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潍坊新闻·焦点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夫唱妇随,造出“进口”化肥
2013年03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夫唱妇随,造出“进口”化肥
◎自创配方、自创品牌生产销售600余吨假化肥 ◎黑作坊运作一年半被端,涉案价值近90万元
  制假窝点现场有大量已装袋的假化肥。



  近日,昌邑市公安局经侦大队通过走访,将位于饮马镇某村的一家生产假化肥黑作坊捣毁,当场查扣假化肥30余吨,制假原料300余吨。经查,宋某与妻子陈某为牟取暴利,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购买材料自行研制生产进口化肥、设计“品牌”低价售卖。自2011年秋季开始,两人销售劣质化肥600余吨,涉案价值近90万元。
暗访发现蹊跷,化肥比别家便宜不少
  近日,昌邑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民警结合当前开展的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专项行动,对昌邑市所有农资市场展开了走访调查工作。
  3月2日,民警在走访至昌邑市饮马镇时,有村民反映,在该镇某销售点能买到便宜的进口复合肥,各类型号的应有尽有,价格要比其他销售点的低30元至50元。而据民警了解,复合肥的价格均在130元左右,该销售点价格竟然比其他地方的便宜这么多,十分蹊跷。民警通过暗中调查得知,这些低廉的进口复合肥的生产厂址就在饮马镇某村。
  同时,民警通过与相关部门联系得知,在昌邑仅有两家企业有复合肥生产许可证,饮马镇的这家生产厂家并未取得生产许可证。为避免打草惊蛇,民警以平常的治安检查为契机,对这家复合肥生产厂家进行了暗查。民警暗查发现,这处民房内有制假嫌疑:小小的屋子里堆满了化肥等农资产品,没有任何标志的劣质化肥正通过分装器、封口机等分装设备重新包装,摇身变成正规化肥生产厂家的品牌产品。
多部门联合行动,查获30吨假化肥
  在随后的几天里,民警进行了蹲点守候。在确定这是一个生产销售假劣化肥的窝点后,3月8日,办案民警联合辖区派出所展开了行动。民警迅速控制整个院落后,质监部门、工商部门也赶到了现场。抽样人员根据袋装复合肥上的含量标识,对大部分袋装复合肥的氮磷钾含量进行了抽样检测,发现其含量根本未达到袋上标识的含量,而且低于国家的生产标准。
  办案民警现场依法扣押劣质化肥30吨、磷酸一铵等五种制假原料300余吨、简易造假设备1台、假冒化肥包装袋至少1000条以及伪造的合格证书若干,黑窝点负责人宋某、陈某也被现场抓获。两人对制售假化肥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审问,犯罪嫌疑人宋某,43岁,陈某,41岁,两人均为昌邑人,夫妻关系。据宋某交代,2010年,他与妻子陈某在饮马镇开了一家门头,先后卖过多个品牌的复合肥。经营了一段时间后,宋某觉得这些品牌化肥利润太少,而且他发现这些肥料的成分基本相同,只要购进原料来简单加工包装,就可以对外销售了,便产生了自己生产化肥售卖的念头,没想到他的想法得到了妻子陈某的支持。
  经初步审查,宋某生产的化肥均销往了平度、高密等地的一些乡镇。自2011年秋季开始,两人销售劣质化肥600余吨,涉案价值近90万元。
夫妻俩造假创“品牌”,农户不知情
  2011年秋季,宋某与妻子开始了制售假化肥。两人从外地购进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等原料,在家按照宋某研制的“配方”,通过人工掺杂将复合肥搅拌均匀,然后找来一些用过的肥料袋子装好后封口,卖给本村一些农户。没想到,买化肥的农户都没有发现是假冒伪劣产品,这让宋某非常得意。
  对外销售复合肥,必须得有个正规商标品牌。于是,宋某瞄上了烟台某厂家的商标。因为宋某卖的肥料是“大牌子”,价格又便宜,很多农户都前来购买。再后来,宋某便不再冒用其他厂家的商标,而是按照进口复合肥包装袋的样式,自行设计了属于自己的品牌:将复合肥生产出来后,自己用自动打码器打印合格标签,然后找厂家打印复合肥的品牌。因为复合肥的品牌众多,一直没有引起其他销售点和农户的怀疑。
  3月8日,当宋某跟妻子正在家中加工肥料时,被警方当场抓获。目前,宋某、陈某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东杰 张少华 本报通讯员 张洪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