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带上鸬鹚“玩”着捕鱼,老汉生活美滋滋
2013年03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带上鸬鹚“玩”着捕鱼,老汉生活美滋滋
  鸬鹚捕鱼过程。



◎峡山区渔民邵美泽用这门手艺捕鱼47年, 羡煞旁人 ◎还想再干三五年,打算传授技艺无奈后继乏人
  “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这段人们耳熟能详的歌谣,唱的是湖北八百里洪湖上渔民传统的水上生活。同为水里讨生活,我市峡山水库北岸的一名老汉虽也是渔民,但他捕鱼用的工具不是渔网,而是鸬鹚(又叫“鱼鹰”)。风里来浪里去,一条小船、七八只鱼鹰是邵美泽老汉忠实的伙伴。四十多年来,老汉“只看春风不赏秋月,一壶小酒快意人生”,日子过得“美滋滋”。
  猎捕 一小时捉20多条
  驯养鱼鹰捕鱼,这是江南水乡渔民的拿手绝活。曾几何时,河浜湖面上,渔翁摇桨坐镇,鱼鹰猎捕纵横驰骋。如今,随着驯养成本的提高以及驯养技艺的传承不力,过去常见的鱼鹰捕鱼场景,即便是在江南也已不多见了。
  3月13日上午10时许,春寒料峭。峡山水库西北侧一条泄洪道的下游蓄水河道里,难得一见的鱼鹰捕鱼场景正在上演。这条河是老潍河的岔道,两岸遍布沙滩、古柳,蓄水形成的水面约有30亩,就像一个硕大的人工湖,微风几度,春水不时被吹皱。此时,原本静美的水面成了鱼鹰的狩猎场。
  “嗷——唠唠唠唠……”“嗷哒!嗷哒!”一阵阵像口号又像歌声的呼喊从水面东南方向传来。阳光下,有人正划着一只小船忽左忽右,一会儿前行一会儿倒划,灵活地追逐着几只游在水里的鱼鹰,技艺十分娴熟。尽管看不清掌舵者的模样,但可以肯定此人身体硬朗。
  在离记者驻足的岸边十几米远的水里,突然水花翻动,一条金色的鲤鱼浮出水面,紧接着,一只体态健硕的鱼鹰也破水而出。定睛一看,鲤鱼的头部被鱼鹰的长嘴紧紧衔住,号称能“跳龙门”的鱼儿此刻竟服服帖帖。少顷,又有两只鱼鹰迅疾而至,似乎想要分享这辉煌战果。就在这个当口,那艘小船快速驶来,驾船者伸出捞网,这条足有2公斤重的鲤鱼便“跳”进了船舱。记者此时才看清,渔翁是一名老汉,不待记者搭话,他又驾船驶入湖心,刚刚打了胜仗的鱼鹰,随即随着指令寻找下一个目标。
  就当水里鱼鹰猎捕激战犹酣时,一只上黑下黄的小狗在岸边顺着船的方向飞奔,密切注视着水里的动静,一旦有鱼鹰不听召唤,游到岸边偷懒,它便跑过去“汪汪”吼几声,把鱼鹰往水里赶。
  一个小时后,老汉的小船靠岸。两侧船舷、船头、船尾站满了凯旋的鱼鹰,一只只昂首挺胸,神气十足,船舱里是20多尾每条都四五斤以上的金色鲤鱼。见船靠岸,那只巡视岸边的小狗撒着欢儿跑来跑去,想近前来却又不敢。
  “呵呵,这小狗跟着我4年了。我在河里抓鱼,它就跟来看着,一会跑回去看看我停在岸上的三轮车有没有被人偷走,一会帮着我撵鱼鹰,通人性啊。”老汉名字叫邵美泽,今年70岁,家住在不远处峡山脚下太保庄街道邵家村。
  老汉共有8只鱼鹰,每只鱼鹰的脖子上都扎一根细草绳,这是为了防止鱼鹰私自吞食捕到的猎物。见记者拍照,鱼鹰纷纷引颈展翅,摆出各种姿势,然后盯着记者的镜头,像是演技精湛的明星一样。老汉介绍说,这些鱼鹰中7只是公的,1只是母的,都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这只叫花玉翅,是去年出生的小鱼鹰,才跟了我一年就是捕鱼能手了。那一只叫花头,年纪最大,捕鱼有七八年了,能拿到20多斤的大鱼呢。”老汉点上一支烟,饶有兴趣地一一介绍了他的得力干将。
