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雾霾检出大量危险颗粒物
2013年02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雾霾检出大量危险颗粒物
◎这些含氮颗粒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专家建议控制灰霾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
  ◥2月17日,车辆在石家庄市塔北路与谈固大街交叉口等待通行。 新华社发



  中国科学院近日公布了该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认为,最近的强雾霾事件,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次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事件。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
  现状
京津冀再现雾霾天气

  受17日清晨大雾影响,首都机场及周边地区能见度一度低至5至10米,部分航班不能正常起降,部分高速公路采取临时封闭措施。
  当日上午,天津再次出现雾霾天气。能见度低导致部分高速公路封闭,对交通造成一定影响。
  当日,河北境内的雾霾天持续升级。该省15条高速公路因雾关闭,机场航班大面积延误。持续雾霾致空气污染的同时,对春运中的河北影响严重。该省气象台当天先后发布大雾、霾黄色预警信号,并于夜间将大雾预警升级为橙色。
  这场雾霾天亦导致河北多地空气质量堪忧。河北省空气质量自动发布系统17日8时的监测数据显示,除张家口空气质量为良以外,该省石家庄、唐山、秦皇岛等地区市空气严重或重度污染;衡水市空气中度污染。其中石家庄的空气质量指数更是突破500的测量上限。

  起因
污染物遇水汽产生灰霾

  中国科学院研究认为,人类污染物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内因,可以说是“主谋”。专项组成员、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陈良富说,空气污染物中的可溶性成分遇到浮尘矿物质凝结后形成混合颗粒,再遇到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后,就会很快发生吸湿增长。颗粒的粒径增长2倍至3倍,消光系数增加8倍至9倍,也就是能见度下降为原来的八分之一至九分之一。
  通俗地讲,空气中原本存在的较小颗粒的污染物遭遇水汽后变成人们肉眼可见的大颗粒物,随即发生灰霾事件。
  中科院分布在京津冀区域的15个PM2.5监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1月份京津冀发生5次强霾污染。这5次都少不了陈良富所说的水汽做“帮凶”。
  结果
霾中检出危险化合物

  专项组“大气灰霾溯源”项目负责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跃思说,本次席卷中国中东部地区的强霾污染物化学组成,是英国伦敦1952年烟雾事件和上世纪40-50年代开始的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污染物的混合体,并且叠加了中国特色的沙尘气溶胶。
  在京津冀雾霾天气的专项研究中,专项组检出了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这在王跃思看来是“最危险的信号”,因为这就是“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
  经过源解析技术,这些包括含氮有机颗粒物在内的有机物被识别出了4类有机组分,分别为:氧化型有机颗粒物;油烟型有机物;氮富集有机物,一种化学产物和烃类有机颗粒物。
  建议
重点控制工业和燃煤

  专项组将这些因素归结为“人为粗放式排放和自然生态被破坏的直接后果”。在北京地区,机动车为城市PM2.5的最大来源,约为1/4;其次为燃煤和外来输送,各占1/5。对于整个京津冀区域,专项组认为,应重点控制工业和燃煤过程,重点在于燃烧过程的脱硫、脱硝和除尘;同时要高度关注柴油车排放和油品质量。
  用王跃思的话说,“控制灰霾还是需要从控制污染物排放着手。”
  中南民族大学环境经济学教授陈祖海告诉记者,减少雾霾天气,建议减少城市大量市政工程,如房地产及旧城改造的增加。
  另外,环保部门要加强对有气态污染物排放单位的监管,最大限度减少工业、城市建设和生活排污量。

◎相关新闻
疾控中心将专项研究霾对人体健康影响
  记者从中国疾控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下属环境所,有计划全面开展雾霾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基础研究,并及时启动雾霾天气下的健康评估和预警。此前,环境所已用一年时间,开展了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
  初步研究发现:霾天气引起的健康影响主要以急性效应为主,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哮喘、结膜炎、支气管炎、眼和喉部刺激、咳嗽、呼吸困难、鼻塞流鼻涕、皮疹、心血管系统紊乱等疾病的症状增强;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入院率增高。此外,霾天气还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间接影响。霾的出现会减弱紫外线的辐射,如经常发生霾,则会影响人体维生素D合成,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空气中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室内的PM2.5除了室内吸烟、燃料燃烧、烹调油烟等来源外,主要来源于室外,雾霾天气时尽量关闭门窗。有条件的家庭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污染。 本报综合《京华时报》、《新京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