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记录五一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儿患绝症儿媳“傻”,八旬老太活愁煞 |
坊子于秀英的两个孙子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已经落户,她最担心他们将来生活无依 |
|
本报4月11日A9版对坊子区九龙街道穆四村的张长禹查出得了肝癌,而妻子精神异常,生活不能自理,老母亲已经80岁高龄,他在弥留之际担心两个孩子是“黑户”入学难一事进行了报道。此事见报后,坊子公安分局穆村派出所决定特事特办,为孩子解决了户口问题,并且打算联合街办,为他们一家办理低保。但即便是这样,张长禹的母亲于秀英仍忧虑不已,担心自己和儿子走后,两个孩子该咋办?4月27日,记者再次走访了这个特殊的家庭。 捡来流浪女子做儿媳 1999年,家住坊子区九龙街道穆四村的张长禹时年45岁,由于家庭贫困,他一直没成家,与66岁的母亲生活在一起。 当年6月份的一天,在街上修自行车的张长禹发现不远处垃圾堆里有一名衣着破烂的女子,似乎是一名流浪女。他立即回家告诉了母亲。于秀英急忙赶到现场。她上前询问发现,这名女子精神似乎有问题,只能断断续续地说明白自己是从云南来的,别的一概不知。 好心的于秀英将该女子领回家中,为她端来了热水和热饭。为帮她找到家人,于秀英将其送到了派出所,但由于该女子说不清自己的姓名和住址,民警一时无法帮她找到家人。无奈之下,于秀英只好将她领回家。 于秀英并不知道,当时该女子已经怀有身孕,住在她家几个月后,便产下一名女婴。然而,这名没有血缘关系的“孙女”长到12岁时,不慎淹死在水库中,这让于秀英悲痛不已。 该女子长期居住在于秀英家中,与张长禹产生了感情,两人分别在2003年和2007年生下了大儿子张学滨和小儿子张学祥。 儿子突然查出患肝癌 张长禹为了养活家庭,不再修自行车,改行干起了体力活儿,然而长时间高强度的体力活儿让他的身体逐渐垮了下来。 今年1月份,59岁的张长禹像往常一样,帮施工队往四楼背沙袋。忙碌了一天后,他突然觉得自己腰腹疼痛,没法再干活。张长禹到医院检查被确诊患有肝癌,这个原本就非常困难的家庭,在丧失了主劳力后一下垮了下来,只能靠亲戚朋友救济勉强度日。 因没钱手术,张长禹只能在家静养,寻求偏方购买价格低廉的中药延缓病情。如今张长禹每天都要忍受病痛折磨,连下地都难。从查出病情到现在虽然只过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的体重已经从110多斤,骤减到了60多斤,骨瘦如柴,全身蜡黄。 靠捡破烂和救济生活 于秀英说,他们家的桌子、椅子等家具都是别人给的,一家人平时只能吃从街上捡来的烂菜叶,“傻”儿媳偶尔能外出拔些野菜或捡些干草、破烂回来,其余的食物全靠亲戚邻居救济。 “儿媳妇什么都干不了,连饭也做不了,家里的活儿都由我来干。”于秀英不断叹着气。 更让于秀英和张长禹担心的是两个孩子,张学滨今年10岁,正在读小学,张学祥只有6岁,正在上幼儿园。“以后我没了,谁来照顾他们啊!我媳妇生活不能自理,我妈年纪又这么大了,我走后,俩孩子就没人管了……”张长禹说着说着泪流满面。 “儿子治病,花了近1.5万元,这钱全都是借的,以后的生活,真是连想都不敢想!”于秀英说到这里老泪纵横。 社会各界纷纷伸援手 由于张长禹和媳妇没领结婚证,两个孩子一直是“黑户”。本报4月11日报道此事后,坊子公安分局穆村派出所进行了走访,决定特事特办,在4月24日帮两个孩子落了户。“两个孩子今后上学就不会遇到困难了,但是这个家庭的经济难题仍没得到解决,我们打算联合街办,为他们一家办理低保,解决他们基本的生存困难。也希望社会各界能伸出援手,共同关注这个特殊的家庭。”民警张红鹏说。 张学祥所在的九龙街道中心幼儿园,在得知他交不起学费、管理费、书费等费用后,园长杨桂峰减免了他的全部费用。“前几年张学滨也在我们学校上的幼儿园,我们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很特殊,帮他减免了3年的费用。希望两个孩子能像男子汉一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好好上学,今后改善这个家庭。”杨桂峰动情地说。 张学祥的班主任宋海霞告诉记者,刚刚入学时的张学祥由于在家没人教他说话,因此在语言方面有些欠缺,为此老师们经常利用课后时间给他“补课”,如今他的语言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已经能与大家简单交流。 据了解,为了帮助这个特殊的家庭,幼儿园的老师还经常将衣服、食物送到张学祥家里。 本报记者 贾慧 实习生 袁林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