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多前她因家境贫寒受本报及好心人帮助进入潍坊盲校学习,如今 |
付桩桩成了学校盲人门球队队员 |
|
|
三年多前,因为家庭贫困,盲人女孩付桩桩为上学犯愁,如今她成为潍坊盲校女子盲人门球队队员,并有望参加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4月5日,说起这一切,付桩桩的父亲付信章泪流满面:“如果不是学校的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以及《潍坊晚报》的帮助,桩桩绝不会有现在的成绩,希望孩子能参加这次全国锦标赛,用优异的成绩回报好心人。”
爷俩帮桩桩在家训练 5日上午,记者来到寒亭区高里街道三官庙村付桩桩家,一进院门,就看到桩桩正在弟弟和父亲的帮助下进行盲人门球训练,只见她用毛巾蒙着眼睛,单腿跪地,听到父亲手中木棍的敲打声,顺势倒地双手做出扑救动作,仅这一个动作,反复练习了十多次。 付信章告诉记者,清明节学校放假,去学校接孩子的时候,老师特别叮嘱一定要回家继续练习门球动作。孩子能有现在的成绩,让他丝毫不敢怠慢,一回家他就要求桩桩按时练习,每天上午和下午各一次。虽然他不是很懂盲人门球,但是桩桩说,只需要蒙上眼睛让她听见声响就行,她会根据响声做出响声来源方向的扑救工作。 说起盲人门球来,桩桩高兴地告诉记者,她很喜欢这项运动,希望能成为门球运动健将。清明假期,学校里只是布置了听力作业,所以她有很多时间可以训练。 5日,国家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潍坊盲校女子盲人门球队教练王金琴告诉记者,桩桩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她反应快、好学,最主要的是肯吃苦。她在年轻队员中的表现非常不错,但能不能参加这次全国锦标赛还不好说,报名的时候还要看每一位队员的训练状态。 生活好了感谢好心人 2009年,付信章的儿子付华民被送到潍坊盲校上学,女儿付桩桩也产生了上学的想法,但是家里条件根本供不起两个盲人孩子。2009年年底,本报以《14岁盲女难圆上学梦》为题进行了报道,并在潍坊盲校和好心人的帮助下,桩桩顺利来到潍坊盲校学习。 三年多前,记者来到付家时,看到的是四间快要倒了的小屋,四间房只有西屋可以住人,一家四口人三个是盲人。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四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地面铺着地面砖,每间房子都收拾得干干净净。 付信章说,盖这四间房子花了4万多元,其中享受政府残疾人补贴2万元,自己又借了2万元。这还不算什么,政府对残疾人的补贴也是越来越高,维持温饱已不是问题,自己家里还有4亩多地,一年下来还略有盈余。 付信章用哽咽的声音告诉记者,儿子付华民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女儿桩桩学习也不错,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老师、社会上的好心人及《潍坊晚报》一直以来的帮助。现在就盼着这俩孩子能争口气,尤其是桩桩,希望能够入选咱潍坊市的女子盲人门球队,为咱潍坊争光。 桩桩愿努力换取成绩 “训练苦不苦?”记者问桩桩,她伸出右手中指,指尖有厚厚的茧子,记者用手摸了摸,硬邦邦的。桩桩说,这就是训练后长出来的,因为盲人门球上有很多小孔,发球时就要把中指伸进小孔里,利用中指的力量把球拨出去,久而久之就起茧子了。但是因为喜欢这项运动,所以她觉得一点都不苦,她愿意通过自己的努 力换取成绩,就像老队员王瑞雪、范菲菲她们一样,能够代表中国去参加奥运会。 付信章说,一开始听说要练习门球,他还有点担心,桩桩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他生怕她吃不了这个苦,现在好了,孩子不但没有落下功课,身体也越来越强壮。 ◎记者手记 这,就是民生的力量 新房子住上了,两个孩子都有出息了,62岁的老付这次是真恣了。他肯定还有很多话要说,因为记者离开时,他站在村头久久不愿离开。老付这次是真的感动了,他感动的不仅仅是《潍坊晚报》这三年多一直在关注这个家,更主要的是在这份报纸背后还有千千万万个读者在关注他和孩子们究竟过得怎么样。 我们为什么要关注老付?因为这位老人曾经连住的地方都难以解决,更别说还要供应孩子上学了,这些对老付来说都是他们家的民生大事。经本报报道后,老付犯愁的两件大事都解决了,女儿还成为了一名盲人运动员。老付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民生的力量。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说过,在前进道路上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潍坊晚报》作为潍坊的主流媒体,每天的报道无不在诠释着这句话——及时准确反映出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正如当初刊登“民生力量”四个字时所说的一样,“民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方向,一种力量,不可阻挡。它改变着我们的理念和行动。它在不断被认同、强化的过程中,推动着社会走向新的文明。关于民生,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我们会看到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