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版:世界新闻·聚集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标题导航
中海油掏巨资搞定尼克森
2013年02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海油掏巨资搞定尼克森



◎耗时7个月花费151亿美元,中企完成海外最大并购 ◎其年产量或增加两成以上,中国油企“吞油”版图扩大
  几经加拿大审批延期和反对后,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终于修成正果。26日上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中海油完成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交易。收购尼克森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的总对价约为151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成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专家表示,在国际金融危机“余威”仍在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出海收购依然处于良好时机,预计2013年中企出海或再掀高潮。

完成收购
全部批准获多方通过
  中海油宣布,这笔交易已获得尼克森股东、加拿大当地法院、加拿大政府、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以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批准。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说,通过收购尼克森,使公司获得一个国际领先的发展平台。中海油坚信收购尼克森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并将为股东带来长远利益。
  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说,尼克森是一个较强且具备较好增长前景的多元化公司,拥有丰富的资源量及储量、较高的勘探前景以及能够实现其资产价值的高素质员工。中海油将充分发挥该平台的功能,进一步拓展公司的海外业务。
  尼克森作为中海油全资子公司,将由首席执行官Kevin Reinhart继续负责管理,K其在尼克森有1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新董事会由中海油、尼克森现有管理团队及加拿大籍独立董事组成,李凡荣担任该公司董事长。
几经波折
三次延期耗时七个月
  早在2005年中海油就曾竞购美国上市公司优尼,最终因遭遇政治反对而失败。而这次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同样遭到强烈反对,收购路途漫漫。
  2012年7月23日中海油就宣布与尼克森达成最终协议。而自收购计划宣布起,加拿大国内一直争议不断,尤其是民间反对声音强烈。争议焦点集中在是否应允许外国国有公司收购加拿大自然资源领域的企业;是否会威胁加拿大的国家安全;以及中国是否会向加拿大提供对等投资机会等。
  今年1月28日,中海油发布公告表示,由于需要更多时间取得相关监管批准,收购终止日期将顺延30日至2013年3月2日。这已是中海油宣布收购尼克森以来,因等待监管审批第三次延期。
  此前,加拿大政府已经对此案进行过两次延期,第一次是由2012年10月11日延期至2012年11月10日,第二次则延期至2012年12月10日。
企业获益
年产量或增两成以上
  中海油坦言,尼克森在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等全球最主要产区的资产中包含了常规油气、油砂以及页岩气资源,是对中海油现有资产的良好补充,同时也使中海油全球化布局得以增强。
  李凡荣曾表示,中海油对实现2011年至2015年产量年度复合增长率6%至10%的目标充满信心。
  而尼克森的加入无疑为中海油持续提高产量新添了保障。
  数据显示,2012年第二季度尼克森公司日均油气产量为20.7万桶油当量。2012年中海油油气日均产量约在94万桶油当量。
  如果尼克森产量并入中海油,倘若中海油原有油气区块维持去年产量不变,预计2013年中海油油气日产量可突破110万桶油当量,达到114万桶左右。这样算来,2013年中海油产量可同比增长22%,远远超过中海油原先设定的95万桶的日产量目标。

◎收购意义
中海油将在墨西哥湾拥有大量租约
  “通过收购尼克森,中海油将成为墨西哥湾大量租约的所有者,并成为那里数个油井的作业方,这是中国企业首次获得此类业务。”英国《金融时报》称。
  尼克森是何许公司?成立于1971年的尼克森石油公司,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独立的全球性能源公司,是加拿大第十四大石油公司。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收购成功后,中海油将获得其在北海、西非、墨西哥湾和加拿大西部的石油资产以及油砂和页岩气。
  “虽名气不像埃克森美孚或雪佛龙公司那样响亮,但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这三大中资石油巨头正在悄悄撼动西方竞争对手在石油业的领先地位。”报道称。
  “收购尼克森之后,中海油将可以把海外天然气以液化天然气的形式输送到中国国内。”瑞士信贷驻新加坡的油气研究部门全球副主管大卫·休伊特称,有了尼克森,中国海洋石油还可以得到页岩气开采、深水勘探和生产方面的关键技术,从而将强化其在南中国海深海的油气开采以及在中国的海上页岩气开采业务。
  休伊特称,中国海洋石油不单单想把尼克森收编为自己的附属公司,同时也希望保留尼克森的跨国上游文化,实际上它甚至可以吸取这种海外文化,把自己打造成一家跨国实体。

