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老潍县,没有汽车,没有拖拉机,赶集买东西或者搞运输一般都用马车(牛马车或者小驴车)。而那些路途遥远的或者是当天干不完事情的人们,就得连人带车在沿途的旅店住下。 潍县是鲁东重镇,道路四通八达,商业繁荣,是著名的城乡物资集散地,来往客商和做买卖的特别多,这就为旅店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当时老潍县城的南关、北关一带,那种驻骡马行人的旅店相当多。这种旅店条件简陋,但价格相对便宜,被人们习惯称之为“大车店”。稍有身份的人对这种“大车店”是不屑一顾的,但它却为那些穷困豁达的车马帮提供了方便。 条件简陋的大车店是车马夫的家 大车店的门很简单,但门口却是挺大的,因为小了车进不来。进门里面是个大院落,专门供客人停放马车,旁边还有个拴牲口的棚子。院子周围有一些破旧的房屋,其中大部分是客房,另外还有店主居住的房子或者仓库之类。客房里一般都是打着通铺(是砖垒的或者是木板的),通铺是硬硬的,上面铺着苇草,有一些简单的被褥。被褥比较薄,相当陈旧,因为不经常拆洗,被头上都有不少油垢。除了睡铺,屋子里还有破旧的桌凳。窗户是一些老式的木棂窗户,上面糊着粗纸或者根本没有纸。屋顶是那种裸露的秫秸,根本没有什么天花板之类。除此之外,房间里还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汗臭和脚臭混合了的气味。 除了客房,院子里还有一两间伙房,里面支着一口大锅,供给客人做菜和馏干粮用。另外伙房里还有饭橱,饭橱除了放碗筷外还放着一些硬面火烧之类的干粮。伙房四周的墙壁由于做饭而被熏得黑黑的,厨房里整天弥漫着一种腥酸和呛烟的味道。 驻店的人们进店大多是在傍晚时分。这时跑了一天的客商是人困马乏,到了店就像到了家一样盼着住下歇息一下。进了大门口,店主人便走出来热情地打招呼,对于那些经常光顾的老顾客,彼此还要问候寒暄一番。这时车把式已经将车停在院子里给牲口卸下套来,把牲口牵到棚子里,从车上拿下簸箩拌上草料先把牲口安排妥当,之后便奔向伙房吃饭。 客人的晚饭,有的是自带的干粮,如煎饼、面饼等,让店里给馏一馏吃,吃自带的咸菜;那些自己没带干粮的顾客便花钱吃店里提供的饭菜。大车店里的饭一般是火烧、馒头或者饼子之类,菜肴多是白菜、萝卜、豆腐之类的大锅菜,里面的油水很少,基本是清水煮的,但这些远道而来的人吃起来却狼吞虎咽。 天黑的时候,仍有几辆跑脚的马车陆续来到大车店住宿。他们车辕旁边拴着马灯,灯在黑暗里一闪一闪的,车骡马脖子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听到声音,店主人赶忙跑出来招呼安顿客人。 客人中还有个别吃饭比较讲究的,会到大车店附近的小铺里买点菜捎回来,再斟上一壶酒,自斟自饮,津津有味。 吃罢晚饭后,大车夫们便在院子里或到客房里一边抽烟一边拉呱说话。这时已是酒足饭饱,身体也差不多歇过来了,谈兴便涌上来了。他们交谈的内容很广泛,例如,这些日子的天气,谈农村家乡的收成,谈个人家庭琐事,还有一些耳闻目睹的稀奇古怪的故事,这样的谈话会一直持续很长时间。到了该睡觉的时候,一个个便坐到客房睡铺上,迅速地扒下身上的衣服,拉过满是油垢的被褥,毫不在意地钻进臭哄哄的被窝,一会儿便鼾声大起,进入梦乡。 大车店里的深夜是安静的,时而会听到一两声狗叫,还有骡马脖子上铃铛声响和他们咀嚼草料的声音。这时候,整个大车店院子里弥漫着一种恬静的气氛。 第二天一早,车夫们便纷纷起来套车走人,各忙各的事情去了。
