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县自古以来物产丰富、工商发达,而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人们对于婚丧嫁娶这些人生大事十分重视,都要弄得隆重讲究一些。有钱的绅商世家自不必说,即使普通百姓也必是尽其所能搞的像样一些。起初,喜丧仪式所需物品仪仗多系自家购置,或亲友之间互相借用,但在人力物力方面都负担很重。根据百姓的这种客观需求,自清朝中期以来潍县便出现了赁铺这一行当。所谓赁铺,就是其经营购置或定做一些婚丧仪式需要的物品仪仗,租赁给百姓用户使用。事完付费再将原物退还赁铺。
隆重讲究 婚丧嫁娶仪式用品全靠租赁 首先是婚事,男婚女嫁是人的终身大事,潍县百姓对此非常看重,因此这方面的程序仪式也颇复杂繁琐。婚前、婚后暂且不说,单是结婚这天所需物品行当十分繁多,有多少人都忙得晕头转向。赁铺经营租赁的喜差仪仗物品大致有如下一些:供新郎乘坐的官轿一乘,供新娘乘坐的花轿一乘,两轿的外围都要披褂上红绸。结婚仪仗有大旗两面,裙子灯八杆,金瓜、京棍各一对,行伞一柄,大鼓乐全套,即铜锣、架鼓、喇叭、号筒、云乐、皮罗等。还有夫役用的号衣号帽。绅商世家和其他富裕人家更为讲究,在上述基础上还要增加不少东西。如传锣一对,莲子灯一帑,星宿旗二十八面,提灯(纱灯或玻璃灯)一对或两对,夫役要穿全套的号衣、号帽。另外,还要增加乐队一班。再讲究的人家还要加添铜銮仪、锡銮仪各半套,提灯增至十二至十六杆,文武顶马各一匹,男女轿不是四人小轿而是八抬大轿。如此庞大仪仗队,前拥后挤,浩浩荡荡,几乎要排满一条街。 再就是丧事。家中老人百年(去世)之后,子女孙辈要送终,潍县人对此也是很重视的,要尽量把丧事办得排场体面一些。这一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孝心亲情,另外面子上对外也好看。因此,丧事的复杂繁琐程度比起办婚事来并不逊色。赁铺为用户准备的丧葬物品也就比较多。大户或较大户人家用的有:照壁、云牌、梆子、灵屋牌、堂牌、檐牌、檐对、回头牌、棚门牌,以及对联堂灯、大门的牌坊楹联、辕门楹联、过街映壁的麒麟等。还有路祭、边祭,墓地停灵拜棚及应备设备陈设,再就是过街穿堂的陈设装点,甚至罩坟棚、坟门帘和孝子用的晾冠、孝巾、蓖麻绳以及白车衣等,都是赁铺供用的。关于“三日”送盘缠所用拜棚及其布置和祭奠用具,亦由赁铺租用。 出殡的仪仗也相当繁多,主要有二十八宿祈、五鼎亭、香烛酒醴亭、衣冠亭、旌亭、神主亭、诰命亭、御赐亭、影轿、金瓜、京棍、毛男与毛女的衣着与香牌、专托香盘的衣着及香牌和香炉、各色幡、高幡杆等,赁铺一应俱全提供。 还有抬灵柩的架底。富裕人家的棺木好,比较沉重,一般用大老杠和制作精细的架底(潍县最好的老杠是紫衫老杠),普通百姓则用次等的,穷困人家用的就更次了,甚至不用老杠。有老杠的架底须要抬夫32人(三二架底),不用老杠16人(一六架底)就行了。 架底之上有棺罩。棺罩有多种,如孔雀翼罩、绸缎百兽图罩、连笼罩、玻璃压风连笼罩、线呢玻璃窗罩、青缎蟒罩等。还有些比较朴素的棺罩,供小户贫困人家使用。棺罩之上还有架顶。架顶有凤翅顶、龙头顶等黄色的一些架顶。架顶放在架子顶端正中,路经城门、牌坊和穿堂时,要取下架顶,以免受阻。但抬夫为了得到赏钱,可以屈膝搭腰抬过,而且起落一致,四平八稳。 赁铺除了对外租赁喜丧公事的仪仗物品外,还为用户提供联系夫差的服务。