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8版:“说文”大家王筠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03版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标题导航
病逝任上,经典传世长留名
2013年03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逝任上,经典传世长留名
  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多个版本的王筠著作,以及近年来研究王筠学术成就的部分专著。



  咸丰四年(1854年),70岁的王筠身体渐衰。此时太平军方兴未艾,局势不稳。王筠想“引身而退”,遂上书“以病乞休”。八月,王筠再次审阅已经印行多年的《说文句读》,将删改增补的数百处集成《说文句读补正》。尽管病已渐重,王筠仍每日抄书不止。十月底《说文句读补正》完成后,他又想写《毛诗古韵》,却病体难支,再不能伏案执笔。12月9日,王筠病逝于乡宁知县任上。
逝后一载归故土 数车印版千卷书
  读书、写书是王筠的生命。他病重时曾吐血数口,此后一直吃不下饭。即使这样,他仍不愿放下手中的书。去世那天早上,王筠嘱咐家人,后事要节俭,“俯身勿用金玉”,并交代一些书稿需要刻印。还要再看看《易经集解》、《礼记集解》。
  得知王筠去世的消息,杨凤岗、杨笃父子以及焦腾凤、王席珍等他的好友、弟子皆痛哭失声。在乡宁举办葬礼时,过往百姓无不落泪。杨笃悲痛中写下长诗《哭王筠》,后载入《乡宁县志》。数年后,乡宁士绅、学者对王筠仍念念不忘。他的弟子王席珍有一天出游,触景生情,写道:“偶来昔日小亭冬,鹤寂琴寒绛帐空。胥吏抄书犹似旧,泪痕承睫总恩公。”
  王筠病逝后一年,王彦侗扶棺归乡,移葬宋官疃,同时带回几车木刻印版和数百部书。同治四年(1865年),王彦侗上书朝廷呈《说文释例》、《说文句读》。两书由礼部进呈同治帝,皇帝下旨令南书房审阅。太子太傅潘祖荫为《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撰写跋,称“君书晚出,乃集厥成,补弊救偏,为功尤钜”。此时,王筠离开人世已经11年。

子侄精心印遗著 传至三代多散尽
  按照王筠的遗嘱,嗣子王彦侗带病校订,刻印了王筠的《说文句读补正》、《说文系传校录》、《毛诗重言》、《菉友蛾术编》以及王驭超的《海岱史略》等著作,其中《毛诗重言》由王彦侗校补97处。
  王彦侗独子早逝,便将家传书籍的整理保管交给了叔伯弟弟王彦佶。王彦佶刻印了王筠的《菉友臆说》等著作,传给儿子王希祜。
  王筠当年曾作《自题画像》一首:“哀哉王筠,王筠可怜。子孙若贤,多存几年;子孙不贤,长街卖钱。”随着王氏家道衰落,王筠担心的事还是出现了:他的遗著遗稿和藏书后人留存无几,大都散归各图书馆和藏书家,山东省图书馆和赵录绩所得最多,其次是李祖年。
  赵录绩是安丘景芝人,清末中进士,官至内阁中书、民政部主事。赵录绩博通经史,擅长书画,是一位民间藏书家,他手中藏有老乡王筠遗留的著作约50部,精品颇多。赵录绩1939年在青岛去世后,藏书大批售予日伪时期的山东省立图书馆,余者散售个人,王筠之书也散落其中。
  另一位书藏者李祖年是江苏武进(今常州市)人,清末曾任文登、益都等县知县。他手中王筠之书,应当是在山东任知县时所购。李祖年后任山西太原等地知府,民国初年任山西省财政厅厅长,其藏书不知所终。
或被焚毁或遗失 珍藏印版杳无踪
  当年王彦侗从山西运回的木刻印版到底有多少?安丘人李江秋在其所著《安丘述略》中说,“原木刻版积满三室。民国二十四年,余尚曾协助其后裔重印五十部,代为推销。”
  民国二十四年即1935年,当时40岁的李江秋在济南主办《山东民国日报》,自任社长兼总编辑。在他记忆中,这些印版“版面高十三吋,宽八吋,共二十大本,较商务三十二开本堂皇多了。”
  安丘文史作者李春颂考证,这些印版曾分两处存放。一部分藏在宋官疃村王家老宅里,大约在1940年间被烧毁;另一部分藏在王氏祠堂内,1942年被投靠日军的张步云部烧了。还有一说,有一部分没有烧掉,被当时的安丘县教育局买去,也早已荡然无存。

经典著作频出版 王筠研究蔚成风
  王筠以著作传世,而其事迹却鲜为人知。《乡宁县志》、《续安丘新志》等地方志书,对王筠的介绍不过三二百字,极为简略,且难以广为流传。
  1938年,隐居天津租界的原民国大总统徐世昌,邀集吴廷燮等人集体编纂的《清儒学案》刊行。该书共208卷,收入清代学者1169人。其中介绍王筠学术成果的“贯山学案”,收入王筠部分文稿及小传,并附家学、交友等,共35个页码。此书卷轶浩繁,并不是一般读者能够见到的。
  1936年,在著名学者、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王献唐的指导下,图书馆编藏部主任屈万里与在青岛的郑时携手,将馆藏书目与个人收藏结合起来,收录王筠所作策问、论辩、序跋、书杂著等共计120篇,定名为《清诒堂文集》。
  《清诒堂文集》附录中,还收入了郑时编写的“王菉友先生年谱”和“王菉友先生著述考”。郑时是诸城人,与王家有姻亲关系,后来又与王筠著作的传人、王筠侄孙王希祜有交。他编写的“王菉友先生年谱”,为世人了解这位“说文”大家提供了珍贵材料。
  《清诒堂文集》辑成后,抗战爆发。王献唐将馆藏善本与文物精品辗转运往四川,存放乐山大佛寺天后宫。1987年,《清诒堂文集》由齐鲁书社出版。新中国成立以来,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读》、《文字蒙求》等经典著作,已经出版多个版本。
  近年来,在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的资助下,对王筠著作的搜集和研究日渐深入,各地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仅专著就出版了《王筠以俗证雅论考》、《王筠汉字学思想述论》、《王筠说文六书相兼说研究》、《王筠说文著述中的民俗物象解读》、《王筠之金文学研究》等近10种。流散于民间的王筠遗著、藏书,历经百年得以留存者,也逐渐浮出水面,或为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收得,或为收藏家珍藏。
  本版撰稿:李之凡 王 鑫
  图片提供:李之凡(注明出处者除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