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镇化要保护好农民权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农业部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
|
|
|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
|

|
|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1日举行记者会,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农业部新闻发言人毕美家就“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我国粮食安全有保障 陈晓华说,我国粮食获得连续九年增产的好成绩。去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791亿斤,保证了国家粮食安全。 他说,我国粮食需求增长较快,除了人口增长要增加口粮,饲料用粮也不断增长,粮食工业用途也在拓展。此外,由于品种调剂、生产成本和国际粮食价格因素传导,这些年我国粮食进口有所增加,价格也有所上升。“总体看,进口数量有限,粮食价格增长在合理范围内。”陈晓华说,“可以很自豪地讲,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现在谷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的自给率保持在98%左右。” 陈晓华说,今年粮食产量目标是10500亿斤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是用政策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民多种粮、种好粮。二是通过科技提高粮食单产。三是抓好防灾减灾。“目前看,今年春播面积还会增加,农资供应也有保障。我们对夺取今年粮食丰收是有信心的。”他说。 农业经营体制要创新 陈晓华说,随着社会结构、人口结构的变动,农村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比如农户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和“空心村”等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他说,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二者并不矛盾。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为了更好带动农户发展生产,解决好过去分散农户干不了、干不好、干了不合算的问题。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尊重农民意愿,切实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他说。 城镇化要保护好耕地 陈晓华说,城镇化过程中要切实保护好农民利益,保护好耕地。 他说,首先要落实好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征地所得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分享城镇化的成果。同时在城镇化过程中有序转移农民,使农民逐步市民化。“进城落户和征占地补偿,都是保障农民权益的关键问题。” 陈晓华表示,城镇化过程要切实保护好耕地,严格按照土地用途集约节约用地。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并划定永久的基本农田。“权益问题和耕地问题能够处理好,城镇化就能持续健康发展。”他说。 针对农村土地流转中农民权益的保护,陈晓华说,将在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过程中采取措施,确保土地使用权不改变,农民承包经营权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不改变,防止非粮化、非农化问题发生。 保证转基因技术安全 陈晓华说,各国都把转基因生物技术作为未来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和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中国要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对生物技术高度重视并积极稳妥推进。 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他说,一方面要加强研究,通过实施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重大专项,尽快培育部分先进品种。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生物安全问题,制定一系列明确规定和程序保证转基因安全性。 “实事求是讲,我们在监管程序、评价体系和标准上处于世界比较领先的地位。转基因问题说到底是一个科学问题,需要通过加强科学知识宣传和解读逐步形成社会共识。”他说。 把好生鲜乳质量关 对于内地一些民众到香港大量购买奶制品,陈晓华说,重要原因之一是国民对国产奶粉的信心还没有恢复。 他说,奶制品生产链条较长,首先要把好生鲜乳质量关,这是奶粉质量保障的源头。“我们要下更大决心解决好生鲜乳和奶粉质量问题。” 他指出,保证生鲜乳质量,一要加强检测,二要转变饲养方式,三要严格执法。“我们加大对奶站和运输车辆的整顿,取缔了将近三分之一的奶站。只要各个部门通力协作,就能改变乳业被动的局面。” 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