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占文祖籍地找到“老根” |
种种线索显示,其祖上源自寒亭河东于家或河西于家 |
|
|
寒亭河东于家的于氏家庙。 |
|

|
|
近日,本报报道的闯关东后人于占文潍坊寻根一事引起关注。根据热心人提供的线索及专家分析,于占文的祖籍地指向寒亭区朱里街道。为了尽快找到祖籍地,于占文将“家堂轴子”拍照传给记者。3月27日至29日,记者连续走访朱里一带,种种证据表明其祖上“老根”就在河东于家或者河西于家。 专家指点 其祖籍地就在朱里 “于占文老人的祖籍地应该可以锁定在寒亭朱里的于家庄子、河东于家、河西于家等三个地方。”看到报道后,潍城区档案局局长杨国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据其介绍,他对馆藏的一些资料进行了详细分析、查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今年84岁的谭家正素有“潍县通”、“活地图”、“活档案”之称,从事文史研究三十多年。“于占文的祖籍地应该是在朱里街道河西于家。”谭家正认为,潍县于姓始祖滋、旻、麻、纪,从明朝初期由文登县赤山迁潍县,从历史沿革及地名变迁来看,于氏四祖中的大、二两支就是住在现在的河西于家,三支居河滩,四支居河东于家。“于占文的祖籍地是崇道乡崇兴社二甲于家,我认为这里的‘甲’是一个‘语助词’,表示好的意思,也就是于家老二的意思。” 27日至29日,记者在寒亭区史志办王正纲的帮助下,驱车到朱里街道一带进行实地探访。听闻有闯关东于氏后人潍县寻亲,于姓村民均十分热情,不仅帮着寻找知情人,更热情带路参与寻访。 记者探访 后人热情证据难寻 记者在河滩村62岁会计于文栋的带领下,找到了该村83岁的于宝山和86岁的于悦武,提及于占文“家堂轴子”中的几代人名,两位老人没有一点印象。 之后,记者又来到了河西于家。该村64岁的于文铎详细看了于占文的“家堂轴子”后,摇了摇头说,“我们是老一支的,与你们找的不吻合。”60多岁的于洪海是于家老二支的,他的“家堂”中记录的同样不吻合。 北张庄76岁的于广海告诉记者,他保存着完整的于氏祖谱。记者看到这本祖谱记录的都是潍县于氏四祖中老三支麻祖的后人。于占文提供的“得”字辈,在该谱中也有提及,但人名无一能对得上。 在河东于家保留着一处古建筑——于氏家庙,至今供奉着潍县于姓滋、旻、麻、纪四祖的牌位。从事文史研究多年的潍坊日报副总编辑王瑞甫介绍说,潍县无二于,于占文祖上如果是从潍县搬迁,追溯到明代初年,河东于家一定是于占文一家的“老根”。于占文祖上在此地繁衍生活,至于后来搬迁到哪儿,还需进一步考证。文/图 本报记者 李中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