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冒领低保,上网一查就“现形” |
◎昌乐县13部门联动打击骗保、人情保等现象 ◎还对低保户信息进行核查,已取消30户资格 |
|
|
已经被剔除的低保户 |
|

|
|
长期以来,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市民,通过弄虚作假的方式,获取了低保等救助项目。之前,这些冒领低保的人的车辆、房产、存款等信息,都是分散、隐蔽的居民收入,民政部门很难逐一查实。如今,昌乐县13个部门通过联合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彻底改变了这种情况。该县369个村(居)17680个城乡低保家庭,是否拥有房产、存款、车辆等信息在电脑上一查就知道。目前,该县低保户中已有9户因缴纳住房公积金、21户因拥有车辆,不符合低保条件而被取消资格。
部分市民冒领低保金 长期以来,我市不断扩大城乡低保救助面,而且在救助标准上也不断提高,但不可否认,不少地方存在一些不符合低保金申领标准,却冒领低保金的现象。此外,一些曾经符合申领条件的低保户,在生活条件发生好转后,通常很少会主动申报退保。 由于家庭收入状况的多样性和隐蔽性,虽然低保审批坚持“诚信申报、张榜公布、单位证明、入户普查”,但也无法准确掌握申请家庭或个人的具体收入情况,导致一部分人弄虚作假骗取社会救助,挑战着社会公平的底线,是对需要低保救助的困难群众的伤害。 昌乐县民政局低保科科长赵卫东告诉记者,别说一些曾经领取低保,后来富裕起来的人不愿意退保,就连他们曾经持有的低保证,也很少有人会自愿退还。因此,自2012年10月,昌乐县每个季度都会进行一次低保证认证,然后在该季度低保金领取栏后加盖“低保专用章”,如果没有这个章,就说明该户居民的低保没有经过认证,低保金已经停止发放,也就不能再享受低保救助资格。 13部门联动挨个过筛 针对这种现象,昌乐县建立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由该县公安、人社、房管、工商、税务、银行等13个部门联合建立。低保申请人是否属于真贫困,登录系统一查就知道。 4月17日,昌乐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常,有群众来申请低保,需先填写“低保申请审批表”。然后,工作人员将该群众信息输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对昌乐县369个村(居)进行了详细分类,只需把申请人按照其申请中的户籍所在地进行寻找和添加即可。 随后,赵卫东向记者演示了该系统的操作方式。记者看到,进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后,录入一名申请低保的群众信息,就会进入系统的“核对中心”。因为该系统和昌乐县房管、公安等部门联动,所以,只要民政局工作人员任意选择这些部门中的一个,比如,如果想查找申请群众的房产信息,就点击房管部门,如果想查找申请群众的车辆信息,就点击公安部门。之后,所选择的房管部门、公安部门会在5个工作日内,对民政局发过来的核查申请进行实时检查,并将确切信息反馈给民政局。这样,就做到了任何来申请低保的群众,都要在昌乐县13个部门的“火眼金睛”下挨个“过筛”。 骗保人情保难以立足 当天,记者在采访中还遇到昌乐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正在核对该县现有低保群众的信息。据了解,昌乐县共有17680个城乡低保家庭,目前信息核对工作还没有完成。自核对以来,半年时间已有9户因缴纳住房公积金、21户因拥有车辆,不符合低保条件被取消资格。 在该系统建立前,为了保证低保申领的公平性,民政部门工作人员通常采取入户调查、邻里走访的形式进行审核,但这种调查毕竟难以查出申请人的隐蔽房产、汽车、银行财产等等。该系统的建立,让“人情保”、骗保事件在昌乐县越来越难以立足。13个部门还可以实时从数据库中核查申请人的房屋、车辆、工资收入等,由逐个核对变为批量核对,力求将冒领者“一网打尽”。 “那天,有个人来申请低保,我们接到申请后就去现场查看,看过后觉得他家里条件确实不好,符合低保条件。可我们回去登录系统一查,实际情况让我们大跌眼镜,他们家竟有三处房产。最后找他本人核实,得知他确实隐瞒了自己其他几处房产,试图骗保。”赵卫东对记者说。 核对系统有多项功能 记者采访获悉,除了核查低保申请人信息外,该系统还具有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医疗“一站式”救助和短信服务平台等多项服务功能。 比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功能,是指那些来登记的低收入家庭,有些虽然超过了低保申请收入线,但生活确实存在困难,该系统对这些较为贫困的居民将来申请廉租房等各种救助,都具有考量功能。 在城乡困难群体中,因病致贫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医疗救助由此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昌乐县将城市医疗救助与农村医疗救助融为一体,研发了医疗救助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与新农合管理系统和城镇医保管理系统实行联网,将救助范围从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延伸到低保边缘家庭,并分类建立起参合补助、住院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五条救助线,形成了全方位的救助体系。 此外,过去拥有手机曾是居民申请加入低保的制约因素之一。如今,手机并不贵,也已成为大多数低保对象的生活用品,因此,昌乐县民政局整合资源,与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申请了全国唯一的短信服务代码,建立MAS短信服务器的数据库,与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端口对接,实现了固定IP地址捆绑。民政部门可以用短信形式,不定期向低保家庭发放信息,方便快捷地将惠民政策、就业信息、致富技术以及通知类的提醒发送到服务对象的手机上。 文/图 本报记者 臧岳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