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县装裱业的历史比较长,自清朝康熙乾隆年间以来装裱就比较流行,历经清朝、民国直至当代经久不衰。装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手艺,潍县的装裱业尤其兴盛。 装裱在潍县的兴盛发达有多种原因。首先,潍县的工农业发达,文化传统历史悠久,百姓在居家布置方面比较讲究,有高雅的审美情趣。特别是潍县绅商望族较多,如陈、郭、丁、张等名门大户,除了有丰裕的物质生活外,在精神文化方面有更高的追求。再者,潍县自古以来就是一座文化名城,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名人大家层出不穷,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书法绘画作品,这对潍县装裱业的繁荣也颇有影响。另外,潍县是有名的商埠,繁荣的市场经济也促进了潍县装裱业的发展。
民国期间潍县城里的装裱店有十多家 装裱主要指对字画而言,它包括对纸绢质地的书法、绘画的托表、装潢,以及对旧书画的去污、揭补等。通过装裱,使书画去皴、定型及通过镶边装框,从而能够张挂展示。 装裱店的经营内容各有特色,有的专做手工,对外接装裱活,有的除做手工外,还做行货,即制作成品销售,尤其在年节期间大量批发销售,相当于年货商品,利润较高。装裱店一般和当地书画名家及名门望族都保持密切的联系,装裱店的从业人员尤其是店主老板自身的文化艺术素养都比较高。 民国期间,潍县的装裱店有十多家,有的在家中接活干,有的设立门市部经营。设立门市部的有聚文斋、笔文斋、墨林斋、庆文斋、广文斋、笔花斋、三友山房等。 墨林斋。位于东南关炉坊街,经理丁国祯。该号的成名有绢裱的“松鹤图”,多销往大连,再转销日本。此外,还从上海购进四屏年画,如博左屏、美女屏、花卉屏、山水屏等,加工装裱成精致的挂画,在阴历年前批发销售,销路相当不错。 庆文斋。在东关后门街,经理姓王。该号常年由上海中兴公司、陈中泰等处批购四屏年画,进行装裱。以备阴历年间向客户批销。该店加工图多销往昌邑、荣成等地。此外,还请当地画匠周明训画山水,王善志画竹兰,请其他的画匠画花卉、花鸟等,经过装裱,除了年年批发,平常也陈列销售。该号每年下半年开始装裱映屏,高约七市尺,宽约一尺三寸,四山连挂,所占面积较大。映屏多挂于堂屋或客厅内的正面墙壁上,前面有条几,再前是方桌。过年祭神时,神主牌位即放在屏前的茶几上,方桌上放祭品。有的户图个新鲜,年节要换新映屏。这种产品多销往掖县(莱州府)。 聚文斋。在东关李家街,经理孙洪寿。该号因为经济实力较弱,只做一般的装裱零活,完活后对顾客收材料和加工费,因而赚钱就较少。 笔花斋。在城里大十字路口东,经理谭文奎。该号以装裱零活为主。因这里地处潍县城中心,与城里的士绅商贾、学士名流多有接触,这些人一般对书画比较爱好,看到心爱的字画就出手购买,有的还不惜重金。谭文奎就借机收集古旧书画,从中得到丰厚的利润。久之,该号又兼做瓷器、铜器、玉器、古玩之类的买卖,效益不错。 广文斋。在城里棋盘街,后迁至博古街,经理郭瑞武。该号成立较晚,创始人郭瑞武先生先在聚文斋学徒月满出徒后,又到笔花斋当伙计。因为他手艺较好,得到经理谭文奎的赏识,给予加倍的工钱。后来,因与谭文奎发生口角而辞工回家。后来便自己开设了广文斋。因为当时手里没有什么资金,只好因陋就简,草率开业,甚至裱糊用的案子也是借的。