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潍坊新闻·社会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标题导航
分离百年,闯关东后人寻根
宝马车友给福利院孩子送衣送奶粉
2013年03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分离百年,闯关东后人寻根
◎黑龙江的于占文老人想找到他的祖籍地和同宗族人 ◎其祖上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
  欲寻根的于占文夫妇



  一百多年前,他们的先人离开潍县到东北讨生活。如今,当年“闯关东”的先人早已离世,对于他们后人来说,家乡在哪儿,现在是什么样子,成为他们心中一个非常难解的谜。找到这个魂牵梦萦的家乡,是他们心中的一个夙愿。3月17日,今年64岁,居住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的于占文老人,专门委托朋友来到潍坊,寻找他们百年前在潍坊的根……

朋友代访梦未圆
  3月17日上午,刘先生来到报社寻求帮助:“我一个朋友的祖辈在1895年至1910年间去了东北,这位朋友一直想寻找在潍坊的祖籍地。这次,我受其嘱托,到潍坊来帮忙寻找他们的祖籍地,但一直没有头绪,希望潍坊晚报能够帮助寻找,实现朋友一家寻根的愿望。”
  刘先生今年50岁,家是寿光,在大庆油田化工厂工作。据他介绍,他朋友于铁成的父亲于占文,其祖上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于1895年至1910年间闯关东到了黑龙江兰西县,如今已经在那儿生活了五辈了。“朋友很早就有山东寻根的愿望,但一直没实现。”刘先生说。
  “这一次,由于单位与寿光一家企业有业务往来,朋友委托我利用出差的机会帮他好好找一找。”刘先生说,“办完事后,还有一两天的空闲,我就来到潍坊,多方打听,甚至还到公安部门进行了了解,但收获甚微。”
  17日上午,刘先生听热心人说,潍城区符山一带有个二甲村,他就赶到那儿,却得知二甲村基本上没有姓于的。但他又了解到符山有个山下于村,村民倒是大多都姓于,但刘先生找了该村几位老人打听,掌握到的情况与于占文所说的并不吻合。
一直有个家乡梦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利用到南方出差的机会,到潍坊查访过,但由于来去匆忙,几次都没有寻出个结果。”远在黑龙江的于占文对记者说。
  于占文今年64岁,祖籍山东潍县,现在已经退休,居住在黑龙江省兰西县康荣乡。由于一直在东北工作生活,他的口音也是“东北腔”。
  据于占文介绍,大约在1895年至1910年间,由于天灾原因,他父亲的爷爷那一代逃荒到了东北,一路到了黑龙江兰西县,在那儿落下了脚,到现在已经生活了五辈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乡之情与日俱增,寻找祖籍的心情越来越迫切。”于占文说,“虽然不能落叶归根,但我一直牵挂着家乡的情况,就是想回去看看,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助我们,找到祖籍地及同宗族人。”
家传族谱提供线索
  于占文说,他们祖辈闯关东的时候,除了带着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外,随身携带的还有一本族谱。随着岁月流逝,家族里的长者也渐渐去世,熟知家族历史的人更是屈指可数。正是这本经历波折而保存下来的族谱,证明了他们的祖籍是“山东省莱州府潍县从道乡中兴社二甲于家”。
  “‘文革’期间,父亲冒着风险把这本流传下来的族谱,偷偷放在房屋的天棚上,这才得已保存了下来。”于占文说,族谱显示,闯关东以前,他们的族谱刚刚续到第五代,分别是德、笃、景、振、玺字辈,第一代是于德发、于德进。到东北以后,传衍了四代,分别是治、文、占、兴字辈。“一百多年的时间,经历了朝代更替和岁月变迁,原来的地名也许早已不存在,但是这个地方肯定还是存在的。如果同宗族人还有族谱的话,这些就是最直接的证据。”于占文说,“能找到祖籍地和同宗人,我一定会带着家人回来看看,看看家乡、看看亲人,这是我们一家人的愿望。”
  于占文恳求好心人能提供线索,了却他们多年的夙愿,让他们这些飘零在外多年的游子找到家乡的根。如果您能帮助他们找到祖籍,或提供线索,请致电本报新闻热线96663。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中伟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