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拉网式排查,市县两级同进行 |
◎市环保局回应网民疑问,检查715家企业用了六天时间 ◎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打千米深井向地下排污并不合算 |
|
|
工作组人员在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查看污水排放情况。 |
|

|
|
2月17日,市环保局通报了近段时间我市对于企业违法向地下注入污水的检查情况,尽管检查中并没有发现网帖中反映的企业向地下注入污水的问题,但仍有网民对“潍坊两天检查715家企业”产生质疑。2月18日,市环保局有关工作人员对此作出解答,检查700多家企业并不只是潍坊市环保局进行的,而是潍坊市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同时进行的。此外,在12日接到有关网络舆情后,我市环保部门就已经开始对相关企业进行检查了,并不是网络流传的最近两天才开始的检查行动。 官方回应 检查企业数量含在线监控 最近这几天,地下水污染问题受到众多网友关注,尽管市环保局在检查中并没有发现网帖中反映的企业向地下注入污水的问题,但是仍有不少网友对潍坊检查715家企业的速度产生质疑。他们认为两天内排查715家企业,如此“神速”,是可疑的。 针对网民质疑,记者18日上午采访了潍坊市环境监察支队队长谢振溪。谢振溪告诉记者,首先,潍坊市两天检查700多家企业并不只是潍坊市环保局进行的,而是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同时进行的。其次是2天的说法不准确,在2月12日接到“有企业利用高压水泵向地下注入污水”的网络舆情后,我市环保部门就已经开始对相关企业进行检查了,并不是网络流传的最近两天才开始的检查行动。 对于排查715家企业数量的来源,谢振溪告诉记者,从2月12日开始到17日,潍坊市市县两级环保部门共对潍坊市的483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并对自动在线监控系统中的138家市控企业和94家县控企业的数据进行梳理,715家企业是现场检查和实时监控数据梳理后两者相加的结果。
记者观察 环保人员进厂先看排污口 18日上午,记者跟随对企业进行污染源检查的工作组人员来到位于奎文区宝通东街的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一进厂区内,工作人员就直接来到两个排污口查看污水情况。“由于节后刚开始上班,有些设备还没有运行,所以排水量都比较少。”华港公司工作人员说。 检查完毕之后,环保监察人员在《潍坊市环境保护局污染源现场监察记录》上做出现场检查结论,最后由执法人员与被检查单位现场负责人共同签字。 “我们在接到市局通知后就开始对辖区企业进行拉网式排查,按照先村后企业的顺序,村里主要检查的是一些小家庭作坊,到今天为止有些单位已经是第二遍了。每到一家企业,我们都要检查排污口,看水量跟平常相比是否有变化并了解变化的原因,还要看有无暗管,防止企业偷排。由于现在大多数的企业自备井基本上都已处于废弃状态,为防止企业利用自备井储存污水造成地下水污染,自备井也是重点检查目标。”奎文区环境监察大队队长胥维国告诉记者,他们每天都要检查七八家单位,除了现在重点检查的涉水企业外,一些烟尘企业也一并在检查之列。“从目前的检查的结果来看,并没有出现网上所说的企业往地下注入污水的情况。”胥维国说。
企业声音 “地下排污”实际效益不大 对于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地下排污”传言,我市的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这种做法不管是从经济效益还是风险来看,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多数企业是不会冒风险这样做的。 “企业用水费用中都已经包含了污水处理费,因此我们没有必要再去打口井用于排污。”华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设备经理高洪建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工业废水在经过简单处理后就可以达到排放标准,再通过预设的“箱涵”就可以到达白浪河下游的污水处理厂,整个过程并不需要花费多少钱。 “向地下注入污水,首先面临的困难就是打井,打一口1000米深的井最少也要几十万元。即使打通,想要将水注入地下就必须通过高压水泵,而高压水泵所耗用的电费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高经理说,这种办法不会给企业带来太高经济效益,反而是让企业顶上了被查处的风险。 文/图 本报记者 王慧 本报见习记者 窦圆娜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