形形色色的客栈接待南来北往的客 大车店是潍县旅店的一种,也是比较简单和低级的,除此以外潍县还有其他旅店,它们有的名字叫旅店,也叫做客栈,当然也有叫旅社啥的。这些旅店和客栈在设施和服务上都比大车店复杂和高级些。一般的在客房方面除了通铺外,还有单间房,单间房有的分等级,等级不一样,价格也就不同。有些客栈和旅店既管住也管吃,有的只管住宿不管吃饭。不少客店除了住吃,还为客人提供代买车船票、提供拉脚的、联系唱戏的等等其他方面的服务。来客栈住宿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做买卖的,做手艺的,出杂差的,走亲友的,赶考试的,还有唱戏的,打拳的,演杂技的、耍马戏的等等形形色色走江湖的人们。而店家则根据客人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服务,“看客下菜碟”这句行话就是这么来的。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潍县的戏院常常从外地邀请一些京剧名角来潍县唱戏。他们来到潍县后便住在较好的客栈。这些人的饮食都比较讲究。客栈对待他们非常客气,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做的饭菜都特别好吃,这一是表现了店主老板对他们的尊重,再则也可请他们在店中唱上几句京剧。京剧演员们早上起来常常在院子里吊嗓子、练功,惹的附近不少居民前来观看。 在客栈里住宿的那些进省城或进京赶考的秀才文人,也很受店主老板的重视,都会热情招待。晚上给他们掌灯供水,为秀才文人们提供一个读书应考的好环境。同时,店主还牢牢记下他们的姓名与籍贯,以备他们将来高中后与他们联系。 还有一些外地的马戏团、杂技团和打拳卖艺以及卖狗皮膏药的跑江湖的人驻扎客栈,这些人每人都有一手绝活,而且能说会道不拘小节,店里对他们也十分客气,总是好茶好水地招待。有时候他们会带着一些动物和大型演出道具驻店,店里要给他们提供放置场所。像猴子、狗熊等就常光顾客栈,弄得客栈院子里总是臭哄哄的,但是店主人也一如既往。演杂技的除了外出表演,在店里的时候总是练习不断。 当潍县城南未修铁路时,北关是去省城、京城的交通要道,所以北关大街店铺较多,大街东头路南有个叫李孝先的老板开设的悦来花店,这是北关最大的店铺,每年收进西北的棉花,兼收乐陵小枣,然后转卖。同时,店里也住旅客。此外,还有几家花店,白天经营棉花、山果生意,晚上就是客栈。最早来潍的京剧“四喜班”、“永福班”曾住在悦来花店,再后来又住在大街东头的张家店。一些农村京剧班子也常住张家店。农村京剧演员个个生活穷苦,张家店条件虽差,但收费低廉且可欠账。因此,凡是来潍演出的这些艺人,一季戏班结束后,等着再搭新班的都住在这里。为了方便艺人,店里常年设有伙房,不管哪儿来的,不管有钱没钱,只要有人介绍是来搭班唱戏的,就可以在铺上睡,店中吃,而不必预先付款,等以后再结账。而且店中还有戏箱一副,一时未能搭班的艺人可以租赁戏箱结伙唱戏。小小客栈,数间草房,能使无着落的艺人暂时得到食宿投靠,实可称为“艺人之家”。 北关大街上还有一家“骆驼店”,该店院落很大,可住赶骆驼的,还备有骆驼轿,是为有钱的人作长途出行或进京赶考用的,坐骆驼轿子既稳定又舒服。此外,那里还有轿车、毛驴供人借用。 大街上的店铺由东而西,绵延到北门附近一条“丁字街”口,即北关桥头,形成了一个小市场,除花店、客栈外,还有杂货店、点心铺、饭馆、肉铺、羊肉馆、朝天锅、包子铺、火烧铺等等,吃食之物,应有尽有。这些都与客栈的经营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