赁铺经营大都与这些人有联系,只要需要到时便可把人召集起来以供客户使用。当然,客户也可到“人夫场”(潍县出卖劳力的市场)找人,或者与一些这方面的把头联系。经常做夫差的,日子久了便成为婚丧事中的专业人士,尤其像丧事指挥抬架子的,敲锣的更是受人尊重的人物。 另外,赁铺的喜丧事出赁时,都派有跟差的。例如结婚轿子的组成、张挂和结彩,裙灯、大祈的上杆吊挂等,都由跟差的掌管。出殡用差比较多,管理更加复杂,到了坟地,有的差就要卸下来整理返回,有的回灵时还要供用。跟差这个活儿也不轻,他们是赁铺必备的服务人员。根据赁铺分工情况,阳道人员管仪仗,阴道人员管张挂。
由兴至衰 潍县赁铺业刻着历史的印迹 潍县较早的赁铺,城里有汇成赁铺、汇隆赁铺、陈氏老店,寒亭有张家赁铺,山后徐家村有徐家赁铺,西北董有同盛赁铺,大胥家有胥家赁铺。后来城里有聚昶赁铺、付家赁铺,东关有泰吉赁铺、谭家赁铺、李家赁铺等。下面举几家作简略介绍:陈氏老店。原系刻字店,以后增加了赁销业务,称为益祥号。门旁的招牌上写着“陈氏老店,刻字做帖;益祥赁铺,张挂陈设。”地址在城里兴隆街南首路西。两种业务,互相结合,更为有利。该号承印结婚用的领谢帖,丧事印杠条,谢帖,讣闻,哀启,还剪刻祭幛字。婚丧仪仗及有关用品,也不断添新去旧,营业状况良好。该赁铺延至1932年,因经营不利而歇业。 江成赁铺开业较早,有几十年的历史,地址在城里大十字口以西路北。民国初年歇业,出赁物品大都售于陈氏老店。 江隆赁铺开业较晚,地址在城里东门大街路南。起始,先收买了部分旧的喜丧物品,随之又添置了一些新的,成为较大的赁铺。以后营业不佳,难以维持,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停业,铺子卖给聚旭赁铺。 聚旭赁铺开业后,将架底,老杠等重加油漆,将连笼罩加里显柱,其他物品也进行了整修和刷新,或添置新的,一时出现了焕然一新的面貌。1924年(民国十三年)该号承办了本县丁毓庚、李翰臣两人殡葬的仪仗执事。1936年(民国25年)将铺底卖于国祥号,改名为裕易货铺。 同盛赁铺于1922年(民国11年)从城西北迁至城里大太平街。该号特点是保持多项应用物品的新鲜,大小喜丧用差都能从容应付,价格也比较公道。1940年因经营不佳而停业。 徐家赁铺设在山后徐家村,该号所备喜丧用差的张挂,陈设都是上好的。例如牛角灯形大如翁,红黄灯穗是苏杭精品,还有玉碗、玉钩、金钟、玉磬、钟鼎、爵炉等,不少物品是同行们所没有的。 潍县货铺是从清朝中后期产生到民国中后期绝大多数停业,前后延续了一百多年。它们为人们的结婚、出殡提供了完备的仪仗执事和其他物品,可谓尽瘁桑梓。因为潍县经济发达,又有着浓厚的传统习俗,所以婚丧仪式繁琐复杂,比较铺张浪费。这些自然促进了货铺业的发展。潍县的货铺行业在整个山东省是很有名的。 民国中期以后,尤其在日寇占领潍县期间和国民党统治后期,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商业萧条不振,人民生活凋蔽不堪,士绅富户多数破产,因此,各家喜丧公事力求从简。基于此,赁铺业日渐萧条,除裕易货铺等很少几家勉强维持外,其余的都先后停业了。但是,作为那时代的产物,赁铺业无疑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避免了浪费,体现了节约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