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新文化运动与潍县修志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展现潍县民生实业交通状况
2013年03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展现潍县民生实业交通状况
  坊子煤矿员工升井。翻拍于潍坊市档案局编著的《百年潍坊掠影》



  关注民生也是新文化运动早期提倡民主的内容之一。所谓民生,通俗而言,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基本发展机会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受新文化运动早期思想的影响,上世纪三十年代潍县修志,在展现当地民生状况,并在与之密切相关的实业、交通发展方面,也进行了具体的探讨,为后人了解这个时期的这方面的具体情况提供了数据和资料参考。
详尽记载了全县二十多年的货币、主粮价格变化
  为什么要通过物价变化展示潍县的民生状况?据《潍县志稿凡例》的叙述,其原委是,物价高低对民众生活习俗的影响至关重大。以往修撰地方史志追求所谓“高尚”,这些内容在修撰地方史志时一般不屑于涉及。这部志书则首次将潍县全县二十多年的银元铜元比价以及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记录,为的是便于后人比较参照。
  《潍县志稿卷十四民社志》的物价表分为两部分:《民国以来历年银元价目表》列出了1912至1933年间潍县银元和铜元的比价变化;《民国以来历年粮价表》则列出了1912至1932间潍县小麦、高梁、豆子、谷物、小米、面粉等民众生活必需的农产品在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价格变化。作为民国初期的两种主要硬通货币,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在22年间由1比950文左右上升到1比4500文,铜元大幅贬值。而在粮价变化方面,1930年以前粮价以铜元计价,自这年起则改用银元。21年间,每斗小麦在春、夏、秋、冬四季分别由铜元3460文到银元2元2角、铜元3260文到银元2元整、铜元3260文到银元1元9角、铜元3360文到银元2元变化不一,其它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情况也大致相当。如果用银元换算,粮价是大幅下降的,用铜元换算则正好相反。至于真正的粮价变化趋势,该卷给出的分析是:民国以来,交通日益便利,但粮价却日益趋高。自1923年后,每月、每年的变化都不同。该卷认为,民以食为天,这种变化成为一大民生问题。

当时潍县实业发展状况一目了然
  在古代,身份尊贵的人是不屑与务工经商者并列的。与之相对应,封建时代修撰地方史志,对地方传统工商业状况一般也是忽略的。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修撰的《潍县志》对这些就没有任何记载。而民国潍县修志者认为,人类没有物质不能生存,不劳作则物质不能生产。因而民生的关键在于勤劳。潍县素称大县,人民维持生计除了从事农业,还从事工商活动。因此,修志者用了两卷的篇幅叙述全县实业状况,其中,全县工商实业发展状况几乎是《潍县志稿卷二十四实业志》的全部内容。
  该卷内容分为商业、工业、农业、矿业、盐业、渔业六个门类。关于商业部分是这样叙述的:潍县一向为鲁东商业枢纽,商业性质上可分为外货内销和土产外运两种。潍县商业又可细分为主要商业、普通商业、金融、运输业四类。主要商业是布业和棉纱业;营业范围较大的普通商业有杂货、洋布、颜料、竹货、中药、炭业、点心、服装、西药、百货、文具、鞋业;金融有银行、钱庄、线庄、典当、货币等行业。
  工业部分叙述道,潍县工业分为机制工厂工业、作坊工业、店铺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特产手工业五类。机制工厂工业是以电、汽为原动力,有大规模工厂作为生产中心,称为现代工业,分为铁工、铸铁、面粉、颜料、火柴、染织、轧布、印刷、烟草等行业。后面附有这些行业1935年资本总额、职工人数、年总产值列表;作坊工业分为油坊、酒坊、机坊、色纸、毡帽等行业;店铺手工业分为酱菜、铜首饰、铁器、银楼、铜器、花线、木器、藤器等行业;家庭手工业分为织布、猪鬃、皮革、绣货、发网等行业;特产手工业分为仿古铜、铸铜图章、嵌金银丝器具等行业。该部分最后附有《潍县商会沿革表》、1934年9月《潍县城区工商业调查表》、同年同月《坊子工商业调查表》。
  农业部分叙述道,潍县农业分为五谷、烟草、瓜果、木材、牲畜五个方面。五谷后附有《谷类调查表》,列出了小麦、大豆、高粱、谷物等四类粮食作物的种植亩数、常年产量、1933年产量等资料;烟草有种植面积、产量、价格变动等方面的资料;另外还有瓜果、木材、牲畜等。
  矿业部分叙述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后,德国、日本殖民者先后掠夺、开发潍县坊子煤炭资源的相关情况,包括坊子东、西、南、北、中五矿区的采矿分布、占地面积、产煤量、煤炭价格、工人数量和工资、租金标准、承租转租等。
  盐业部分简述了潍县北部原有横里路、林家央子、崔家央子三处盐滩的占地面积以及于1918年全部停业的前后过程。渔业部分则简述了潍县北部渔民户数和分布,梭鱼、鲫鱼、大虾等主要水产品的行销,渔民因水产加工必需的海盐价格日益昂贵而面临困难等情况。
  通读《潍县志稿卷二十四实业志》发现,该卷对工商实业发展的展示方法与目前修撰地方史志的内容安排思路已经比较接近了。

发达的交通对潍县民生实业发展关系重大
  民国潍县修志者认为,清代光绪年间开通胶济铁路、创办邮电、废除传统的官道驿站制度,十分有利于工商实业和民生,因而用《潍县志稿卷二十六交通志》一卷的篇幅对相关情况进行了叙述。
  该卷在内容上分为交通、邮务、电务三个门类。交通部分细分为铁路、汽车路、县道、镇道、航路五个方面。
  铁路就是指胶济铁路。按照该卷胶济铁路部分的叙述,潍县不仅是胶济铁路必经之地,潍县、坊子火车站实际上是胶济铁路的中心,与鲁东一带的商业发展、交通便利关系极大。该卷还记载了胶济铁路在潍县境内的起止点、长度、各车站名称、修建年代、占用土地情况等等。最后附有1931年《潍县境内胶济铁路各车站调查表》,内容是潍县境内6处火车站的员工人数、车站收入、乘车人数、货物吞吐量及车站所在地附近工商业状况。
  汽车路指公路,记载了烟(台)潍、台(儿庄)潍、潍道(道指当时的博兴县道旭镇)、坊(子)蒋(峪)四条公路的行经路线、长度、潍县境内的起止点、修建年代、占用土地等情况。县道记载了潍安(丘)、潍寿(光)、潍乐(昌乐)三条道路,镇道记载了潍固(堤)、潍高(里)、潍大(柳树)、潍眉(村)四条道路的简明情况。航路记载了潍河航路的行经路线、运输货物品种及因为疏于管理、海匪出没而造成河运日益衰落的状况。
  邮务部分记载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以来邮递发展和潍县境内邮递局、所的设置情况。电务部分则记载了电报、电话(包括商用、长途电话)的办事机构、规模、话费标准等相关情况。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