个学生刚升初中的时候,学习成绩很好,都是这网络害了他啊!”张老师感慨地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张少华 实习生 张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