学艺 去微山湖取经,驯养秘诀在“赏罚分明”
  邵美泽说,他以前和村里其他同龄人一样,也是下地干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之所以操起今天这个营生,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和决定。“这个活儿我是去微山湖学来的,1966年那会,我还是个20来岁的小青年。那年,从微山湖来了一个人到我们水库用鱼鹰拿(捉)鱼,当时,我们两个人用网拿,忙活了一上午,拿了100多斤,多数还是小鱼,人家一个人用鱼鹰拿了足足200斤,真厉害。当时还是大集体,大队领导就派我去微山湖跟着人家学,见过鱼鹰的厉害,我马上就答应了。”老汉说。
  老汉说,他在微山湖学习了一个多月,主要是学习如何管理驯养鱼鹰,如何给它们喝水、喂食,如何让它们听从指挥去拿鱼等等。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管理鱼鹰,而秘诀就是要明确奖励机制,奖勤罚懒,当场兑现。“鱼鹰要是拿到大鱼了,得立刻给它吃一只小鱼作为奖励,还要用捞网把拿到大鱼的鱼鹰和鱼高高举起来,让其它的鱼鹰看看。现在的劳模、先进不是披红戴花嘛,鱼鹰也是这个意思。”在老汉的眼里,管理鱼鹰是一门大学问。“拿着大鱼了才有小鱼吃,拿着小鱼了没用,得不到奖励。时间长了,它们就开始争功,习惯性的拿大鱼,不拿小鱼了,都想挣口吃的啊。虽说拿大鱼不容易,鱼鹰也要跟大鱼在水下斗智斗勇啊,有时会搏斗很长时间,但只要大鱼被鱼鹰拿住了,它就肯定跑不了了。你想啊,鱼要是跑了,鱼鹰就得不到任何好处,它能松口吗?肯定是死命地往水面上拽啊。”老汉的一番讲解把记者也逗乐了。
  去微山湖学习的时候,邵美泽只学到了一些理论,具体如何操作,怎么掌握鱼鹰的习性,还是靠自己回来以后长时间的摸索实践。
  “你想想啊,你上技校去学炒菜,学理发,回来就能接着成了大厨、高级美发师了吗?你也只是学了些理论、皮毛。要想成事,还是得靠自己在实践中多琢磨,得下功夫、肯吃苦。”老汉看了一眼正在小憩的鱼鹰们,回想从1966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47个年头了,自己的一手功夫可谓是一天天淬炼出来的。
◎峡山区渔民邵美泽用这门手艺捕鱼47年, 羡煞旁人 ◎还想再干三五年,打算传授技艺无奈后继乏人
◎趣事
人与鱼鹰配合默契,彼此心领神会
  那鱼鹰如何捕鱼呢?邵美泽的一番解释形象生动。鱼鹰扎到水里以后,能看到周围20米范围以内的鱼,发现目标以后迅速出击,小鱼一下子就抓住了,抓大鱼得和它在水里缠斗。鱼会挣扎着往水下游,鱼鹰拽着它往上走,双方都使上劲往这两个相反的方向游,在这个过程中,鱼挣扎了一段时间没劲儿了,鱼鹰就把它拖上来了。
  又如何知道鱼鹰抓到了大鱼呢?老汉说,鱼鹰只能潜入水下十几米的深度,而且水下最多呆两三分钟。如果抓到大鱼了,它就老半天不上来,得跟大鱼搏斗两分钟才能浮出水面。“有时候鱼鹰浮上水面了,鱼还在水里,它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给我‘发信号’,好像跟我说‘你快来捞啊!’”老汉笑着说,长时间地相处,“用人双方”早已达成了默契,鱼鹰们对于他发出的口令心领神会,比如说,用船桨拍打水面,意思是让它们快点干活,它们就纷纷寻找猎物去了。而一旦鱼鹰们跑远了,他就“嗷唠唠唠唠……”招呼它们向船靠过来。
