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罗小兵所捐赠部分“老照片” |
|

|
|
◎罗小兵从北京赶来,将复制件捐给潍坊市档案馆 ◎照片是他父亲在火线拍摄,具有重要价值 “希望我捐献的这些潍县战役的老照片复制件能够发挥更大作用,让更多人更直观地了解潍县战役。”4月9日,今年64岁的罗小兵特意从北京赶到潍坊,将114张珍贵的老照片复制件捐献给了潍坊市档案馆。市档案局向罗小兵颁发了捐赠证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罗小兵捐赠的照片都是当时战场上拍摄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档案价值。当天,记者还陪同罗小兵一起到老照片所记录的场景所在的地方,想到这是父亲罗义淮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罗小兵禁不住感慨万千。 访潍 携父亲老照片,捐出114张复制件 北宫大厦、潍县西城东门之朝阳桥、钟楼……4月9日,今年64岁的罗小兵连夜从北京赶来,也带来了其父罗义淮保存的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这些照片都是60多年前拍摄的原版照片。记者看到,在罗小兵自己制作的相册里,每张老照片约6厘米长4厘米宽,虽然已经泛黄,但却非常清晰,保存也完好。每一张照片的下方,都作出了详细的说明。 罗小兵告诉记者,他父亲拍摄保存下来的照片共200多张,这次他捐给潍坊市档案馆的老照片复制件,除了有关潍县战役的48张外,还有关于灵山战斗、周村战役、潍北整训等内容的照片,总共114张。这些照片他很小的时候就见过,当时他的父亲是用一块很干净的手绢包起来的,小的时候他也经常把这些照片翻出来看,但是当时由于年龄小,并不清楚这些照片的真正含义,而他的父亲也没有跟他多说。1978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又翻出这些照片后发现,大部分照片的背面都作了注释,而这些注释都是他父亲写的。 随后,罗小兵从相册中拿出一张标注着“西关一角”字样的照片。记者看到,照片背面还有用黑笔写的“潍4”的字样。“为了能让后人更加清楚地了解所拍摄照片的地点和经过,我父亲在大部分照片的背面都作了详细的注释,这张照片便是当时潍县西关的一处场景。”罗小兵说,他又通过查阅历史资料,对照片的拍摄过程和时间作出更详细的注释。
讲述 当时相机是战利品,洗照片成难题 “这是我父亲在当时的北宫大厦照的,就是现在的玉清宫,屋顶上残缺的部分是当时炮火留下的痕迹,这是我军指挥员在前线观察敌情;这是我军潍县战役胜利后庆祝的场景,北潍群众不断来慰问……”罗小兵指着一张张珍贵的的老照片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记者看到,罗小兵父亲所拍摄的这些照片除了当时潍县城各个地方的场景,还有潍县战役我军备战和战斗的经过、潍县战役胜利后拥军庆功活动的场景。 “我父亲罗义淮1918年1月3日出生,生前是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第九纵队的宣传部长,长期做宣传工作,业余爱好便是摄影,这些照片都是他跟随华东野战军所拍摄的。”罗小兵说,当时条件艰苦资源紧缺,特别是战争年代,想找部相机拍照片十分不容易,但是为了能保存好一些珍贵的场景,他们便从敌人的手中缴获相机,他父亲的这部相机就是从敌人手中缴获的一部德国“蔡斯”120相机。他父亲十分喜欢这部相机,一直带在身边,因此留下了不少战争年代的珍贵照片。之后,为了能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历史,他父亲所用的这部相机由他的母亲衣向璞捐赠给了石家庄陆军第27集团军军史馆,现在依然保存在该馆内。 罗小兵告诉记者,当时相机是有了,但是一次只能拍16张照片,拍出的照片需要马上洗出来。由于条件艰苦,洗照片成了难题。他听父亲的战友说,战争年代没有电灯,洗照片都在白天,他们只好钻到老百姓家的八仙桌下,四面用厚被子遮掩好,晒一张相就从桌底下伸出手一次,利用自然光曝一次光,曝光时间长短全凭经验积累。在黑黑的桌子底下,只能用蜡烛代替红灯观察把握相片的黑白反差。洗一次相片出来,人不仅被憋得满脸通红,而且两个鼻孔都被蜡烛烟熏得漆黑。
寻访 对父亲曾战斗过的地方感慨万千 “这次来潍坊我不仅仅是想把这些珍贵照片的复制件捐出来,也想来看看我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以及当时他所拍照片的场景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罗小兵说,近期他想出一本书,主要是介绍他的父亲所拍摄的照片,然后把他父亲的一些老照片和自己所拍的新照片作一个对比,看看这些年来潍坊等几个城市的变化。同时,他也想提前参加“华野九纵后代之家”所组织的“纪念潍县战役胜利六十五周年”活动。 当日上午,记者又和罗小兵一起来到了当时他的父亲罗义淮所拍摄的位于城区的“朝阳桥”(现在的亚星桥)。在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当时的朝阳桥非常破旧,周围的房子也被炮火炸得不成样子。