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为自由迁徙创公平制度环境
国防预算7201.68亿元,增长10.7%
2013年03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自由迁徙创公平制度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首提“自由迁徙”



报告摘要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政府工作报告5日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
  “第一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自由迁徙’这个词。其实自由迁徙已经是中国大规模城镇化进程中的现实,农民工虽然实现了自由迁徙,但没有享受到公平的待遇,背后是制度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农民工超2.6亿人,其中到本乡镇以外地方打工的农民工超1.6亿人。前年全国雇主或单位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的比例仅为13.9%、16.7%。
  户籍制度是自由迁徙的第一道障碍。然而,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保、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更深的鸿沟。
  计划报告提出,要使在城镇已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工及其家属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迟福林委员说,户籍制度改革是大势所趋。尽管一些城市有顾虑,提出承载能力有限,但其实这些农民工已经在这些城市里了,不能无视这一事实。中小城市的户籍制度要尽快全面放开,大城市至少第一步要做到,城市里有稳定工作的农民工享受与市民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
  在王志刚代表看来,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一就是城乡差距,而城乡差距就表现在基本公共服务上。眼下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必须逐步缩小这种差别,这样才能为自由迁徙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
  异地高考破冰,农民工纳入保障房保障范围,推动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近来一项项举措,可以看出政府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的决心。
  公平制度环境也需要相当的成本。据有关研究部门测算,一个农民工市民化仅公共服务就要花费10万元。迟福林委员建议,尽快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包括中央与地方、流入地和流出地、企业与农民工个人的分担机制。
  放宽视野,为自由迁徙创造公平制度环境,离不开城乡一体化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王志刚代表说,只有部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稳定生活,农业才能实现土地集中,才能发展现代农业;而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可以帮助农业现代化发展,而且可以向农村辐射更好的公共服务。
  “当城市和农村实现一体化发展,自由迁徙的公平制度环境就真正建立起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迟福林委员强调。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