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近年来整形市场火爆,伴随事故频发,律师支招维权 ◎杭州知名整形医生爆料内幕,称韩国医生多是假冒 买了假冒伪劣产品可以退货,但如果花了巨资做美容无效,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服务如何“退货”呢?随着美容、整容行业的红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为这一问题所困扰。专家告诉记者,相较美容的致伤案例,有关美容效果的纠纷往往更难处理。消费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美容院或医疗美容机构,以避免纠纷发生。杭州的一位知名整形医生大爆行业内幕。 案例 美容一次花掉近三万 陈女士年过四十,面部松弛让自信的她越来越烦恼。去年年末的一天,她浏览网页时,一则弹出广告让她眼前一亮。广告介绍的是一个号称在欧美日韩上百个国家风靡的射频美容项目“热玛吉”,被称作“目前国际最尖端最神奇的抗衰除皱紧肤新科技”,全球唯一一项能够通过一次治疗即达到显著提拉、紧肤、除皱的目的,还配有客人治疗前后的对比图,陈女士怦然心动。 之后,陈女士向一家名为“玉之光中韩连锁整形美容医院”的“专家”进行了在线咨询,“专家”说,热玛吉“绝对有效,根据各人情况,年轻10到15岁不等”,并邀她去店里看看。 陈女士来到了这家医院后,店内医生表示“一次治疗,相当于十年SPA”,陈女士最终下决心,以29800元的“优惠”价格接受了不到一小时的治疗。 “治疗后,我照了镜子,除了腰包空了,一切都没变。”陈女士叹气。 气愤的她找到美容院管理人员,对方说,再等一个月肯定有效,但一个月后奇迹并未发生。当陈女士要求退款时,对方却打着比方“教育”她:“好比到饭馆吃饭,点了一个特贵的菜,吃完了,发现一点也不好吃,能退吗?” 要求看美容仪器遭拒 近三万元一小时的热玛吉手术到底是何物?国家药监局官方网站显示,“热玛吉”进口自美国,产品中文名叫“射频治疗仪”;批准日期是2009年2月20日;注册号为“国食药监械(进)字2009第3250390号”;产品适用范围是“用于眶周皮肤萎缩,肌肤皱纹的非侵蚀性治疗”。 中国整形美容学会常务理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整形外科主任范巨峰说,首先,同一款仪器的美容效果会因消费者的个人情况差异而有不同;其次,美容机构使用的仪器质量,状况也直接影响到美容效果。 那么陈女士做热玛吉手术的仪器来自哪里?是否经过了药监局的批准?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这家美容医院,要求看看仪器,但被美容医生拒绝,她给出的理由是“您还没有成为我们的顾客,我们没有时间”。 律师支招消费者维权 北京市汇佳律师事务所律师邱宝昌告诉记者,陈女士的遭遇在美容纠纷案例中极具代表性。近年来由于消费者对美容效果不满而导致纠纷的案例不胜枚举,瘦身、整容正是此类纠纷的高发区。 “美容纠纷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侵权纠纷,主要由美容致伤引发;另一种则是违约纠纷,消费者认为美容机构没有兑现承诺,相对侵权纠纷,违约纠纷的证据不明显,‘有效’和‘无效’难以界定是这类纠纷的难点。”邱宝昌说。 邱宝昌还说,消费者在做美容前有权要求查看美容机构的相关资质;如果对方不愿提供,消费者最好放弃该机构,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美容机构分为医疗美容和生活美容,前者必须具有卫生部门颁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生活美容机构须有工商部门发放《工商营业执照》,否则不得开展医疗美容项目。 范巨峰表示,当前一些医疗美容机构的广告确实存在夸大现象,他提醒消费者,美容或整容之前一定要端正心态,不能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增强对虚假广告的辨别能力。 ◎相关链接 整容前该如何保留证据维权 术前照相 对任何美容整形手术都要进行符合医学摄影要求的局部照相,一是作为院方资料保存,以便手术前后对比,供科学研究用;二是作为法律资料保存,一旦出现医疗纠纷可作为证据出示。 保存每次的就医资料 当整形者决定进行美容手术后,一定要留下每次的就医资料,例如收据、挂号单、书面就医记录等,这也是万一纠纷发生时,民众可以申诉维护个人权益的基本证明。 看诊的病历记录也是非常重要的证据,虽然法律规定病历记录必须保存10年,但院方篡改或销毁病历也不无可能,若担心自己的病历被篡改,直接提起诉讼,由法院出面调走病历,可以减低或避免病历被篡改的危险。 严格审查相关材料 从事医学美容项目的美容院必须到有关部门进行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营业。同时,对医学美容院的美容师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必须具备较高的医学知识,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的专业人士才可上岗。消费过程中要主动审查美容机构提供的材料,对不合格的产品坚决抵制。 签订手术协议书 内容包括手术方式、过程、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术后短期反应或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青少年或较大的手术尚需家属签字。手术协议书是术者和求术者之间取得共识所形成的一种书面文件,以便术后一旦出现医疗纠纷时,作为处理纠纷法律文件依据。
