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颗手榴弹可以炸下侵略者的飞机,一把飞刀竟然可以灭敌重炮。穿皮衣,戴雷朋,骑哈雷,这是抗日剧还是抗日科幻剧?日前,央视在《新闻1+1》栏目中批抗日剧粗制滥造,颠覆历史,娱乐苦难,直言一些抗日剧已令观众忍无可忍。不少网友也表示,如今的抗日剧已经成了科幻搞笑剧,俨然失去原本的教育意义。而近日,一张女子背部全裸,向红军敬礼致意的电视剧截图更是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
离奇抗战剧,观众频繁吐槽忍无可忍 窈窕裸体,背对镜头,这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面朝红军战士,相互敬礼致意,这真的是一部抗日题材的电视剧吗?抗日剧惊现全裸女的争论已经越来越激烈,目前微博微话题上网友转发评论的数量已超过了140万余次,这其中还有不少编剧、导演的参与转发,并表示震惊。虽然这些照片的真实性仍需进一步核实,而大家更多关注的重点,则是放在了眼下数量众多的抗日剧现状上。 那些公开在屏幕上播出的不少抗日剧,剧情之稀奇古怪已经让观众们感到忍无可忍。在一张抗日剧截图中,抗日英雄徒手撕鬼子,电视剧中这位勇士竟然将日本兵不偏不倚地撕成了两半,鬼子血肉横飞,英雄凛然一笑。有网友笑讽,你以为是撕鱿鱼片吗亲?人体构造生命科学呢?甚至有网友将这一设计推选为横店影视城名菜,但离奇的桥段还不只这一个。近日,一个超乎想象的片段引来了不少批评。剧中这位抗日女侠在被鬼子强奸后突然爆发,原地窜到半空,裤子自动穿好,几十秒间竟然把二三十个日伪军全部射死,谱写了一段壮丽的英雄篇章。
历史真相被娱乐,抗日戏改编要有底线 时事评论员李千帆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认为,在这些抗日剧中,历史的真相与当下的真实已经被娱乐的无影无踪,这绝非爱国主义,而是愚民主义。这种泛滥和幼稚化倾向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影响是非常恶劣的,不能任由电视台和投资方为了收视率肆意的涂抹。 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系副教授倪俊认为:“抗日戏的改编必须是有底线的,因为首先它不能超越观众作为普通人的一种认知,那种过于玄幻的表现什么游击队员骑着车就飞起来了,什么手撕鬼子,射箭对子弹,这些我觉得完全是特别荒诞的一种表现,这种是完全不值得提倡的。” 不能拿历史来恶搞,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倪俊表示,有的时候收视单位或者制作方为了迎合观众的趣味,就可能会导致他们在表现的时候过分夸张甚至恶搞,但这样肯定是不好,会适得其反。“我觉得有一些题材像我们刚才说到什么穿越、宫斗或者真正可以娱乐的那种题材,是可以这么来做,做雷人剧。但是我觉得就抗战题材而言,我认为还是不能,因为毕竟抗日战争史是一段伟大和悲壮的反侵略史,是值得记忆和怀念的,我们是应该去颂扬英雄,然后去记忆历史,而不能拿这段历史来恶搞。”倪俊说。 倪俊认为,从创作者自身出发,真的要做类似的这种题材的戏,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创作,对得起那段历史,然后经得起观众的检验。从电视台的采买部门来说,不要为了收视率,节操尽失,就观众而言,可能有一些年轻一点的人他喜欢看一些雷人剧,但实际上他们心里是有杆秤的。“我相信实际上通过创作者、电视台、观众三方共同努力,这种状况还是会得到改善。”倪俊说。
各方声音 演员史中鹏:我在横店打工,演日本兵,在剧组里面,因为我“死”得比较漂亮,比较好,所以导演非常喜欢。演日本兵就要把自己演的很猥琐,很狼狈才行。 市民:一个晚上起码有五个电视台,最少五个电视台都在演抗日剧。有的拍得挺雷人的,一笑而过嘛。各种打各种飞,一脚恨不得踹出八丈远,太假了。有的人居然能用手把一个人掰成两半,就是拿手掰,你说怎么可能呢? 导演冯小刚:打开电视全是莺歌燕舞,所以当《一九四二》这种影片摆在观众面前的时候,挑战了观众的观影习惯,观众不买账,票房也就会下降,所以就有喜剧完胜史诗片的说法。当然我认为娱乐绝对是需要的,我也还会去拍娱乐片,但是它并不对立,人们在需要娱乐的同时,也需要电影给他们一些思考。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