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五千多件提案关系国计民生
画说两会
提升“软实力”,文化改革首入考核
新一届国家机构人员人选将提交各代表团酝酿协商
微博集锦
2013年03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软实力”,文化改革首入考核
部分代表委员呼吁改变中国文化畸形发展现状



  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把文化改革发展“列入各级政府效能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引发部分代表委员对新一轮文化项目“大干快上”的担忧。他们呼吁,提升“软实力”要遵循文化规律,发挥指挥棒的科学引领作用,以强盛文化加快实现“中国梦”!

挂“文化”名行“地产”实
  借着文化大发展的“东风”,各地文化项目、文化园区开始“遍地开花”。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文化产业园超过万家,仅北上广等10个城市,四五年间就建了300多个,一些区县、乡镇也纷纷开建文化产业园。
  全国政协委员高抒调研中发现,一些文化园区“挂羊头卖狗肉”,名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多为商业办公、休闲娱乐,靠地产开发、收取租金盈利。
  在国家调控房地产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文化”主题公园开建。有的投资上百亿元的电影主题公园,计划建设面积比香港迪士尼乐园大几倍,由于占地多、分阶段开发,被网民质疑是“赤裸裸的房地产开发”。
  “以为有了文化公园、文化地标,就有了文化,其实不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院院长许江认为,文化创新“在质不在量”,核心在于思想、内涵和品质。
中国文化输出困难
  “大而不强、输出困难。”我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引发代表委员关注。中国GDP跃居世界第二,但文化产业占比不足4%,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10%。2012年全国票房排名前十名的电影中,华语电影只占三席。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大学校长李建保分析,目前国内文化市场存在结构性错位:一边是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市场“供大于求”;一边是老百姓找不到好的文化作品,文化需求“吃不饱”。
  “目前缺乏一种途径和桥梁来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桥梁的关键在人。”全国人大代表、苏州昆剧院副院长王芳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欧美很多博物馆的解说员虽然年龄偏大,但文化历史知识渊博;国内的解说员大都年轻漂亮,但往往照本宣科。“文化生产者、传播者的素质,决定了文化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
政府管文化须到位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把文化纳入干部考核,一方面能提高地方政府对文化的重视,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警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按照文化发展的规律,发挥指挥棒的正面引导作用。“政府管文化,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对于文化来说,硬件虽然重要,但核心是人,是创意,是作品。
  王芳代表认为,各地发展文化产业,关键是挖掘好当地特色文化,找准群众的需求点。以苏州名人、博物、美术、文化“四大新馆”为例,由于特色突出、错位竞争,每年文化展演展示超过3万场,吸引观众3400万人次。
  繁荣文化市场要打破城乡壁垒,畅通文化传播渠道。全国政协委员连介德说,对广大农村偏远地区来说,首要问题是解决广大农民最基本的文化生活需求。“考核地方政府文化投入,关键看是否向农村和基层倾斜。” 据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