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2月22日香港正式在宪报刊登《2013年进出口(一般)(修订)规例》,建议规定除非获特区政府工业贸易署署长发出许可证,否则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的配方粉,包括奶粉或豆奶粉。规例2月27日交立法会,3月1日生效。
新规旨在打击水货客 港府发言人2月22日表示,近期配方粉供应链失效的情况与水货客的活动有很大关系,修订规例旨在打击从事水货活动的人士。 据了解,港府的新规定提出,任何人如输出配方粉(除法例另有规定外),必须取得由工贸署署长根据《进出口条例》发出的出口许可证。任何人若违反有关规例,即属犯罪,一经定罪,可罚款50万港元及监禁两年。 港府发言人表示,工贸署一般只向已根据《食物安全条例》登记的“婴儿/幼儿/成长配方粉(供36个月或以下婴幼儿饮用)”进口商,或根据《食物安全条例》所述无需根据《食物安全条例》登记有关的进口商,发出出口许可证。 与此同时,考虑到离港人士可能有自用需要,港府建议每名16岁或以上人士,可携带净重不超过1.8公斤的配方粉离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罐装配方粉一般净重0.9公斤,因此根据修订规例,每人可带两罐配方粉离港。 加入年龄限制是防止儿童被利用携带配方粉进行水货活动。港府发言人指出,1.8公斤的建议豁免只适用于在每24小时计的首次离港人士。
◎相关新闻 “双非”孕妇来港生育零配额 2013年1月份,香港特首梁振英宣布,停止接受内地“双非”孕妇的分娩预约政策见效,决定长期维持“双非”孕妇来港生育零配额的做法。自此,“零双非”政策从2012年4月提出以来,从突如其来的“一刀切”,到成为一项长期政策,已经尘埃落定。 香港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叶兆辉认为,紧急叫停“双非”婴儿或许会造成人口替补的缺口,但后遗症最快会在3年后出现。因为那时适龄学童的数目会减少。如果按照相关调查,近一半的“双非”儿童可能回香港读书,则到时香港每年也会对应减少近万名学生。而招生不足,也会让停办学校问题可能出现,到时香港的本土学生同样也会因学校不足而需跨区上学。
◎影响 或再次推高奶粉价 近年来,质量不过关的阴云,数次笼罩在中国乳业头上。社科院经济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内地消费者对国产奶粉失去信心才导致境外奶粉热销。香港出台限购奶粉政策,在购买环节上增加了难度,增加了购买奶粉的人力成本,而这些最终都将转化到奶粉价格上。 朱恒鹏表示,奶粉价格提高,恐怕很难抑制内地消费者对国外奶粉的热情。爱儿心切的家长,略有上涨的价格与让人不放心的奶粉质量相比,多数人还是会选择前者。 水货客很难被遏制 在深圳的一些港货店里,香港市场上紧俏的品牌都能买到。但这些港版奶粉每罐要比在香港买的贵30元到60元。以“美素”3段为例,在香港只要160多元人民币,这里卖到220多元。 一家港货店的老板坦言,他店里的港版奶粉是从香港带过来的,每罐支付了10至15元人民币不等的带货费。“水货客最惯常用的就是化整为零、人海战术”,在港货店里购买奶粉的吴先生分析道,以前雇一个人带奶粉,过关一次至少可以带4罐,假如现在只能带两罐的话,那原来4罐的人工成本就要分摊到两罐里面,因此,限制奶粉出港的政策只会继续推高港货店里港版奶粉的价格。本报综合《法制晚报》、《广州日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