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走了,留下的除了一片唏嘘之声,更多的是我们对中风这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的关注。市中医院中风科主任张伦忠告诉记者,中风在我市也是高发病,不但危害老年人的健康,患者年龄也正趋于年轻化。中风患者,只要在发现的第一时间也就是急性期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而发作的急性期是4.5小时内,这个时间内赶到医院做溶栓,效果最好。
20多岁患上中风 病人日趋年轻化 赵先生今年40多岁,记者在医院见到他时,他正在妻子的陪伴下手提着大包药品往外走。说起自己的病情,赵先生告诉记者,他平时身体很好,很少生病。今年突然有一天,他半身麻痹、口齿不清、头晕。过了几分钟,一切又好转如初,他没放心上。不久后,这种情况再次出现。这个时候他就意识到自己可能有问题了,立即到医院检查,大夫说这就是中风的症状,当时他和家人都吓了一跳。 赵先生说,事后他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但自己一直不知道。而且他有吸烟的习惯,血管基底动脉十分狭窄,若得不到及时治疗,长时间不断缺血,很可能造成脑干梗塞,导致终身瘫痪。经过几个月的药物治疗,现在的情况终于稳定下来。 市中医院中风科主任张伦忠告诉记者,现在中风病人呈直线上升趋势,由于大部分错过了急性期,所以能完全康复的很少,60%-70%都会因病致残。而发病趋势也越来越年轻化,他接诊过的最年轻中风病人才20多岁。但是就整体情况而言,高发的年纪还是在60岁以后。
中风前有征兆,手脚麻木无力要注意 中风是由于大脑内血管突发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疾病。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特点。存活的患者中,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突然言语不清、肢体不灵、头晕、口角歪斜,都是中风的症状。另外,中风是有前兆的,“一过性的头晕,看东西双影,口角麻木、歪斜,手脚麻木无力,只要出现这些征兆,就得赶紧入院治疗。”张伦忠介绍,中风的高发病率大多源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抽烟、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等导致的动脉硬化,以及糖尿病,都是引起中风的原因。 而实际上,中风是可以有效预防的,“控制原发病,健康生活,多运动、适当减肥,少吃咸的,不暴饮暴食,最关键的是一定要每年一次查体,如果在查体中发现自己血脂、血糖、血黏稠度都比较高,就可以做动脉彩超,来进行提前预防。” 张伦忠说,老年性的健忘、不记事,不是大家所理解的正常,而是一种老年细胞退化的信号,如果家里的老人出现这种问题,还是要及时就医,提早用药,延缓病情。 发病4.5小时内治疗都可以完全康复 在中风患者中,80%是血栓,20%是出血,只要在发现的第一时间也就是急性期治疗,中风病人可以完全恢复到正常。发作的急性期是4.5小时内,这个时间内赶到医院做溶栓,效果最好,但是过了这4.5小时,效果就会差很多。 张伦忠说,治疗中风一定要及时,有些患者尤其是老年朋友,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偏方,结果加重了病情。前不久,他就遇到这样一位患者,今年60多岁,3个多月前,总是头晕,后来出现一次短暂性的左侧身体无力,到医院做血管造影后,发现动脉狭窄非常严重,住了半个多月的院,回家又吃了一个周的药,刚刚见好,竟然把药停了,开始服用偏方。不到两个周,那位患者就出现左侧身体瘫痪的症状,这才紧急再次回到了医院。再次入院时,病人的左侧身体已经完全瘫痪,想要恢复到第一次出院时的状态,非常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相关链接 哪些危险因素 容易导致中风 卫生部颁发的《缺血性脑卒中筛查和防控指导规范(试行)》要求:具有两项以上主要危险因素,或具有一项主要危险因素和两项以上(包括两项)一般危险因素,或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者,建议接受脑卒中筛查。 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或者正在服用降压药物;高胆固醇血症或者正在服用降血脂药物;糖尿病;年龄超过50岁。一般危险因素:心房纤维性颤动或其他心脏疾病;呼吸睡眠暂停;直系亲属中有卒中或心脏病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体育运动;膳食中含饱和脂肪酸或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肿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史;突发性耳聋。本报综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