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版:中国新闻·聚焦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广而告之
 
标题导航
复旦遭毒杀学生进行尸检
2013年04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复旦遭毒杀学生进行尸检
◎黄洋家属已聘请律师,警方正在调查林某作案动机 ◎复旦师生为死者举行悼念活动,并为其进行了募捐
  学校为黄洋进行现场募捐,并同时设立了线上捐款。东方IC供图
  17日,黄洋的同学们在操场边挂起千纸鹤,悼念逝者。东方IC供图



  4月16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因中毒不幸去世,年仅27岁,此事受到了校园内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黄洋去世后,其父母同意警方进行尸检,希望配合警方调查,还儿子一个公道。目前,作案嫌疑人初步判断是同寝室的林某,林某的作案动机以及更多的案情进展,警方表示由于目前正在调查中,不便透露更多信息。
毒手追谜
嫌犯平时老实规矩
  18日晚,黄洋的父亲黄国强在尸检通知上签字,尸检结果将成为重要的案件证据。目前公安机关的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之中,复旦校方将全力配合警方的调查。
  师生为逝者募捐
  黄洋去世后,不少复旦师生自发举行悼念活动,表达悲痛与哀思。包括复旦大学官方微博等的页面为黄洋变成黑白色。在微博上,网友们点起了代表哀思的蜡烛。在复旦大学操场边,学生们为黄洋挂起千纸鹤。
  17日,复旦大学为黄洋发起募捐倡议。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微博称:“黄洋同学不幸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他是一位怀揣梦想、品学兼优、孝敬父母、乐于助人的优秀学生,遗憾的是27岁的年轻生命就此陨落。在悲痛和惋惜之余,我们希望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替黄洋同学尽一份孝心。现倡议各位老师同学为黄洋捐款。”据悉,募捐将在校内进行现场捐款,同时也可在网上捐。校方表示,已经接到很多社会来电询问捐款事宜,将会考虑一个比较周全的方案。
逝者父亲曾遇嫌犯
  目前,作案嫌疑人初步判断是与黄洋同寝室的林某。黄洋住院后,他的父亲赶到上海,晚上就在儿子的宿舍借住过一晚,与嫌犯相遇。黄爸爸说:“他问我‘找谁’,我说是黄洋的父亲,我先主动打招呼的。当时看不出什么,他也还好。我不了解这个同学,对他没有情绪与偏见。”此后,林某曾两次在不同场合向黄爸爸询问黄洋的病情,并与同学一起带着香蕉等水果前往医院探望。
  黄洋的大姑妈说,包括黄洋的父母、姨妈等7名亲属已经抵达上海。目前黄洋家属已请好了律师,“黄洋也有一些学法律的同学在帮忙,现在就等尸检结果了。”黄洋的大姑妈透露,“到时候会将黄洋的骨灰带回四川老家。”
嫌疑人亲属赴上海
  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的家人获知,嫌犯林某的父亲已赶到上海处理相关事务。林某的家人表示,接到消息后,不相信平时老实规矩的林某会做出这种自毁前程的事情。
  据林某的姐姐介绍,4月15日,她父亲接到一个上海打来的电话,称林某因被怀疑毒死舍友被上海警方带去协助调查。当时,林父还不相信,以为对方是搞错了或者是诈骗电话。没想到林某的电话却一直打不通,家人的心悬了起来。她联系上弟弟的一个师兄,对方证实了相关消息。4月16日,林某的父亲、叔叔、堂哥和姑丈都来到了上海。
  据了解,嫌疑人林某1986年出生于汕头,其并非从一开始就热爱医学,学医是父亲的希望,他听从家长的意见而学医。林某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院,研究生考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进入中山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成绩优异,任学生会副主席。他做事很细心,成绩也很优异,但脾气有些古怪。
毒迹循踪
所投之毒到底从何而来
  微博上流传的林某因妒忌而起意投毒的说法,复旦大学给予否认。此外,复旦大学表示部分媒体报道中所提及的,林某投毒所使用的有毒化合物种类及获取渠道也并未获得公安机关的证实。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目前已排除“情杀”可能性。
毒迹追踪 剧毒试剂库任课人都不能进
  导致黄洋身亡的是一种名为N-二甲基亚硝胺的实验用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属严格管理范围,普通医院并无库存,一般都是由课题组购买。记者17日从北京多所高校了解到,学校对高毒剧毒化学药品、试剂管理严格,任何老师都无法进入库房。
  记者了解到,事实上各高校对化学类实验药品、试剂管理非常严格。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方维海告诉记者,该院实验部门每天根据实验需要提供试剂、药品,用完后逐一清点收回。高毒、剧毒化学试剂、药品,都在独立的专门库房保管,只有实验室技术人员根据实验需要配送,指导实验的任课老师都不能进去。还有一些院校的剧毒实验试剂库房门,得有两位老师同时开锁才能打开。
  记者获悉,导致黄洋中毒的物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险。
  至于投毒的真正原因及病情诊断的抢救过程,警方调查结束后,将会向社会公布。

