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和哥哥患遗传性疾病先后去世,自己也不幸患上此病 |
为了医学研究,陶学敏签下遗体捐献书 |
|
|
陶庆会老人照顾儿子陶学敏喝水。 |
|

|
|
连日来,本报刊发了我市15岁男孩李晋侠捐献眼角膜延续光明的报道,他的事迹感动了潍坊。3月11日,一位热心市民致电本报反映称,昌乐县红河镇中庄皋村33岁的陶学敏也像小晋侠一样,有一颗充满大爱的心灵,令他十分钦佩。原来,陶学敏患有遗传性疾病,已瘫痪7年了。由于他的母亲和哥哥先后因这种病离开了人世,所以为了医学研究,为了能够治愈这种病,陶学敏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捐献遗体。
陶学敏的病情很严重 11日上午,记者来到昌乐县红河镇中庄皋村的陶学敏家,这是一个破旧的小院,三间低矮的平房是用土坯做成的,墙壁已露出里面的黄土。 陶学敏正坐在床上看电视,他的手、腿、脚已变形,也已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说话了。“他的病越来越重了,现在吃喝拉撒都在床上,吃饭、喝水都得喂。”陶学敏73岁的父亲陶庆会的眼睛湿润了,老人一边说一边将一杯水递给陶学敏。记者看到,陶学敏拿水杯非常吃力,手不停发抖,喝得满脸都是水。“他能自己做到的,就不会用我,他很懂事的。”陶庆会老人说。 陶庆会老人拿出了陶学敏关于遗体(器官、组织)捐献登记的复函,还有一个遗体捐献卡,上面显示,陶学敏已是一位遗体捐献志愿者。“儿子刚查出病来不久,那时还能正常说话,他就对我说要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让医生研究出可以治疗这种遗传性疾病的办法来,造福社会。”陶庆会老人说。 母亲和哥哥相继去世 陶庆会老人说,他有两个儿子,小儿子陶学敏今年33岁,以前他们家虽不富裕,但过得很幸福。然而,妻子30岁时突然得了怪病,刚开始走路不稳,后来手拿东西发抖,再后来就瘫痪在床了,生活不能自理。“当时也陪她到医院看过,医生说是遗传性疾病,没有好的治疗办法,打了几天针,我们就回家了。”陶庆会老人说,之后他从没有放弃过妻子,他一直好好伺候着她,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儿子,这一过就是14年。妻子44岁时离开了人世,留下了16岁的大儿子和年仅8岁的小儿子。 不想十多年后,不幸再次降临,大儿子患上了同母亲一样的遗传性疾病。那年17岁的小儿子听说哥哥病了,毅然放弃学业,去潍坊打工挣钱,补贴家用。然而,大儿子40岁那年也离开了。 已办好捐献遗体手续 陶庆会老人说,他原本以为小儿子不会像妻子和大儿子一样得那种病,小儿子一直在潍坊市区打工,还交了一个女朋友。然而2006年,小儿子突然感觉不适,腿脚发软,四肢无力,去医院检查后得知,他也患上了同母亲和哥哥一样的遗传病,没有治愈的办法。陶学敏就像被下了“死亡通知书”一样,为了不拖累女友,他主动提出了分手,之后回到了老家。 陶庆会老人说,患病的第二年,小儿子就决定死后将遗体捐献出去,自己也很赞同。他希望儿子死后的遗体有助于医学研究,让更多患有这种疾病的人被治愈,不要像他们家一样不幸。2008年,老人陪儿子到昌乐县红十字会办理了捐献遗体的相关手续。 “陶学敏和我自小玩到大,看到他现在这样,我真是难受,得知他捐献遗体的事时,我更是非常敬佩他,他非常伟大。”陶学敏同村的曹先生含着泪对记者说。 文/图 本报记者 刘晓梅 实习生徐艺华 李蕾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