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依法保卫“舌尖上的安全” |
代表委员建议严格食品药品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 |
|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食品药品安全是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要改革和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加强综合协调联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格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的全程监管。两会期间,“舌尖上的安全”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3月7日,代表、委员纷纷就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发表意见、建议。还有的代表提出,打击食品药品犯罪的同时,应加大对青少年农业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鉴别能力。 食品安全犯罪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罪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建议,应当将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5个罪名纳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中,提升法律的震慑力,更有效地保护好老百姓的粮袋子、药罐子。 张立勇认为,违法成本太低,刑法的震慑力不够,是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为更加有力地震慑食品药品违法犯罪,他建议将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的五个罪名——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劣药罪,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纳入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当中,从刑事立法上旗帜鲜明地表达国家严厉打击这些犯罪的决心。 张立勇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犯罪对社会公共安全的侵犯日益严重,尤其是对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和影响。因此,应当根据类罪划分原理,把保护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需要放在首位,将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等五个罪名纳入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体系,从而更加有力地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和公私财产权。 张立勇还认为,现阶段,我国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全面解决,如食品、药品安全标准不统一、检测检验技术落后、监管部门权限划分不清、管理混乱、对相关犯罪打击惩治不力等,把对此类犯罪的惩治提高到危害公共安全的高度,实际上也是对人权的保护,是对公民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维护。 完善食品标准和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的二恶英、疯牛病等,我们现在还检测不了!”7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农学院院长邢克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能力等,都亟须完善提高。 邢克智说,社会上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呼声很高,国务院去年也出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划,但监管有个前提,就是既要有较为完善的相关标准,也要有较为过硬的检验检测能力。 “目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由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标准和基础标准组成。随着这些年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我国食品在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上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了一些重叠和混乱,也还存在一些空白点,有些与国际标准差距较大。”邢克智说,“我们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的差距还很大,这是制约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水平提升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必须正视并努力想办法解决。” 对于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总体素质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的现实,邢克智认为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需要大力推进食品来源可追溯体系、食品行业信用体系等建设,实现政府与社会协同,常抓不懈,共同推动食品安全建设。 市场监管实行“一条枪插到底” “既然九龙难治水,那就一枪插到底。”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长葛红林说,食品安全市场监管经常失灵的根源之一,就是患了“多头症”。 5年以前,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成都市承担食品监管的不仅有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公安等多个部门,他们还分属不同市领导分管,但实质上更多是在“单兵作战”,缺乏协同,难以达到预想的监管效果。 “在实践中,我们真切地感到,这样的监管方式存在先天不足。”葛红林说,为了改变这种窘况,2008年他们对副市长的分工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按照国务院确定的政府四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各确定一名副市长分管负责,实行“一条枪插到底”。按照这种思路,成立了集中公安、工商、质监、药监、经信、农业、司法等部门参与的食品安全委员会,从内容上率先实现了“大部制”管理的实质效果。 与此同时,成都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还于两年前率先在全国成立了“食品犯罪侦查大队”,设置警力侦办各类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活动。 葛红林说,这种责任明确、职能完备的监管模式运行之后,最大限度地减少了领导和指挥环节,领导的决策力和部门执行力都得到极大提高,既集成了各部门优势、强化了部门间配合协调,又实现资源共享、无缝监管,降低了监管成本。 通过立法方式强化非药产品管理 “部分不法生产者和销售者为获取超额利润,对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保健食品、消毒产品,在外在形式或销售方式上进行‘改造’,冒充药品销售,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造成市场混乱。”全国人大代表李增其揭露了“非药品”背后的乱象。 “国家应加强对非药产品的监管力度。”李增其建议,对我国目前类似药品的产品多头审批、标准不一等问题,通过立法方式,加强对非药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各环节的管理,凡宣传药品疗效或仿冒药品包装等产品,一律禁止进入采购渠道。 李增其认为,国家应切实加大药品安全执法检查的频度和力度,通过新闻发布会、曝光台、社区宣传等各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醒公众慎购“非药品”。 当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呈“倒三角形”形态分布,越往基层,人、权、财、物配置就越少。 李增其建议,国家要坚持“条块结合、以快为主、重在基层”的原则,使监管力量的分布呈现“正三角形”形态,全面向基层倾斜。在基层的生产和市场一线,建立与监管对象、监管事项相对应的扁平化监管网络。 加大对各种非法添加的打击力度 这两天浙江省海宁市华丰村党委书记朱张金代表的房间变成了“食品安全演示小课堂”。黑色的花生、雪白的开心果……朱张金从浙江带来60多种老百姓经常吃的食品。每样都用小塑料袋包好,贴上标签。 他拿出两个塑料袋,里面分别装着红色和绿色粉末。“这就是染色材料,女孩子爱吃的蜜饯不少都是经过染色的。”朱张金稍微用指尖挑了一点粉末,打肥皂洗了两遍都没洗净。 “老百姓买东西有个误区,什么好看买什么。建议大家还是买本色原味的食品。”朱张金说,“现在有些‘化妆术’很高明。” 朱张金建议,质监、工商部门应加大对各种非法添加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长效问责机制。在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全过程中监督,断绝唯利是图者的侥幸心理。 他认为,现在城里人五谷不分。应加大对青少年农业知识普及教育,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提高他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鉴别能力。 据新华社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