因为他的技术较好,当伙计时便与一些地方知名书画家熟识,因此有利于收件接活。日子久了名气也越来越大,就连外县也有人闻名约请装裱。例如安丘景芝赵禄吉(清朝翰林)家就派人请郭瑞武到他家裱件达两个月之久,除每天好酒好饭招待外,临走还给了一百块银元的报酬。 解放初期,室内挂画曾一度被视为资产阶级装饰,故而装裱店也一时无活可干,潍县城里仅有广文斋为适应形势改为文具店,1956年又改成了公私合营的商店。1959年,郭瑞武被昌潍医士学校(潍坊医学院前身)聘请为该校挂图室的装裱师,直到退休。
随着生活的提高装裱业迎来了空前发展 装裱店除店主经理外,一般有伙计和学徒数人,学徒期有三年,开始先干些杂活,后期才学到技术,第一年年底“开出”十吊钱,以后逐年酌情增加,出徒后当伙计每月工钱一般为十五块银元(铜元与一个银元的比值是铜元每6吊兑1块银元)。 在装裱技术中,“揭裱”的难度大,费时多,将一幅破旧烂碎的字画,经过水浸、揭纸,剩下画片,如有残缺之处,还要进行润饰,然后装裱起来,使一张不像样的旧画恢复旧观,再展现在爱好者的面前。至于装裱字画的价格,据说“七七事变”前装裱对联每套一元,四条屏二元,鱼池条幅一元六角,两镶绫对联每套六角。揭裱则按工作量之繁简难易情况议价。 “七七”事变潍县沦陷后,裱糊业曾一蹶不振,多数店铺停业。广文斋则迁往城里棋盘街继续经营。虽然客户比原来少了很多,但也能勉强维持。不过,这时店里所接的装裱字画,很多是伪组织的机关和商会人员为苟安讨好上级头目或日本官佐的时尚礼品,那时候一般市民对装裱店是很少问津的。 在潍县装裱的字画中,常见的名画家及画作大体有如下一些: 郭乾晖,五代南唐时期北海人,称“郭将军”。工画鸷鸟杂禽、田野荒寒之景。格力苍劲,巧度峰出。有《秋郊鹰击》等画。 郭乾佑,乾晖弟,亦善花鸟。有《顾峰猫图》、《野鹃图》等。 李雄,宋代北海人,工画人物,尤善鬼神,罕有人比。太宗时任画院祗侯。北海龙兴寺有其画壁,所作钟馗图尤为精粹。 李成,宋代人,唐宗室,至成避地北海。善属文,磊落有大志。山水出师关,笔墨转绝,称山水者,以为古今第一。 周亮工,明末清初人,曾任潍县县官,善鉴赏,工诗,间作山水,嫣润透逸。 郑板桥,清代人,曾任潍县官七年,善诗书画,亦能治印。善画兰竹,书法创为一体,有著作《板桥全集》。 谭谟伟,清代人,潍县东关人士。工草书,尤善墨竹,大叶墨竹潇洒有致,偶作指画山水,亦清雅可嘉。 周洛克,清代,潍县东关人士,工花卉,多用墨色,尤喜作藤萝大幅,笔墨飞舞,有天骄之势。 贺祖思,现代,潍县人,工花鸟,笔法秀丽。 王福斋,现代,潍县人,工人物,设色淡雅,山水写实,有《历下十景》传世。 徐培基,现代,潍县人,上海美院毕业,绘画全面,著名画家。 郭味蕖,现代,潍县人,中央美院国画系主任,善工花鸟,著名画家。 与别的一些传统服务行当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兴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室内悬挂名人字画已逐渐普遍,所以装裱业这一潍县老行当不仅没有萎缩、消失,反而是愈加繁荣发展,成为广大市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行业。这些年来,潍坊城里一家家新开设的高档装裱店铺数不胜数,而且装裱技术有不少创新提高,好多潍坊装裱字画销往海内外各地,老潍县人流传下来的装裱技术享誉遐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