◎战略意义
151亿美元,最大交易“走出去”的典型
  151亿美元的收购金额创下纪录,这笔交易成为中海油乃至中国企业迄今完成的海外最大收购。不仅如此,这是加拿大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金额外资收购案。
  英国《金融时报》称,赢得这项批准意味着,中海油立足北美的多年努力终于扫清了障碍。“石油储备、飞机租赁和电动汽车,这三者有什么共同点?”报道称,就其本质而言,基本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们联系到一起,但它们还是有一个共同点:中国企业在这三个行业里分别收购了重要的公司。
  报道指出,如果说中国企业海外收购有一个共同点的话,那就是它们坐拥巨额现金,而它们在发达国家的许多收购目标都在苦苦挣扎。瑞银驻北京中国并购业务主席彭菲力表示:“中国企业本身有资金,同时还能够从中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中国企业能用于海外扩张的财力仍将非常充裕。”
中油企加强话语权,全球化布局将增强
  中国,这个石油进口大国,如今石油来源的渠道更加多样化,能源多元化战略正在形成。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董秀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过去,中国并购的企业主要在中东、拉美、中亚等地区的国家,现在,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提高了。”
  他告诉记者,这桩收购案对中国石油供应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石油供应的保障度提高了,并加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中海油作为一个大国企,在市场成熟度方面大大提高了,国际石油界也更加承认和接受了中国的石油企业。
  其次,石油来源的渠道更加多样化。他告诉记者,过去,中国并购的企业主要在中东、拉美、中亚等地区的国家,其中一些地区政治风险比较大,而且市场不成熟。现在,中国企业开始大规模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化程度提高了,市场体系也更加完善。中海油的并购案为其他能源企业,甚至非能源企业进入海外发达国家市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从购买渠道上看,中国的能源供给的主要地区已经从原来的中东-中亚-俄罗斯逐渐扩展到非洲、拉美三条供应链上,再加上尼克森公司的加拿大西部、英国北海、墨西哥湾和尼日利亚海上等单点的资源,中国的能源多元化战略正在形成。
  中国石油大学一位教授在谈到中国的能源战略时指出,对中国这样一个石油对外依存度较高的国家而言,绝不能将供给渠道着力于一个地区。一旦世界原油供需链中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中国经济将遭受巨大的冲击。

◎百姓落点
中国油企将撬动油价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震称,中海油凭借过去30年对外合作和海上经验,接手面临经营困难的尼克森,无疑将对油气资源开发产生积极影响。出于商业考量的海外并购从长期看将增加全球资源供应,有利油价下降。
  不仅如此,多位观察家和业内人士指出,成功收购,意味着中国石油公司将进入国际原油定价机制的核心,掌握关键市场信息并有望从中获得超出石油资产本身的利益。
  路透社资深石油分析师罗伯特·坎贝尔撰文指出,当此次并购交易完成后,中海油将成为Buzzard油田运营方,从而一举成为世界原油定价系统核心的关键角色。
◎新闻延伸
中企出海或再创佳绩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出海步伐明显提速,出境并购成为我国并购市场上一大亮点。
  据投中集团统计,2007年中国企业出海并购交易共107起,披露交易资金135.8亿美元,到2012年出海并购交易涨至166起,披露交易金额达到306亿美元,五年内并购案例数量增长了55%,交易金额增长了125%。
  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顾正平认为,当前全球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恢复期,很多海外资产正处于价格低估阶段,在估值方面有较大的吸引力。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融资部主管合伙人黄耀和表示,2012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金额创出历史新高,现在还有更多交易正在蓄势待发。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日益清晰,预计2013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维持增长势头并再创新高。
  “并购交易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美国主流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田芳表示,跨国并购成功率较低、并购效果低于预期在全球都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出海之前企业要做好多重预案,理性判断被收购企业的价值,不合算的交易要果断放弃;收购完成后,企业之间在管理和融合等方面也要做足功课,以免产生“一加一小于二”甚至“小于一”的后果。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