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记录五一
 
标题导航
屡遭歧视,三年四次换工作
2013年05月0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屡遭歧视,三年四次换工作
◎轻微精神障碍患者李明及家人盼《精神卫生法》落到实处 ◎新法明确住院自愿、患者医疗费由基本医保支付等内容



《精神卫生法》内容节选
  第七十五条 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或者责令给予降低岗位等级或者撤职的处分;对有关医务人员,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给予或者责令给予开除的处分,并吊销有关医务人员的执业证书:
  (一)违反本法规定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的;
  (二)违反本法规定,强迫精神障碍患者劳动的;
  (三)违反本法规定对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或者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四)违反本法规定,侵害精神障碍患者的通讯和会见探访者等权利的;
  (五)违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将非精神障碍患者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下简称《精神卫生法》)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是一部集法律、医学、道德多个层面的法律法规。《精神卫生法》与咱老百姓有啥关系呢?4月28日,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葛茂宏表示,《精神卫生法》亮点很多,涉及每一个人。《精神卫生法》规定,歧视、侮辱、虐待精神障碍患者,给精神障碍患者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案例 患者最大打击 来自他人歧视
  李明(化名)今年29岁,受遗传因素影响,是一名轻微的精神障碍患者。自父母去世后,李明便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哥哥和嫂子的细心关爱,让他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但是精神障碍这一遗传病,让他哥哥和嫂子也是无比痛苦,最终他被送入市精神卫生中心治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明的病时好时坏,属于间歇性精神障碍疾病,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逐渐恢复意识的李明便选择出院。在意识清醒的时候,掌握了铸造技术。一开始有的企业还肯接纳他,但是时间一长,就会有人觉察到他是一位精神障碍患者。最近三年,李明换了四个单位,每次离职都是因为患有精神障碍疾病。
  李明的哥哥告诉记者,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弟弟会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弟弟从心里还是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对弟弟打击最大的就是别人投来的异样眼神。有一次他去接弟弟,结果有人在背后说弟弟是精神病,并被弟弟听到了,那一晚,弟弟一句话都不说。其实是因为弟弟在一道工序上没做好,影响了同事们下班,所以大家才这么随口一说。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给弟弟的心理造成很大伤害,在那家公司干了没多久就辞职了。
  据介绍,李明虽然有精神障碍疾病,但每天服药治疗,在家里什么活都能干,还能给家人做饭。在单位和家里唯一的区别就是环境,家里人都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从去年下半年,李明的哥哥从网上看到《精神卫生法》就要实行之后,心里充满了希望,作为家属他最大的感受就是不能歧视精神障碍患者,弟弟现在所遭受的打击都是因为歧视造成的。他希望社会能给弟弟这样的群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融入社会。
专家 所涉及心理健康内容关系每个人
  说起《精神卫生法》,很多人都觉得离自己很遥远,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时,不少年轻人都投来异样的眼神,但是说起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却都耳熟能详。
  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葛茂宏告诉记者,《精神卫生法》不是专门给医护人员出台的一部法律,内容涉及到每一个人,心理健康关系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幸福。用人单位、学校、社区、家庭都要关注精神卫生问题,共同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在人力资源培养方面,就明确提出医院院校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培养精神医院专门人才,为非精神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精神卫生课程。我国现有1600多万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却只有2万名精神科执业医师,这是不是就在无形之中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学习和就业机会呢?另外,师范院校也要为学生开设精神卫生课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对教师进行上岗前和在岗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我们的孩子是不是也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呢?最后,法律还规定,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家庭成员之间都应当创建有益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环境,提高精神障碍预防意识。
  葛茂宏说,过去人们习惯把精神障碍患者说成是精神病人,按照《精神卫生法》的规定,精神病人的说法就是一种歧视,自去年开始,医院里就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杜绝该称谓,相信随着《精神卫生法》的出台,人们会逐渐改变。如果有人违反相关法律,要负民事责任。
解读 患者治疗费用 可用医保支付
  说起精神卫生,人们很快就联想到心理咨询人员。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现在的心理咨询人员来自于各个行业,有的人事部门、劳动部门和教育部门针对自身行业不同颁发了心理咨询职业证,他们会根据自身的行业对市民进行“话疗”。那么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咨询人员有没有诊断和治疗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呢?记者从《精神卫生法》中看到,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葛茂宏在接受采访时说,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虽然有轻有重,但是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家庭相对贫穷。《精神卫生法》中对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做出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精神卫生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精神障碍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医疗费后仍有困难的,或者不能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治疗费用的,民政部门应当优先给予医疗救助。
  精神障碍患者出院后的生活如何保障?《精神卫生法》规定,对于符合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民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预防‘被精神病’一个非常大的原则,就是精神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葛茂宏认为,自愿原则是防止“被精神病”的第一道关口。根据《精神卫生法》的规定,并不是所有患者都是自愿住院,有些患者可依法在非自愿的情况下被收治,但必须满足法律明确规定的条件。非自愿住院治疗的两个标准为,一是患者必须是经过明确诊断为严重的精神障碍,二是必须出现伤害自己的行为或者危险,或者危害他人安全的行为和危险。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葛茂宏说,自愿原则是目前争议最多的,如果患者或患者家属对诊断的结果不同意,可以在3日之内提出再次诊断要求,再次诊断时,必须是另外两名符合资质的医生做诊断,再次诊断时可以向同一家医院提出,也可以向别的医院提出。如果对再次诊断的结果还不服,还可申请司法机构医学鉴定。再次诊断或者医学鉴定表明患者不需要住院治疗,医疗机构不得对其住院治疗。
 本报记者 曾庆建 本报通讯员 徐小勇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