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记录五一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记录五一
 
标题导航
修路十多年,头次拍张工作照
“寻宝之旅”为宝石博览会热身
2013年05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修路十多年,头次拍张工作照
  杨军(穿白衬衣者)在和平南路施工现场查看施工进度。



◎五一假期杨军仍在和平南路工地忙碌,记者为其摄影留念 ◎作为城市建设的功臣,他多次盛赞一同施工的农民工伙伴
  “五一”小长假,很多市民开始了规划好的假期生活,可城市中却有那么一部分人,生活与假期无关,只想争分夺秒早日打通城市交通动脉——他们就是城市的建设者之一,修路工人。4月29日,在城区和平南路施工场地,市市政工程建设处工程一科科长杨军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十几年来,市区几乎每一条大型道路的建设过程中都留下过他的足迹。

晴天飞尘雨天泥泞
一天得洗脸五六次

  4月29日上午11时许,记者赶到和平南路工程建设指挥部时并没有见到杨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等记者的过程中,杨军不放心工地上的情况,又跑去看施工进展了。
  随后,记者来到了和平南路的施工现场,由于风很大,现场尘土飞扬,但头戴安全帽的杨军依然兴致勃勃。
  杨军告诉记者,和平南路从3月21日正式破土动工,到目前已经开工一个多月,这些天,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呆在工地上。“像我们修路的人就是这样,晴天的时候尘土飞扬,下雨的时候道路泥泞,时间久了也就习惯了。”杨军笑着说,有时候忙起来没时间洗脸,在工地呆上一天简直连本来的模样都看不清了。平常只要有时间就得洗洗擦擦,每天怎么也得洗个五六次脸。为了接受采访,他特意穿了件衬衣,平常穿的衣服都太脏了,没法见人。
  据杨军介绍,和平南路改造工程施工范围南起潍胶路,北至宝通街,全长共4424米,是通往潍坊火车站南广场的重要通道。改造后的和平南路设计道路规划红线宽度为40米,采用双向六车道设计,道路两侧将种满樱花树,将成为市区西南部又一条景观大道。
几乎每条新建道路
都曾留下他的足迹

  市市政工程建设处副主任、和平南路工程建设现场指挥李国全对杨军赞不绝口。他说,杨军几乎参与了近些年我市所有重大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可以说每一条新建道路上都留下了他的心血和汗水。
  据了解,杨军2000年调到市市政工程建设处工程科,先后干过工程监理、工程监督、工程建设等工作,也从此与道路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从2002年开始,杨军先后参与过胜利街、北宫街等道路的建设,当时是工程监理;2003年,开始参与月河路、三河整治当中的张面河治理及宝通街建设等,当时是工程监督;2007年到2008年期间调离了一段时间,2009年又回到了工程科,先后参与了玄武街、北海路等全国重点道路工程项目的建设。
  杨军告诉记者,当时玄武街道路建设项目总共投资2.35亿元,加上绿化总投资达到了3亿多元,在全国都算是比较大的工程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获得了全国金杯示范工程第一名,让他感觉无比自豪和骄傲。
  2010年樱前街工程让这个敢打硬仗的铁军犯了不少难。“樱前街上线杆很多,也是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接触在建工程强电入地,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同步。”杨军告诉记者,当时连晚上做的梦都是与各部门协调工期有关。
第一次在工地拍照
他表示很美很满足

  采访中,杨军不止一次地提到为道路建设付出辛勤汗水的普通工人。“广大的外来农民工默默无闻地为这座城市付出汗水,他们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他们应该被记住。”杨军说,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他们常是被当成城市的过客。工地一完工,他们就默默退场离开,相比华丽的揭幕仪式,他们的退场显得有些落寞。
  杨军说:“他们几乎没走过一条好路,接手的时候道路破破烂烂、坑坑洼洼,道路修好后又去了别的工地,依然是在埋头修路,道路建设工人所做的工作被很多人忽视了,可他们却是最值得尊敬的人之一。”
  采访的最后,杨军告诉记者,修路多年,他从来没有留下任何纪念,如今,记者为自己拍照,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在自己工作的地方留下几张照片,这是第一次,很满足。
  文/图 本报记者 吴琼 赵春晖 实习生 房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