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明晓波在吃午饭,五个水煎包和两碗稀饭。 |
|

|
|
◎大专生明晓波频繁换工作,如今却不知道干啥好 ◎招聘人员称主因是求职目标不强,缺乏职业规划 23岁的明晓波毕业于烟台工程职业学院,大专学历,去年年底辞职离开烟台,两个多月来,他在网上投过简历、也到人才市场应聘过,但至今仍未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虽然已经有三份工作经历,但由于每份的工作时间都不长,而且相互之间没有连贯性,他的工作经历并没有成为工作经验。面对自己月薪三千、包食宿、专业对口的目标,来潍坊三天的他在频频失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择业方向越来越迷茫。2月27日,记者跟随这位90后小伙,体验了一把他的求职生活。 求职 每天必去人才市场 从青岛平度来潍坊找工作的明晓波,2012年毕业于烟台工程职业学院,学的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2月27日上午,记者在四平路人才市场上见到他时,他正奔波于人才市场的各个企业的招聘点,一米九三的个头让他在人群中特别显眼。 “为了多看看招聘信息,早上我没吃饭就过来了。”明晓波说,往返于招聘会和企业之间,他已经习惯了早上不吃早饭,特别是来到潍坊的近一周时间里,他几乎每天都要到人才市场查看招聘信息,或者去一些汽车维修企业应聘。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找到合适的工作。 记者看到,虽然明晓波手中拿了很多单位的招聘启事和宣传单页,但是在招聘单位的招聘点上他总是询问几句就走。“看来今天上午是又没有收获了,这些岗位和我对口的并不多,并且都是两班倒,下午再来看看吧。”临近中午,明晓波无奈地说。 11时40分,记者同明晓波一起离开了人才市场。 生活 七元钱吃一顿午饭 走出人才市场,明晓波选择了附近的一家水煎包店吃午饭。他要了5个水煎包和两碗稀饭,一共花了7元钱。 明晓波告诉记者,来潍坊找工作以来,他一直住在30元一天的旅馆,每天中午都是吃拉面或者包子之类的快餐。他知道出来找工作不容易,因此在吃上并不在意,更希望能在饭菜上节省花费。也正因如此,在考虑应聘企业时,他更想找一家包食宿的企业。 谈话中,记者了解到,来潍坊以来,明晓波通常都是上午去人才市场应聘,如果有能达成意向的企业,下午便会到这个企业面试;但是如果没有和应聘企业达成意向,他便会下午继续去招聘会去应聘,晚饭就在所住的旅馆或者招聘会附近随便吃一点。 对于这种生活习惯,明晓波说,自己已经习惯了。“我已经习惯了,能省一些是一些。”他给记者算起了账,早饭不吃,午饭和晚饭大约花20元左右,而住旅馆一天要30元,因此在潍坊,他的一天的食宿费也就50元左右。 经历 一年换了三份工作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明晓波之前在烟台工作过一段时间,一年中曾经换了三份工作,这次来潍坊是找第四份工作的。 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明晓波表示,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从2011年7月干到了2011年的12月。当时是在烟台一家汽车4S店实习,每个月只有500元工资。他认为工资太低,而且学不了什么技术,所以辞职了。 2011年12月,明晓波找到了第二份工作,在一家印刷厂做封箱工作。月薪2000元,但差点被拖欠工资。他觉得这份工作没有什么前途,所以在2012年清明节前再次辞职。 2012年清明节过后,明晓波很快又找到了第三份工作,在烟台当地一家汽修厂做学徒工。每月的工资并不高,但是公司管食宿。“在汽修厂的工作非常劳累,有时候要工作12个小时,而且老板非常苛刻。”明晓波说,他在汽修厂也想学一些东西,但是他感觉到师傅并不愿意教他,只是让他在一边看,帮着打打下手。于是,2012年的12月份,他又辞职了。 明晓波告诉记者,工资待遇低、公司小学不了技术、没有发展前途,是他不断换工作的最主要原因。 迷茫 对口的薪资又不“达标” 记者在跟随明晓波投简历应聘的过程中发现,他在招聘点前总是问几句就走,看到感兴趣的工作才询问一下。期间,明晓波在山东伟业铝材有限公司的招聘桌前进行询问,但前后不到三分钟就离开了。 “频繁地换工作导致我现在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非常迷茫,不知道该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明晓波坦言,他的目标是,想找一个有发展前途的工作,能和自己的专业对口,工资在3000元左右,不要太累、管食宿最好。之前他认为这并不难,但是在这两个月的时间中,他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多少工作经验,要在对口的企业中找到期望的工作并不容易,所以,现在他对到底要选什么样的企业感到迷茫。 明晓波无奈地告诉记者,来潍坊后,他去了多家人才市场,也去了潍坊一些汽修厂、4S店,但都没有什么收获。为了找工作,两个月来,他在网上投过20多份应聘简历,但是只有2家通知他面试,而面试后他又发现这两家企业并不符合自己要求。 “这么多天转下来,我的想法应该变一变了。”明晓波表示,随后几天他要回平度,等回来后,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重新定位。 ◎招人者说 铝材企业招聘人员 求职方向不够明确 随后,记者采访了在四平路人才市场招聘的山东伟业铝材有限公司的李经理。他告诉记者,明晓波过来时只是问了一下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可能觉得不合适接着就走了。此外,李经理还告诉记者,像明晓波这样的求职者有很多,大多是一些刚毕业不久却已换过几份工作的人。 “这些求职者大多找不到自己的方向,缺乏职业规划,很多都没有很强的求职动机,有些本来只是随便问问,但觉得合适就投了简历。”李经理表示,求职者应该对自己、也要对想要去的企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定要踏实肯干,他们招聘时也主要是看求职者的这些方面。 汽修厂老板 员工进企业需磨合 而奎文区一家汽车维修和零件加工企业的负责人王磊告诉记者,年后他们的招聘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车间工人,从2月26日发出招聘启事到现在,仅车间工人这个岗位只有不到10个人来应聘,大多都是咨询的,他们也在一些地方贴出了招聘启事,但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对于一些大学生应聘者,王磊表示,他们是十分喜欢大学生的,但是一些刚毕业的大学生并不愿吃苦,只喜欢应聘一些管理和轻松高薪的岗位。在招聘期间,他们也发现一些大学生喜欢“挑肥拣瘦”。由于刚进入公司要有一段实习期,而这段实习期的待遇通常较低,一些大学生往往对此提出各种条件,这样就导致他们和应聘者达不成意向。即使有一部分大学生应聘者能够通过实习,可是他们又觉得自己的学历较高,便要求和老职工一样的工资待遇,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实很多求职者更关注待遇,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他们也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个人和企业要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王磊说,大学生应聘者应该正确认识自己,一旦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就应该踏踏实实地干好。 文/图本报记者 王路欣 实习生 张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