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制定教育制度先进行听证
换证大潮,一人要换18份准考证
艺考报名点能买汽车票
2013年02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制定教育制度先进行听证
◎制度利益相关者可直接参与听证,“部门说了算”成历史 ◎第三方组织避免“压迫感”,或成部门管理职能转变方向



  2月19日上午,在潍坊一中学术交流中心举行的潍坊市中小学师德考评制度建设听证会上,来自全市的15名学生、家长、老师、校长代表对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师德考核工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听证。此次听证会则是市教育局“协商式管理”的一个缩影,只要是事关学生、教师、家长切身利益的事情,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出台,还是政策性文件的下发,都要经过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听证程序,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

与会的15名代表
具有广泛代表性

  2月19日,师德考评制度建设听证会正在潍坊一中如火如荼的进行,涉及相关利益的15名代表参加了“听证会”。本报记者作为列席人员全程参与。
  “我们对师德考核办法进行了修订,并将于近期出台《意见》。”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科季科长介绍,我市从2011年起开始进行师德考核,对于解决群众反映的违背师德行为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具体实施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对此,教育局对《意见》进行了重新修订。因为师德考核办法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学校、老师,还涉及到家长、学生等千家万户,因此在《意见》出台前,市教育局委托潍坊教育创新政策研究院,请了涉及相关利益的15名代表来畅谈观点,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听听他们的看法,再回去重新进行修改、完善。
  15名代表全部是文件涉及的利益相关者。这些代表,都是通过研究院提出代表条件,由各县市区根据条件集中推荐的,具有比较广泛代表性。包括3名校长代表,分别涉及了高中、初中、小学学段;6名教师代表,既涉及了高中(职业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又注重了城乡差别,还关注了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男女性别;还有来自三个学段的3名学生家长代表。除此之外,还有潍坊七中和广文中学的两名学生代表以及代表社会人士的山东省政协委员赵振玺。
  “前一天拿到听证的文件,回去就跟老师们一起开了个座谈会,今天把大家的想法带来了。”寿光世纪学校老师孙友方告诉记者,拿到《意见》后,就在老师中展开了前期论证和意见收集。
第三方组织听证
确保“畅所欲言”

  记者了解到,现在通行的做法,政府部门要出台一项制度或下发一个文件,往往只限于政府行政系统内部流转、运行,科室起草、领导签发,重要的由专题会议或办公会研究决定。而如今,市教育局却在规章制度的出台或政策性文件下发之前,请相关利益代表学生、教师、家长等进行听证,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来。市教育局把这种管理模式命名为“协商式管理”。
  由主管部门组织的听证会,来的代表都是辖区学校的相关校长、老师、家长和学生,领导往那里一坐,代表们是否能够敢于畅所欲言呢?这是记者之前的疑惑。
  进入听证会现场,这个疑惑随之消除。与传统的听证会不同的是,这次听证会,潍坊市教育局并没有亲自组织,而是委托了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第三方机构——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具体组织实施,潍坊市教育局相关人员则直接退到了听证席位的最后方。
  没有了领导带来的“压迫感”,与会代表们能够畅所欲言了,一些真实的声音也就在会议上发了出来。针对文件中涉及的关键问题,代表们都从所在群体的利益出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我们都有速录人员进行速录,对于大家提的这些意见,都将成为文件修改完善的重要依据。”季科长说。
听证让54项表彰
成功减到10多项

  教师师德考核机制的听证,只是市教育局协商式管理的一个缩影,在此之前,市教育局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创新,都是通过类似的协商式管理完成的。
  1月19日,市教育局举行了潍坊市2013年评先树优表彰项目听证会。按照原先的计划,市教育局汇总的需要以市局名义表彰的2013年评先树优项目达到了54项。评先表彰多而乱历来为基层所诟病,潍坊市教育局决策者也清醒认识到,这么多的表彰项目,在评选和落实过程中,势必加重基层单位的负担。但是,如何让这些表彰事项瘦身呢?
  “既然设置这些项目都是为了推动学校发展、鼓励校长教师成长,那就让来自基层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来决定这些评选事项的‘去留’!”市教育局局长张国华说。
  于是1月19日,市教育局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教育局相关科室和直属单位全部回避,来自基层各个学段、城乡不同学校的11位校长、教师代表参与会议。最终,54项表彰项目,基层工作者们只给保留了10余项非评不可的表彰事项。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教育行政部门,不仅是文件的出台、事关学校和师生利益的事项,都要经过利益相关者“协商”的过程,就连机关内部管理,也打上了“协商”管理的烙印。2012年潍坊市教育局机关工作人员的年终绩效考评方案不是局领导定的,而是科长们一起集中协商研究通过的,最终的评审也是第三方——潍坊创新教育政策研究院组织专家进行的。
“协商式管理”或成
部门职能转变方向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民主管理的听证制度如今已经在物价和司法等领域广泛实施,并且成为了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的有效途径,但是在社会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类似于听证的协商式管理模式,还是比较鲜见。
  迈出这样的一步,张国华有自己的心得,他说:“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我们的部门行政能够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够符合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根本需求,我们尝试了很多方式和方法,但只有这种让利益相关者直接参与的协商管理方式,最能实实在在地提升行政决策水平和效益。” 本报记者 张蓓 本报通讯员 周少平 季文海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