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岁患癌少年登记捐献眼角膜,献出人生最后的温暖 ◎懂事坚强感动众人,还委托两位同学替自己照顾父母 “你们毫无保留地奉献了生命最后的温暖与光辉,仍在享受生活的人们在这片草木幽静之地,为你们崇高亲善的灵魂留下永恒的尊敬。这里隔绝了世俗的功利和欲望,但青山深处铭记着珍贵无价的嘱托;这里不再掩埋受之于天地父母的遗骨,但深蓝的苍穹之下闪耀着无言的人间大爱……(选自山东省角膜捐献登记证书碑记)”今年年仅15岁的李晋侠,在花季的年龄却不幸得了结肠癌。在生命弥留之际,父亲尊重他的意愿,为他办理了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3月2日,记者来到坊子区人民医院采访时,李晋侠说,他想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更想在自己离开人世之后让光明得以延续,让自己的“眼睛”能够永远看到爸爸妈妈…… 我市眼角膜捐献登记19人 据统计,目前我市报名进行眼角膜捐献登记的已有19人。记录显示,我市第一例眼角膜捐献者是潍坊市福利院的孤儿党勇,是于2007年2月捐献的,捐献时他的年龄为22岁。眼角膜捐献者中年龄最小的是一位不满周岁的幼儿,年龄最大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 ◎现场探访 内脏疼痛不能躺日夜坐床上,没有力气说话活动 3月2日,当记者迈进坊子区人民医院住院部肿瘤血液科13病室时,眼前的李晋侠努力撑着瘦弱的身体坐在床上,在妈妈和舅妈的搀扶下不断朝着痰盂干呕着,已经有些气若游丝。由于出现黄疸和缺血,他的眼睛和浑身的皮肤都已发黄。 看到记者到来,李晋侠的目光才稍稍有神了一些,说了一句“我还好”,而后无力地靠在了床沿上。 现在的李晋侠已经没有力气活动和说话了,甚至由于内脏疼痛,他已经不能躺下或者趴着,只能天天坐在床上。 “妈妈,我的手很凉。”正在输液的李晋侠眼睛无神地看着天花板说。一旁的妈妈和舅妈立即一人握住李晋侠的一只手,不断地为他取暖。 “我想捐献眼角膜为社会做贡献,我想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想让我的眼睛永远能够看到爸爸妈妈……”面对记者,李晋侠慢慢地从嘴里吐出了这几句话。听到这里,妈妈和舅妈眼眶红了,静静埋下头流起泪。 “没事,你们别哭。”李晋侠坚强地劝说着。这一幕,让病房里的人无不动容。 李晋侠家住坊子区凤华街3号,他的父亲李玉山告诉记者:“儿子在奎文实验初中初三一班上学,这么多年,他的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五名。没想到幸福走得这么快。” “痛苦稍微少些的时候,他会看一会儿电视。如果老师同学们来看他,他心情也会好一些。”李玉山对记者说。 “虽然他得到了精心陪护和治疗,但是病情控制很不理想,目前血压靠药物维持,造瘘口不断出现出血,由于不能吃饭,只能靠注射脂肪乳、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液来维持生命。一旦停药,可能很快就不行了。”肿瘤血液科主任胥可辉感叹着说。 ◎病魔缠身 取样化验发现结肠出现肿瘤,靠人工造瘘术排便 李玉山说,儿子今年刚15岁,从14岁得了这个病,儿子的身体就再也没有舒服的时候,精神上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压力。 “从去年暑假开始,儿子的饭量突然越来越小,食欲不好。到十月初,是吃什么吐什么,连喝水都会吐出来。”李玉山说,他和妻子马显梅从此踏上了为儿子寻医问药之路。 “先是在潍坊各大医院住院检查,结果都找不到呕吐的原因,打针也只能打补充营养的针。后来,儿子的病越来越严重,有时候会出现肚子疼的症状。医院提出给他做肠镜检查,但是一做才知道,有一段肠子已经基本堵塞,只有毛衣针那么细,肠镜根本做不了。”李玉山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旬,儿子住进了潍坊市人民医院,通过手术取样化验,发现结肠部位出现恶性肿瘤,并且已经到了结肠癌晚期。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李玉山和马显梅顿时伤心绝望不已。好端端的儿子怎么突然就得了癌症?之前还在球场奔跑跳跃打篮球的儿子,怎么一下子就倒了? 李玉山夫妇忍着剜心剧痛,将此事悄悄隐瞒了下来,并且迅速带儿子到位于济南的山东省中医院进行了复查,结果依然是癌症晚期。