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农村贫困养老别再撒“胡椒面”
“天宫二号”“天宫一号”或将在太空比翼齐飞
新一名女航天员将随“神十”“飞天”
2013年03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贫困养老别再撒“胡椒面”
两会代表委员热议养老问题,希望有效改善居民养老条件



  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2亿,养老设施、养老服务的大堤能否抵挡“银发浪潮”来袭?农村贫困群众养老、乡村医生基本养老等养老问题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范海涛代表
农村贫困群众养老
推阶段性集中供养

  在分组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范海涛建议,对农村贫困群众实行阶段性集中供养,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冬季取暖吃饭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帮扶款物的利用率,应改变过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方式。
  范海涛说,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对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近年来,在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基本实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政策全覆盖,但随着我国农村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五保供养特别是困难群众的集中供养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范海涛以自己家乡为例说,辉县市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资金、物质帮扶上万名山区贫困群众。2012年,辉县市变撒“胡椒面式”的帮扶为集中供养式帮扶,在全市设立了19个贫困群众集中供养点,采取政府拿一点、企业捐一点、社会帮一点等方式,筹集资金110余万元,实现了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安全过冬。
  范海涛说,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对农村贫困群众实行阶段性集中供养,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贫困群众冬季取暖吃饭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帮扶款物的利用率,效果好。
  据测算,对贫困群众采取阶段性集中供养,政府不需要投入太多的资金。若是五保对象,有集中供养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若是低保户,有低保金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再加上他们的土地和宅基地流转的收益,基本上就够一年的花销,政府只需要投资建立集中供养中心,并配备一定的设施和工作人员,就可以把这一惠民工程搞好。
  范海涛建议:把贫困群众阶段性集中供养中心建设列入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同时,积极整合优化现有敬老院、养老院资源,采取公建民营,探索以承包、委托运营等方式,通过实行政府集中供养和社会有偿养老相结合的办法,推进农村养老工作,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姚爱兴委员
解决乡村医生
基本养老问题

  受身份不明、收入低、从业环境差、养
  老没有保障等因素影响,乡村医生这一群体并不稳定,毕业生也不愿到农村基层从事村医工作,村医短缺的问题已十分突出,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姚爱兴建议,村医是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网底”,应正视乡村医生贡献,解决其基本养老等问题。
  乡村医生是基层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的有力保障。妥善解决乡村医生养老保障问题,解决村医后顾之忧,事关广大乡村医生的切身利益,也事关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远发展。
  姚爱兴建议,建立健全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机制。将乡村医生纳入社会保险体系,可参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养老保险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乡村医生按一定比例共同负担。同时提高乡村医生的社会保障水平,提供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姚爱兴还建议,承认乡村医生的历史贡献,根据乡村医生的工龄给予补助、补偿。对在岗老村医到龄离岗后给予一次性退养补助。对已经离岗退出的村医和目前在岗但不具备村医条件而清退的村医给予一次性退出补助。医改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已经离岗退出了一部分村医,建议国家对已离岗退出,且连续为村民服务工龄在一定年限以上的乡村医生,由各级财政按照实际工龄给予一次性退出补助。
刘雪荣代表
尽快建养老金
正常调整机制

  55元钱,可以做些啥?“可以在淘宝上买一件针织衫。”“过年回家从城里到乡下的车票钱刚刚好。”“下馆子一荤一素简单两个菜。”“一包中档烟,或者一瓶低档酒。”……记者做了一个随机采访,不同的人,给出了不同的答案。但是,对于多数人来说,55元钱用于生活,解决的问题的确有限,不足一袋米,不满一壶油,猪肉可以买3斤,三口之家买两天的菜钱。
  而对城镇居民和农村老人来说,55元就是他们一个月的基础养老金,让他们体会到“做老人的尊严”。两会前记者在地方采访,一些城乡居民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湖北黄石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说:“有了这个钱,老两口的米、油、盐基本上解决了,省得向儿女伸手要钱了。”
  一些群众也提出了自己的心愿: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养儿防老变成了社会养老,享受到了和城镇职工一样的待遇,但是保障的水平低、标准低,与城镇职工又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希望,提高城乡居民养老待遇的呼声能够上两会。
  来自革命老区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就提出了这样的建议:根据国家财力和实际参保情况,与经济发展同步,适当提高中央转移支付补贴,同时增加地方财政的投入,这样不仅能提高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也有利于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接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2009年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2011年实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2年全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参保总人数达4亿多,有1亿多老年人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
  “这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大意义。”刘雪荣说,“但是,从目前情况看,随着物价水平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人每月55元这个保障水平明显偏低。”
  他说,虽然地方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但多数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和革命老区,地方财政不足,亟须加大中央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转移支付力度。
  刘雪荣建议,尽快研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让广大城乡居民这一相对弱势的社会群体,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成果。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