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阎超云护送孩子们放学回家。 |
|

|
|
昌邑市柳疃镇前阎村退休干部阎超云在退休后的10年里,和村里其他几名离退休干部一起,不计报酬、不为名利地义务护学、护河、办班,孩子们夸他是好爷爷,村民们称他是好人。3月18日上午,记者在柳疃镇中阎学区小学门前见到了阎超云护送小学生回家的一幕。 3月18日上午11时20分左右,正是放学的时间,记者在昌邑市柳疃镇中阎学区小学门前看到几名手拿喇叭、戴着红袖章的老人在组织学生列队回家。其中一位身材敦实、头发花白的老人格外受孩子们敬爱,大家你一句“爷爷”我一句“爷爷”地叫着,这名老人就是70岁的阎超云。 前阎村位于柳疃镇东部,村北不远处是柳疃镇中阎学区小学,学校西边的南北小路是周围5个村庄230多名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 2007年春季,东西方向的荣乌高速公路从前阎村北与学校之间通过,在这条孩子们上学的路上,拉土、拉石子、运水泥、运钢筋的车辆来来往往,阎超云开始为孩子们的安全担心。 2007年6月,他掏钱购买了8个手持式电喇叭,制作了带有“护学”字样的红袖章,组织村里8名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参与“护学”执勤。有了这些义务护学的老人,学生安心、学校省心、家长放心。 2008年7月,阎超云自发组织了由4名老干部组成的“护河岗”,每周六、周日上午10时至下午5时,轮流到村东潍河边看护,劝说和阻止擅自下河洗澡的孩子。从2008年暑假开始,他借用村里的“老干部活动室”,先后举办了6期“书法班”、“诗歌班”、“文艺班”、“体育班”,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教他们练毛笔字,写诗词,打乒乓球,拉二胡、打鼓敲锣、吹唢呐等,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孩子们叫我爷爷,我就该为他们做点实打实的事情。跟孩子们在一起,再苦再累我心里也舒坦!”老人告诉记者。 文/图 本报记者 齐文 本报通讯员 付振永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