同学观点 “误杀说”并没有根据
   有学生认为,目前网上的“误杀说”为不实传言。记者从一位黄洋同学处得知,与林、黄二人同寝的第三人为上海本地人,平时很少住在寝室里。“从任何角度分析,林也不会在饮水机里投毒去杀一个很少会在寝室里喝水的人。”林的同学这样分析。
  同时,网友发现,一名可疑人物“诛姜成”,于2012年12月底多次在咨询“N-二甲基亚硝胺”,人们怀疑此人就是嫌疑人林某,意图杀害寝室第三人“姜成”。
  昨天,记者多方打听得知,与林、黄二人同寝室的第三人为上海本地人,平时很少住在寝室,如今在外实习,名字也不是网上流传的“姜成”,而是姓“葛”(音)。案发寝室楼管理员称,案发寝室已经清空并被封锁。
  还有学生分析,林本人曾在国内肝胆类核心期刊上发过文章,对肝胆病理了解程度较高,没有必要到网络上去提问。记者从复旦校方打听到,黄洋寝室中没有姓“姜”或叫“姜成”的学生。学校呼吁尊重和确保司法公正。

◎相关新闻
南昌 大学校舍内现腐尸
  4月17日上午10时20分左右,南昌航空大学一栋研究生男生宿舍发现一具男性尸体。17日晚,南昌航空大学宣传部向记者证实,死者疑为该校研究生彭某某,目前警方正在进行调查。
  该校宣传部部长饶国宾介绍,发现遗体的是南昌航空大学前湖校区3栋604宿舍,为信工学院研究生宿舍。17日上午,一位学生到该宿舍找一位彭姓学生时,发现有一具遗体,禀报学校,学校立刻报警。
  有消息称,家长一直联系不上彭某某。饶国宾说,这个消息得需要彭姓学生所在学院确认,他个人尚不确定,“应该是辅导员让去的吧。”尸体已经腐烂无法辨认,但是根据体型等特征,怀疑就是住在该宿舍的彭姓同学。
南京 琐事争执刺死室友
  住同一个宿舍的舍友,为点小事起了争执,一方冲动之下持刀相向,最终使同学伤重身亡,酿下惨祸。这是16日晚上10时左右,发生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宿舍楼内的一幕。据了解,两位当事学生都是该校2010级自动化专业,来自丹阳的蒋某被刺伤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行凶者泗阳人袁某已被南京江宁警方刑事拘留。
  昨日江宁警方微博称,4月16日晚,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两名学生因琐事发生口角,一名学生被刺身亡。伤人者已被警方刑事拘留。警方初步调查,当晚9点多,该校学生袁某在宿舍内玩游戏,遇到宿舍蒋某因未带钥匙敲门,袁某未及时开门,双方为此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冲突过程中,袁某拿起书柜上的一把水果刀捅到蒋某胸部,蒋某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17日凌晨,袁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刑事拘留。相关工作仍在继续进行。
张家港 高校发生行凶案
  据网友爆料,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17日发生一起命案。记者18日上午电话连线了负责此案的城北派出所,接电话的民警称,受害者脖子中了两刀,不过现在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该民警称,是受害者同宿舍人报的警,犯罪嫌疑人和被害者不是一个宿舍,素不相识,犯罪动机还不清楚。两人都不是张家港本地人,所以还未见到双方家属,可能正在赶来途中。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刑拘。
  而该学院保卫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对记者表示,他们现在非常忙,正在等待警方处理结果,“现在说什么都太早了”。
18年前 清华一女生铊中毒
  黄洋遭到投毒的事件在网上最早发布时,不少大学生都提到了当年“铊中毒”的清华学生朱令。
在1994年冬至1995年春,天生丽质、多才多艺的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因离奇的“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几乎成为植物人,至今没有康复。
  师生当时通过刚兴起的互联网向国外求助,发现是铊中毒。“铊、N-二甲基亚硝胺都是罕见药品,很多医生都不了解,延误了治疗。要加大剧毒药品的药理普及。”北大医学部药学院的专家说。 本报综合《北京晚报》等报道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