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口头协议,没有签合同,即使签了合同的,有些也没老板的签名。如今老板不认账,我们的辛苦钱拿不到手了。”3月3日,老家湖北十堰市的田师傅向本报反映,去年8月份,他和20多名工友跟着寿光羊口的杨老板出海打鱼,干了5个多月,发工资时比承诺的减了一半。
渔民称工钱大大缩水 3日上午10时许,田师傅和两名工友一起来到本报。田师傅告诉记者,去年8月底,他和20多名工友跟着寿光羊口的杨老板从威海石岛镇上船出海打鱼,当初杨老板承诺每人每月工资七八千元。他们在海上干了5个多月后,今年1月26日渔船收船,老板当时说没钱,给家是外地的工友每人发了5000元,家是本地的只发了500元,作为路费。 “老板说腊月廿三再发剩余的工资,放心的可以回家等着,他会把钱打到卡里。”田师傅说,当时他没回老家,一直在羊口等着。去年腊月十九,杨老板给他们每人发了10000多元钱,说工资都结清了。 田师傅说,杨老板是按每人每月工资3500元发的,和当初承诺的相差甚远。按照当初的承诺,杨老板至少还欠他们每人17000元。工友们曾多次打电话找杨老板要钱,也没有结果。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先回老家过年了。正月十六,他和6名工友又来到潍坊,准备去羊口找杨老板要钱。 签的合同多数不规范 “我们当时疏忽了,多数都是和杨老板的口头协议,即使签了合同的,有些合同上都没有杨老板的签名。”田师傅无奈地说。 随后,田师傅拿出几名工友的合同,记者看到,部分合同上面的确没有杨老板的签名,即使有签名的,签名也很模糊。 “如果是在陆地上干活,一个月给3500元我们也就认了,但是在海上干活很危险,而且干起活来不分昼夜,辛辛苦苦挣的钱最后却拿不到手。”田师傅说。 老板否认曾签过合同 记者电话联系到了田师傅所说的“杨老板”杨福兴,杨福兴告诉记者,田师傅等人的确在他船上打过工,他们多数是新手,没有打鱼经验,要先经过老船员培训后才能出海。“新船员月工资不可能有七八千,七八千是老船员的工资。”杨福兴说,田师傅等人出海后,干的都是一些基层工作,并没有正式打过鱼,他是按照他们的出勤天数给他们开的工资。 “我没和他们签过任何合同,也没有和他们有过任何口头协议。”杨福兴说,合同上的名字并不是他签的。 针对杨福兴的说法,记者又联系了田师傅。田师傅说,他们上船前,杨福兴并没有说他们是新手,干完活发工资时才说他们是新手。合同上的字的确是杨福兴所签,当初他承诺干完5个月,每个人工资35000—40000元。 针对此事,记者咨询了山东宏鼎律师事务所的高丽丽律师,她告诉记者,只要确定合同上的签字是当事人所签,就可到相关司法部门进行鉴定,一旦确认是当事人所签的真实姓名,就能确定合同内容的真实性,就具有法律效力,就可按照合同内容维权。 本报记者 刘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