毁容后该如何向美容院索赔 如果该整行机构的经营经过卫生行政部门登记核准,可根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申请医疗事故鉴定,并提出赔偿手术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整个过程中的误工费。如果该整行机构未经登记核准,或者不具备相应资质,或者实施手术人员无医师资格,那么就属于欺诈行为,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美容院应双倍返还你的手术费,并赔偿护理费、交通费、误工费和伤残补助费等。你可与美容院协商解决赔偿问题,也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手术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精神痛苦,而且这种痛苦将相伴终生,可以要求对方赔偿精神损失。但由于法律上对此暂无明文规定,因此能够得到赔偿的不多。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正在加紧制定《关于审理精神损害赔偿案件具体使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该解释将明确规定,美容整形手术失败造成不良后果的,视为侵害他人身体权、健康权,受害人要求赔偿精神损失起诉到法院的,确已构成侵权的,法院可斟酌具体情形判令赔偿被侵害人精神损害抚慰金。
内幕 市场火爆伴随事故频发 近十年来,中国整形市场迅速成长,甚至被认为是继买房、买车、旅游之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目前,中国整形市场实现产值达到3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2000万人,行业年发展速度平均呈40%以上的增长态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徐靖宏是杭州知名整形医生,他说,他现在每天几乎都要加班到晚上,手术预约已经排到了两三个月之后。“以前大家对整容整形很不屑,现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然而,与“美丽”伴随的是事故频发。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统计称,中国整形业兴起的近10年中,平均每年因美容整形毁容毁形的投诉近两万起。2010年,“超女”王贝在做面部整形手术过程中意外死亡的事件,引发全民对整形行业规范问题的热议。 四分之一手术用于补救 “我做的手术当中,有1/4的人是第一次在别的地方整形失败了而找我来补救的。”徐靖宏说,多数失败的整形都是由非法医疗造成的。 徐靖宏说,最突出的问题是,美容院没有资质开展整形业务,但是部分美容院为了牟取暴利,非法为顾客注射肉毒素、玻尿酸、隆鼻、开双眼皮等,导致时有毁容事件发生。 记者调查发现,医疗美容执业医生应具备《医师资格证》、《医师执业证》和《医疗美容主诊医生执业资格证》等三证,但一些不正规的整形医院或美容院存在无证上岗情况。 业内人士还透露,目前整形行业混乱,一些国家从未批准或者被叫停的整形项目,如溶脂针、干细胞注射美容在市场上依旧流行。“网络上虚假信息太多了,很多被广告吹得天花乱坠,而科学信息却不畅通,导致消费者根本无法辨别。” 此外,现在整形机构以各种噱头吸引爱美女性,如走在大街小巷,不少整形广告都号称自家的整形医生来自韩国,且是最顶尖的,为很多明星都操刀过。但事实上,业内人士表示,所谓的韩国一流的医生多数是假冒的,或者仅仅是韩国的“江湖医生”,“好的韩国医生在当地都忙不过来呢,哪有空跑中国来?” 记者调查中发现,同样的项目,民营医院的报价要比公立医院贵三五倍,甚至十倍以上。如当前流行的肉毒素瘦脸项目,公立医院的收费一般不超过2000元,而在记者咨询的5家民营医院中,有4家报价超过万元,有一家甚至开口要两万元。 整形的多数是“美女” 曾在公立医院整形科工作20多年的美容主任医师谭燕表示,美容整形要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发展氛围,首先需要医务人员加强自律,使用正规的产品并提高技术;其次,经营者要以诚信的市场营销引导消费者;更重要的是,卫生部门也应积极制定市场规范,设置技术门槛,加强监督和惩处力度。 专家们还呼吁,女性不要过分追求过度美容。“现在来整形的多数是‘美女’。”在采访中一家整形医院的前台称,现在大家追求的是“没有最美,只有更美”。 “很多人只是在心理上有障碍,别人看已经很漂亮了,但她自己总是钻牛角尖,觉得还不够完美。”徐靖宏说,来找他咨询的人中有30%是不需要整形的,或者整形没有多少效果的,对这部分人,他总是想办法劝她们放弃投资外表,转去投资心灵。 本报综合新华社、《北京晨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