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俺唯一的心愿,是给丈夫做次体检 |
丈夫苦撑家庭16年,截瘫在床的宋美华十分担心他的身体状况 |
|
|
李宪奎正在为妻子按摩。 |
|

|
|
昌乐县红河镇后李家庄村44岁的宋美华是一名不幸的女人,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致使她高位截瘫;而她又是一名幸福的女人,瘫痪在床16年以来,丈夫对她不离不弃、照顾备至。他一手挑起了家里的重担,10多亩地的农活他一个人干,当时年仅1岁半的女儿也由他抚养长大……“我担心丈夫的身体状况,想在有生之年让他做一次全面体检,但我却无能为力。”2月18日,宋美华含着眼泪对记者说。
精心照顾创造生命奇迹 2月18日,记者来到昌乐县红河镇后李家庄村宋美华家中,刚迈进大门就看到有一间房子,里面摆放着简易的货架,上面有烟、酒等商品,看上去像是一个小卖部。“我需要下地干活、照顾妻子,没法安心在家经营这个小卖部,现在来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少了。”宋美华的丈夫李宪奎告诉记者。 记者留意到,他们家的房子低矮陈旧,建成年代已经十分久远。在一间卧室内,宋美华正躺在床上用针钩花。“我很想为这个家做点事,但常年瘫痪在床,只能靠钩花赚点钱补贴家用,一年也就赚三五百元。”见记者到来,宋美华停下手中的活计说。 宋美华的精神状态看上去还不错,但当她掀开自己腿部的被子时,记者却吃惊地看到,她的两条腿瘦弱得只剩皮包骨头,而且两只脚也已变形。 “我自肚脐以下早就没有知觉了,当时医生说我只能活两三年,但在丈夫照料下我却活到了现在,16年来多亏了丈夫,是他创造了奇迹。”宋美华含着眼泪说,丈夫为了撑起整个家非常劳累,她感觉自己亏欠丈夫太多太多。记者了解到,李宪奎和宋美华今年都只有44岁,但李宪奎看上去像50多岁了。 乘车坠桥多处骨折致残 说起造成高位瘫痪的原因,宋美华说,时间追溯到1997年春天,当时女儿小芝才一岁半,他们一家三口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们家让同村村民李某用拖拉机帮忙耕地后,宋美华乘坐拖拉机回家,当行至村西桥附近时,可能是因为拐弯太急,突然她被甩到桥下,拖拉机也紧跟着翻下桥,并砸到了她的身上。 随后,宋美华被乡亲们送到医院救治。院方检查发现,她的肺部被挤扁,膈肌破裂,肚子里有大量积血,生命垂危。当天,院方就给她做了手术。然而,医生随后检查发现,她的腰椎、胸椎多处骨折,神经也受到了伤害,便紧接着又给她做了第二次手术。尽管手术挽回了宋美华的生命,但她自肚脐以下部位因为失去知觉,此后再也无法站立了。 宋美华住院治疗前后共花去医疗费约5万元,这些钱都是丈夫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而肇事方李某仅在事故当天交了1000元钱医疗费,此后便从他们村搬走了,再也没见影。 丈夫挑起重担日夜操劳 宋美华高位截瘫后,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经济负担全都压在了丈夫的肩上。妻子和女儿需要人照顾,李宪奎根本不能外出打工赚钱。仅靠家里的几亩口粮田想要还清亲朋好友的欠款遥遥无期,李宪奎下定决心又承包了7亩地,这样一来,他一个人要种10多亩地。一日三餐,他需要先给妻子和女儿做好后,才能下地干活,别人家都是夫妻俩一块干,活很快就干完了,而他在干活的空档还得回家照顾妻子,给妻子按摩…… 担心儿子过于劳累,李宪奎年迈的父母开始帮助儿子分担一部分重担,父亲帮他经营小卖部,而母亲则帮他照看年幼的女儿,李宪奎的负担稍微轻了一点。但在2011年,李宪奎的父亲去世了。 “他下地干活先给我准备好吃的放在床边,自己吃饭却从来没个正点,经常早饭午饭一起吃。”宋美华告诉记者。李宪奎前些年种的全是粮食作物,经济收入低,近几年开始尝试着种植大姜。“他在家里割姜芽经常干到深夜12时,第二天早晨还得早早起床下地干活,我看着都心疼!”宋美华说,为了不拖累丈夫,她多次想过自杀,但看到年幼的女儿,心又软了下来。 李宪奎表示,他一人种10多亩大姜确实非常累,有人劝他忙时雇几个人,但考虑到劳务费的价格很高,如果雇人可能种大姜就赚不到钱了,所以,他宁肯自己每天少睡几个小时觉,也自己一个人干。大姜的行情时好时坏,很难赚到钱,但李宪奎还是慢慢还清了欠款。 给丈夫体检成她心事 李宪奎用自己宽厚的肩膀、坚强不屈的精神谱写了真爱永远的动人篇章。宋美华说,现在他们的日子虽然比先前好多了,但丈夫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因为女儿小芝现在读高中了,以后还要上大学,学费就像一座山压在丈夫的身上。 “他经常累得这里疼那里疼,从来没有体检过,我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我躺下了,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他的身体可不能再出问题,可是全面体检需要好几百元,家里没有多余的钱。我希望在我有生之年,能了解丈夫的身体状况,帮他做一次全面体检。”宋美华说,近几年她感到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希望能有人帮她了却这个心愿。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实习生 徐艺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