  鱼鹰每年春天这个时候就可以孵化,如果需要,老汉会把鱼鹰下的蛋收集起来,然后交由家里的老母鸡抱窝。如果鱼鹰自己孵化,就耽误了“工期”,因为这个时候正是一年中捕鱼的好时节。养大一只鱼鹰比拉扯个孩子都费心,鱼鹰的捕鱼年限一般要二十几年。老汉告诉记者,每年从“开凌(河面解冻)”到清明节的两个多月,是鱼鹰的捕鱼期。这段时间,水温比较低,鱼的身体比较僵硬,游动速度慢、不灵敏,而鱼鹰在水中游动的速度是不受水温影响的,因此鱼鹰捕鱼容易得手。一旦春暖花开,气温上升,鱼就变得十分活跃,这时鱼鹰要想抓到鱼就很困难了。“到了夏天,鱼鹰追鱼就好像我骑个自行车追,你在前面开汽车跑,一溜烟我就看不见你了,咋能追上呢?”老汉风趣地说。
不易 鱼鹰捕鱼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邵美泽回忆,前年的时候,这段潍河里鱼特别多,他的鱼鹰每天都能拿到200斤左右的鱼,他每天收入一千多元,这让不少附近村民看在眼里,馋在心里,有些人羡慕他的“不劳而获”,于是便也打起了养鱼鹰抓鱼挣钱的主意。
  “那时候,我天天都能抓好多鱼,这些鱼鹰有的时候全都叼着鱼,我都忙不过来。一些年轻人见我一个老汉,整天游山逛水,跟玩儿似的,没费多少力气就拿上那么多鱼,挣那么多钱,觉得这是个很容易的事,就打听着从外地买来鱼鹰拿鱼,可哪能那么容易啊,就失败了呗。”老汉说,鱼鹰的市价大概是2千元一只,附近坊子区黄旗堡街道小桃村有三个年轻人一次买了18只鱼鹰,可他们买来的的鱼鹰因管理不当,不拿鱼,也不听话,没过多长时间都跑了。
  邵美泽介绍说,鱼鹰捕鱼看似简单,实际上学习和实践起来并不容易,一些人不愿意花时间训练鱼鹰,又没有耐心等待鱼鹰抓鱼,因此掌握不了这门技术。现在整个潍坊地区、乃至山东半岛,除了他,没有其它人用鱼鹰捕鱼,他是独一份。
  老汉用鱼鹰捕到的鱼从来不担心销路,因为河套里野生的鲤鱼既新鲜口感又好,而且鱼鹰抓鱼的时候,一般都是用嘴叼住鱼鳍,并不会破坏鱼鳞,也不会啄伤鱼身,因此这些鱼的卖相很好,总有不少饭店的老板来他这里抢购,或打电话预定。
打算 “玩”个三五年后再收山安享晚年
  邵美泽每年只干两个多月的活,还不是每天都干。“我现在一般是两三天放一回鱼鹰,让它们自由觅食,抓着小的就给它们吃了,抓着大的,我就收回来卖了。”因为鱼鹰,一家的生活从来没有困顿过,即便是以前别人都填不饱肚子的时候,他们一家也是“吃香的喝辣的”。现在,老汉白天“玩”着干活,晚上回家吆喝上几个好友小酌几杯,生活就像他的名字一样美滋滋的。
  “我靠鱼鹰拿鱼,一年能赚个三四万,我自己的花销也就1万,还剩下不少呢,有时还给孩子们贴补点。”老汉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交朋友,他在外地的不少朋友都是通过捕鱼认识的。这些年来,他去过白浪河水库、冶源水库、于家河水库以及临沂的清风岭水库、跋山水库等地方捕鱼,每次都是当地人盛情相邀,干这活既挣到了钱,又交到了朋友,可谓一举两得,自己乐得逍遥。
  记者问及邵美泽打算还要干多久,他笑着说,原本想让儿子继承这份营生,可儿子学了一通没学会,半途而废。为此,老汉也想传给别人,可无奈愿意吃苦的人太少了,他也就断了这个念头。“趁着还能动,多积攒几个钱,再过个三五年就不干了,这些鱼鹰能放生的都放生,到时候也好跟老婆子享受享受晚年。”老汉说。
  说话的工夫,一只鱼鹰突然跳下河向远处游去。“可能是刚才没抓到大鱼,没得到奖励生气了,所以这会又自己拿鱼去了,我得把它追回来。”说完,老汉解缆登船,动作干练利索。此时,其余鱼鹰见状,也纷纷下水。
  新一轮战斗又开始了,但愿老汉的船会满载而归。A6-A7版 文/图 本报记者 齐文 孙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