看到现在的亚星桥和周围的变化,想到这是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罗小兵禁不住感慨万千,同时也对潍坊城市建设得这么美丽发出由衷的赞叹。在现场,罗小兵还拍了不少照片。 随后,记者又跟随罗小兵来到了位于北宫东街中段的当时罗义淮所拍的“北宫大厦”(现在的玉清宫)。在老照片上,记者看到,当时玉清宫的屋顶被炮火炸得已出现破损,屋前还有一个碑。而现在玉清宫经过修复后,破损的屋顶已经不存在了,玉清宫前的碑也已经被挪走保护起来,但是在玉清宫古老的墙上,依然能看到当时双方交火时,子弹打过的痕迹。 意义 战争年代留存至今,有重要档案价值 9日下午,市档案局调研员李凤勇同志向罗小兵颁发了捐赠证书。罗小兵还参观了潍坊市档案馆记忆潍坊大型档案史料展和档案库房,并对潍坊市档案馆保管条件给予了充分肯定。“看到这里的环境和保管条件,这些珍贵照片复制件放在这我非常放心。”罗小兵说。记者了解到,潍坊市档案馆是国家一级档案馆,罗小兵在来潍坊之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最后选择了潍坊市档案馆。 市档案局管理科科长张协军告诉记者,潍县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的第一个攻坚战,是我华东军民转入战略反攻后,取得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由于历史原因,潍坊市档案馆保存的潍县战役的档案和照片不是很多。这次罗小兵捐赠的档案和照片都是当时战场上拍摄下来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档案价值,最重要的是这些照片和资料填补了这块馆藏空白。市档案馆将科学地保管好这些档案,并及时向公众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潍县战役这段历史。 对于罗小兵先生专门从北京赶来潍坊捐赠这些重要照片的复制件,张协军也表示,这反映了罗小兵先生具有较高的档案意识和思想觉悟,也是对先人的一种敬仰,非常值得称赞。他们希望通过此事让更多人保护档案、了解档案、重视档案,让档案历史造福千家万户。 ◎人物简介 罗义淮 罗义淮,1918年1月3日出生,四川省(今重庆市)荣昌县西北复兴场(1993年建远觉镇)人。1935年起在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外围群众组织抗日活动,1937年底与七名(罗义淮、李新、王方名、李成之、胡其谦、陈寄宇、周极明)爱国学生步行奔赴延安,1938年3月10日到达,入陕北公学学习,3月30日入党,6月30日转正,同年12月参军,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初随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历任抗大指导员,抗大一分校三支校宣传股长、教导员,山东军区五师宣传科长,华东野战军九纵(27军)宣传部副部长、部长,27军81师政治部代主任,华东军政大学教育部长、高干团政委、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军事学院(院长刘伯承)文化外语教授会主任、兼训练部政治处主任、兼基本系二期副主任、军事学院秘书长、战史系政委,军事科学院政工条令编写组组长,高等军事学院政治部秘书长,昆明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等职。罗义淮被誉为军中“大秀才”,曾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胡志明金质奖章。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78年11月18日病故于北京,被授予烈士称号。 ◎相关链接 潍县战役 潍县战役是由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谭震林直接指挥的。作战期间,山东兵团司令部驻扎在潍县北部的常寨村。潍县战役自1948年4月2日发起,经过25天浴血奋战,至27日攻克了潍县县城,加上以后几天的歼灭外围残敌,和东西两线对援潍之敌回撤时的追歼,共计35天,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这次战役全歼国民党军4.6万人,缴获武器弹药无数,解放土地4000余平方公里,人口百万,使胶东、渤海、鲁中三大解放区连成一片。拔掉了国民党的“鲁中堡垒”,进一步孤立了济南、青岛之敌,有利地推动了山东乃至全国的解放。同时,我军成功接管潍县城,为以后接管大中城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华东局、华东军区召开了祝捷大会,庆祝潍县战役的胜利,表彰各参战部队的战绩。 本报记者 王路欣 韩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