此时的李晋侠根本无法进食、喝水,由于结肠堵塞无法排便,医院对他实施了人工造瘘术,就是将恶性肿瘤上端的结肠拦腰截断,从另一侧腹部造口,将结肠接出,连接肛袋用来排便,这样才能勉强维持生命。 然而,这样的隐瞒并没有坚持多久。一个多月前,李晋侠转至坊子区人民医院,当病痛越来越频繁地折磨自己,再也受不了的他忍不住向爸爸询问起自己的真实病情:“爸爸,我这是怎么了?怎么难受得越来越厉害?”这一问,把李玉山的心都问碎了,他只好告诉了儿子实情。可没想到,年纪轻轻的儿子却异常平静。“或许是他早就想到了,看开了……”儿子小小的年纪,却需要承受如此大的变故,李玉山心痛不已。 ◎重要决定 深夜谈话爷俩商定捐眼角膜,想做点有意义的事 从去济南治病开始,李晋侠就不能活动了,只能整日整夜坐在床上,就连睡觉也只能坐着,一天加起来睡不到一个小时。由于肿瘤压迫神经并向内脏扩散,病痛每时每秒都在折磨着他。现在,他已经出现黄疸、腹水、出血…… 李玉山知道,即便他再怎么挽留,也留不住儿子的生命。儿子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必须有价值、有意义,他想到了捐献眼角膜。可作为父亲,他却无论如何也不忍心将这个想法说出口。 “由于儿子整夜都睡不着,一天夜里,我跟他进行了一场男人与男人之间的谈话,我们讨论了人活着的意义。生命或长或短,但一个人一生总得为社会贡献一些力量。”李玉山说,谈到这里,儿子主动问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贡献给别人和社会。李玉山委婉地向儿子说出了可以捐献眼角膜,没想到,儿子当场表示赞同,“儿子对我说,‘爸,就做这件事吧。等我情况不好时,你一定要帮我完成这个心愿!’” “儿子告诉我,其实他早就有了这个想法,只是一直没有说。他也想利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做点有意义的事。”李玉山说。 3月1日,李晋侠的造瘘口出血不止,一连输了七八袋血,低压到了39。虽然被抢救了回来,但李玉山害怕儿子不能亲眼看到愿望实现,便立即与潍坊市红十字会取得联系,当天便填写了山东省遗体(角膜)捐献申请。 “我跟所有普通的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茁壮成长,以后考取名牌大学,结婚生子……”李玉山捧着捐献登记表哽咽着说,“虽然这些都看不到了,但是他能在这么年轻的岁数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从心里鼓励和支持他。虽然我随时都会失去儿子,但是我仍然感觉很骄傲……” 医护人员 他难受从来不喊疼 在医护人员的印象中,尽管李晋侠饱受病痛折磨,却是一个异常乐观坚强的孩子。 提起李晋侠,护士长孙霞有些哽咽:“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遭受着身体上的痛苦,但是每次我进病房,他都会叫一声‘阿姨’。给他定期更换肛袋时,他也会忍着痛不叫一声,还安慰我说‘没事’……” 副护士长孙俊荣说,这个只有15岁的少年在面对病魔时,表现出的是高于同龄人的坚强与乐观,每次到病房查房,都能在他脸上看到微笑,有时还能跟医护人员开玩笑。 孙俊荣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真的太懂事、乐观、坚强了,他的病痛常人体会不到,他每隔六小时就需要打吗啡止疼。虽然有药物帮助缓解,他还是会不停地干呕,不但不能吃饭,连喝水都要吐。” 临终托付 求好朋友代为尽孝 在医院陪护的这些日子,母亲马显梅日日以泪洗面,李晋侠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很多时候,他甚至忍着病痛跟妈妈开开玩笑,劝妈妈“笑笑”。 病中的李晋侠想得特别多,感触也特别深。有一天,李晋侠突然让爸爸给他最要好的两个同学打电话,让他们去医院看他。李玉山本以为儿子是想念同学了,便将两位同学叫去。可是没想到,儿子接下来的一番话,让他和妻子心酸不已。 “你们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死了以后,不能再照顾爸爸妈妈了,拜托你们替我照顾他们……”这哪里是一场看望,简直成了生死“托付”!儿子这是怕自己不能尽孝,所以委托两个“兄弟”照顾自己和妻子啊!心如刀绞的李玉山再也忍不住,背过身去泪如雨下。 李玉山夫妇告诉记者,虽然他们和儿子这辈子不过十多年的缘分,但是两人心里很知足,“有的孩子有一辈子的时间,却不一定能让父母如此感动。他年龄这么小,却足以让我们感到安慰了……” 文/图 本报记者 贾慧 实习生 袁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