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
2013年02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



  2月22日,在中国社会保障30人论坛年会(2013)上,由中国社科院组织完成的《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2)No.5》(以下简称《报告》)发布。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个人养老金不能满足生活。有36.4%的人认为自己的养老金与周围人相比不公平,但是,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却有80%的人认为领取的养老金公平。记者调查发现,同一地区不同养老保险制度的养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

  报告显示
四成人认为养老金过少

  《报告》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国情调研项目《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支持的5个省区市近2000份问卷调查资料。《报告》中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行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只有17%的人认为养老保险能够完全满足生活需要,而认为不能满足的达到39.1%。近40%的人认为养老金过少。
  另外,就养老保险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36.4%的人认为,与周围人相比,自己感觉领到的养老金不公平。
  在这之中,公平感最差的是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与者。他们之中分别有48.1%和42.4%的人认为,自己领取的养老金与周围人相比不公平。
  公平感最好的人群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者,被调查者中80%的人认为公平。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加者的养老金待遇,与前三者相比都较低,但这些参保者的公平感仅次于机关事业单位人群达65.2%。
  福建厦门的被访者在2011年8月领取的养老金最低为200元,最高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中,75.4%的老人养老金在2000元以内,甚至低至200元,仅有1位老人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3位老人养老金都低于2000元;而92.3%的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老人领取的养老金高于4000元,并且无一低于2000元。调查人员特别说明,厦门市养老金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事实上全国的养老金双轨制或许更甚于厦门市。
  《报告》还指出,中国教育发展中公共教育投入偏低,这牵制了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水平。以高等教育为例,1989年至今,中国大学的学费增长了至少25倍,现在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需要农民13.6年的纯收入。
  专家分析
须在改革中平衡利益

  对于这种不公平感,《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王延中指出,对于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感是由个人通过与个人自身相比及自己周围人相比产生的,而不是由客观的社会经济地位决定。
  王延中指出,尽管城市的社会保障制度一直被认为是最完善的,但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是对目前社会保障制度最不满意和认为最不公平的人群。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很多变化,由原来的国家兜底的“从摇篮到坟墓”式的保障逐渐发展成为国家、企业、个人共担责任的“统账”结合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的风险由个人承担了一部分。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心理压力。
  城市中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社会保障体制基本沿用改革前的国家完全再分配的原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满意度最高,而企业员工和城镇居民与其相比,其待遇与再分配利益都较少,所以会产生强烈的不公平感。
  在城市中,失业、收入差距加大,暴富阶层的出现等都使得城市人口更容易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必须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全面考虑、统筹协调,平衡好不同群体成员内部与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热点回应
热点一 社保资金缺口是一个伪命题
  此前,有媒体报道,据专家推算并预测,我国养老金缺口到2013年将达到18.3万亿元。而关于养老金缺口的种种预测更是层出不穷。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曾表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总体收大于支,不存在基金缺口问题。
  中国社保学会会长、原劳动保障部副部长王建伦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金昌均明确提出,社保资金缺口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养老保险无论实行资金积累制,还是现收现付制,只是制度设计问题。无论实行什么制度,只要是养老保险,一旦出现资金缺口,最终均会由政府出面解决。
  出现资金短缺时,解决起来也非常简单。要么延长退休年龄,要么用财政收入支付养老金,要么提高缴费比例。具体来说,解决现收现付制出现养老金资金不足的问题,要比解决积累制出现的资金缺口问题,还要简单一些。

热点二 机关事业单位社保亟需改革
  人社部22日透露,人社部部长尹蔚民提出,在进一步完善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行单位与个人缴费、统账结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长短和多少更紧密联系的激励机制,实行适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桂世勋教授表示,目前企业和职工必须同时缴纳一定年限的养老保险费,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职时个人却不用缴养老保险,退休后直接领取养老金。同时,现在退休人员计发养老金的办法不同,造成了现阶段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比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要高1倍左右。
  桂世勋认为,应在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实行“个人两项缴费”和构建“过渡性退休补贴与职业年金消长互补机制”,这也是增加公平性的关键。“个人两项缴费”即机关和事业单位在职人员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又缴纳职业年金保险费。“过渡性退休补贴与职业年金消长互补机制”将使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收入,除基本养老金支出外的部分,补充到养老金中。
热点三 应当明确社保正常调整机制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透露,我国应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研究合理确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的科学方法,实现社会保障待遇的正常调整,使保障水平持续、有序、合理增长。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坚持和健全“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机制。在全面实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基础上,稳步提高基础养老金待遇水平,并向高龄老人适当倾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表示,目前我国养老金待遇水平确实较低。这突出表现在职工养老保险金虽然连涨8年,可仍未明确稳定的调整机制。居民养老保险的养老金待遇更低。
  他认为,中国养老保险的问题与以工薪收入为基础的筹资方式密切相关,改变筹资方式才是治本之策。他建议,在当前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全面实施之后,应将增值税标准税率从17%增加到20%,同比提高增值税其他税率和消费税税率,并将这两类税收的20%建立国民养老计划,用于给所有老年人发放国民养老金。各地区城乡还可根据当地生活费用予以调整。
  与之同步,将现有的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低到13%至18%,设置多档供企业、职工选择。这一改革更为适合国情,有利于缓解养老体系财务压力,也更适合中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等特点。

  退休金年年都涨
为啥感觉不明显

  温家宝1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幅度按2012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10%确定。这是国家连续9年调整企业养老金。此次调整后,预计企业人员退休金将达1893元/人/月。
  但是,对于普通退休职工来说,退休金8年连涨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生活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原因之一是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这几年企业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经在50%以下。“替代率下降意味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社保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解释。
  与之相应的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保持在100%左右,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
  郑秉文此前曾表示,公务员没有占用职工缴费的钱,目前公务员养老金直接由财政拨付。媒体就此指出,由于我国公务员养老金保障水平在世界上几乎是最高的,因此,财政负担公务员养老金非常庞大。

◎分析
◎调查
  废除养老“双轨制”
成为众多网友心声

  2月1日,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第12次联合推出“十大热点问题调查”。其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居榜首。调查显示,14余万人参与“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在上千条网友留言中,关于要求废除退休“双轨制”的呼声最高,多数网友认为,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双轨制有悖社会公平,废除“双轨制”条件成熟,刻不容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2013年1月就养老待遇“双轨制”正面回应称,“下一步,我们将改革和完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衔接,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
◎建议
  消除群众不公平感
需要缩小社保差距

  对于《报告》中发现的问题,王延中表示,政府对于减少社会不平等的责任需要从客观的不平等和民众的不平等两个方面努力。
  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缩小收入差距,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尤其对于农民,实现其社会保障水平与城市的接近,缩小基尼系数,努力达到客观上的不平等程度的减小,这是减少人们不公平感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主观态度,主要把握的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式和目标,努力让人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感觉与自己以前的状况相比,不会产生强烈的相对剥夺感,同时,与周围的人群相比,不会产生强烈的落差感。
  对于城市中不公平感较强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加大他们内部的再分配,缩小他们群体内养老金待遇的差距,也是减少他们不公平感的途径之一。
  此外,还需进一步加大政府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基本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要重点考虑中低收入人口和贫困人口的社保需求,并建议适度调整社保缴费率,或探索灵活费率制。本报综合《北京晨报》、《京华时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