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市民正在城区一超市里选购膨化食品。 |
|

|
|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稿拟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 ◎日常生活中市民要掌握相关知识防止铝元素过量摄入 近日,卫生部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修订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新标准拟进一步限制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降低我国居民膳食铝摄入过量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市第二人民医院保健科主任王景云介绍说,在生活中居民会接触或食用不少铝元素,一定要掌握其中的知识,来预防铝的超标。 膨化剂里含铝元素 很多家长都不愿意孩子食用膨化食品,其中原因却很少有人知道。膨化食品通常“价廉物美”,然而,各种膨发剂里都含有明矾,明矾中含有铝元素,加入明矾就会带来铝的残留问题。 24日上午,记者在奎文区早春园小区采访中看到,正值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到小区的小型超市购买零食。在该小区居住的古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今年4岁了,平时不怎么爱吃饭,但对薯片、薯条等膨化食品却情有独钟,看到孩子愿意吃,作为家长平日里就经常为孩子购买。同样是前来为孩子买零食的李女士说,她女儿今年3岁,“不爱吃饭但是特别爱吃零食,家里到处都是零食,膨化食品还是她的最爱。”当记者告诉她们很多膨化食品铝含量超标,将会影响孩子智力发育时,李女士开始担心起来:“我女儿吃了那么多零食,万一铝过量了可怎么办?”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城区几家大型超市看到,由于是周末,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挑选零食,也有前来购物顺便给孩子捎带购买的。记者挑选了几种膨化食品发现,没有一种食品成分标明铝元素的含量。据超市工作人员介绍,超市进货要求供应商提供检验合格报告,但报告里不会单独列出铝含量,国家也没有把铝含量作为强制检验项目,所以作为销售环节的超市,也没有以此作为门槛限制供应商供货。 少吃油条少喝易拉罐饮料 市第二人民医院保健科主任王景云告诉记者,日常食品中铝元素的来源,要么来自食品添加剂,要么是从包装材料里溶出。食用含铝添加剂的食品,是人们摄入铝的主要来源之一。油条是许多人常吃的一种食品,它在制作过程中,常加入明矾和苏打,使其含铝量较高。粉丝、凉粉、油饼、薯条以及用含铝的发酵粉非自然发酵法制作的馒头、面包中都含铝。尽管国家标准没有对食品添加剂中铝含量作出规定,但规定了食品中铝的含量不得超过100毫克/千克。 有些包装材料也含有铝,像铝锅、铝饭盒、铝壶等在装盛食品时,有可能使铝溶出。因为铝有双性,既能溶于酸,也能溶于碱,因此最好不要用铝制品盛酸性、碱性和咸的食品,也不要将食品长期存放在铝盒或铝锅里。 王景云还特别强调,用铝合金制成的易拉罐饮料不宜常饮、多饮。一般来说,安全的易拉罐饮料等食品接触的内壁会涂有一层保护性涂料,但在加工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比如有些地方保护性涂料没涂上或涂得过薄,致使罐内壁铝合金与饮料接触,这会导致饮料中铝含量逐渐增多。 营养均衡有助排出 王景云说,铝是一种低毒金属元素,不会导致急性中毒,对于已经长期食用膨化食品的儿童,广大家长也不必感到恐慌,因为人体有自己的排毒和更新功能。只要注意以后控制少吃或者不再吃铝超标的食品,并且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杂粮,或者补充微量元素硒,也可以有助排出铝元素。 为保护儿童身体健康,新标准拟撤销膨化食品中12种含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定,其中涉及的合成着色剂品种有:赤藓红及其铝色淀、靛蓝及其铝色淀、亮蓝及其铝色淀、柠檬黄及其铝色淀、日落黄及其铝色淀、胭脂红及其铝色淀、诱惑红及其铝色淀。目前,我国生产并广泛应用的含铝食品添加剂主要有钾明矾、铵明矾和复合含铝添加剂。 王景云提醒说,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懂得相关的知识,毕竟人体内摄入过多的铝元素并不是一件好事,长期摄入会损伤大脑,导致痴呆,还可能出现贫血、骨质疏松等疾病,尤其对身体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儿童和孕妇,可导致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出现痴呆,孕妇摄入则会影响胎儿发育。 本报记者 曾庆建 戴江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