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日上午,爱心人士在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助学事宜。
|
|

|
|
◎结对救助特困生报道引关注,七名好心人捐款1.8万 ◎1000元能资助学生一年生活费,有意市民可周六办理 4月9日,本报以《打完吊瓶,老人急着去助学》为题,报道了我市今年新排查出535名特困生,征集一对一结对救助的新闻。助学倡议发出后,一位白发老人第一个赶来捐款,他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最后只说了一句:“看了报纸后,感觉自己还能做点事。”据了解,设在潍坊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仅4月10日、11日两天,共有7名爱心人士捐款1.8万元,结对助学18名学生。其中,有4名爱心人士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有的甚至连姓都不愿透露。对于隐捐,大家都只有一句话“就是想做个好事。” 白发老人 感觉自己还能做点事 王大爷是本报报道发出之后,第一位赶到潍坊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助学的爱心人士,但他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 “我想要捐助一名学生。”4月10日上午9时许,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刚刚上班,满头白发的王大爷一个人步履蹒跚地来到资助窗口,手颤颤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上面是他从网上挑的自己想要捐助的学生的详细信息。“大爷,您叫什么名字啊?”王大爷年龄比较大,耳朵有些背,负责接待他的王建国在交流时放缓语气提高音量。“不留名字,做好事不用留名字。”王大爷摆摆手,只让工作人员在“捐赠者”一栏中填写了“王先生”。 “老大爷看上去应该不是很富裕,衣着挺朴素的。”王建国告诉记者,当工作人员询问王大爷为什么这么大年纪了还来助学时,王大爷说:“看了报纸后,感觉自己还能做点事。”如此简单朴素的一句话,透露出一个老人宽大的心。 不留名者 大家就是想做个好事 “我们想捐助几个孩子,名字能不写吗?”4月11日上午11时5分,一男一女两位爱心人士来到潍坊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学生资助窗口,想要进行爱心捐款助学。“看了《潍坊晚报》的报道之后,我们单位也想奉献一下爱心。”其中的男士告诉记者,他们俩是代表所在单位来捐款助学的,此次他们单位共出资3000元钱结对帮助3名特困学生。 “‘捐赠者’一栏能不能直接空着?”在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填写发票时,这名男士指着发票上的“捐赠者”一栏问道。当记者问他为什么不留姓名时,这名好心人直言,就是想做个好事,不需要让大家都知道,“我们就要个收据就行了。” 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经过电话请示后表示,根据财政部门的规定,“捐赠者”一栏不能空着但可以简单填写。在两位爱心人士的同意下,工作人员在“捐赠者”一栏中,只填写了“单位”俩字。当记者询问他们是什么类型的单位时,他们连连摆手道:“小单位,小单位。” 除了代表单位来捐款外,这两名爱心人士还带来了一份个人的捐款,共1000元结对助学一名特困学生。同样,在“捐赠者”一栏中,他们也只填写了“个人”俩字,连姓都不愿透露。 对于结对捐助的4名学生,在两位爱心人士来之前,他们已经在网上选好了。两位爱心人士表示,他们将尽快将资助名单发送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邮箱中。“您留一下联系方式吧。”“不留了吧!”当工作人员想要留下爱心人士的联系方式时,两人还是拒绝了。“我们这个,你千万别写啊。”临走之前,其中一名爱心人士还再三叮嘱记者不要报道。同样,看到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对爱心助学过程进行拍照时,他们也再三叮嘱一定不能传到网上去。对于隐捐,这两位爱心人士并不愿多说,只有一句话“大家就是想做个好事”。 蔡先生 最关心助学资金的到达 11日上午11时15分,两位爱心人士离开时,一旁的蔡先生已等了一会儿了。“我还没选,你们帮我选几个吧。”蔡先生说话干脆,办事也利落,他边说边从包里掏出5000元现金交给工作人员,并让工作人员帮自己挑选5名学生。“尽量帮我挑选单亲家庭的或者是失去父母的孤儿。”对于挑选的助学对象,蔡先生要求并不多。 “不会从助学金里扣手续费什么的吧?”虽然在办理助学的过程中,蔡先生行事利落,话语不多,对结对助学的学生也没有挑选,但在孩子们是否能全额收到这些助学金的问题上,他却非常谨慎。 记者了解到,很多爱心市民都像蔡先生一样,对于爱心助学一事,他们最关心的也最担心的就是自己捐助的这些助学资金能否全额到达受助学生手中。对此,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工作人员会为受助学生办理邮政银行个人储蓄卡,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会分10个月每月100元,将款项打到受助学生手中的卡上。银行每个月都会发放明细单,捐助者可以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来查看发放明细单。同时,工作人员也可以当场把结对受助学生的详细信息包括家庭电话、监护人电话、班主任电话等告诉捐助者,捐助者以后可以跟学生单线联系,询问学生受助情况,或在今后生活和学习上给孩子鼓励。 了解了这些情况后,蔡先生放心地离开了,从他坐下办理助学手续到离开,用了不到3分钟时间。 “很多爱心人士不想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谁,也不希望孩子将来报答自己,他们就是单纯做好事,只要钱真的到了受助学生手中,帮助孩子们解决了生活费就行。”市教育局负责学生资助的工作人员感慨道,10日,一位刘女士一次捐了6000元帮6名学生,但到现在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她叫什么。 ◎新闻链接 市民周六也能办理助学手续 1000元就可以资助一个学生一年的生活费用。本报和市教育局再次联合发起倡议,有资助意向的爱心市民或企业可登录阳光助学网站http://1314780.cn,从535名特困生中挑选出自己想要资助的学生,到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联系,或发送邮件到wfzizhu@163.com邮箱,也可以拨打潍坊市教育局热线电话8791010联系资助事宜。“现在还有5名爱心人士预约助学了,他们平时上班,打算周六过来。”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周六也上班,工作日不方便的市民,可以周六到市公共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理助学事宜。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