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
如今,跨国婚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涉外通婚成为时髦乃至习以为常。(资料图片) |
|

|
|
◎中介机构名为“跨国婚介”实为高额翻译,借此牟取暴利 ◎国务院曾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但仍难禁止 从美国“相亲”回来几个月后,35岁的单亲妈妈沈玲(化名)终于拿定了主意,把10岁的女儿托付给父母,和亲朋好友告别,等待签证成功后将只身飞去美国结婚。在犹他州盐湖城附近的一个小镇,她未来的丈夫,一个55岁的华裔男人正在等待她,一段前路未卜的生活将从她踏出国门的一刻开始。她就是人们嘴里津津乐道的“邮购新娘”,虽然沈玲对这个称呼很排斥。据了解,近年,跨国婚姻介绍业在不少国家日渐兴隆,这项业务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约会网站最热门的一部分,国内一些中介通过这些网站向国外“输出”新娘,收费不菲,虽然跨国婚介在我国一直是被严格禁止的,但是现在这种“地下业务”却相当红火。 “用自己后半生冒险” 沈玲在北京一所培训学校做舞蹈老师,3年前和丈夫离婚,一个人带着10岁的女儿生活,日子过得相当拮据,去美国结婚对她来说就像一场赌注:“我在用自己的后半生冒险,要么改变命运,要么一败涂地。” “我30多岁了,还带着一个孩子,要再嫁很困难。单亲妈妈就好像是个无形的枷锁,让我总觉得低人一等,我对未来感到特别绝望。”沈玲说。 直到有一家婚介向她推荐跨国交友的业务,沈玲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太想摆脱现在这种处境了,想躲开人们看我的那种眼光,到一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去开始新的生活。等我拿到绿卡安顿下来,我会想办法把女儿接过去,让她在美国上学,这对我和女儿来说,是个改变人生的机会。” 沈玲交了38000元的服务费,和这家跨国婚介签订了合同,一年的时间里,婚介给她介绍了5个美国男人。“中介让我们先用电子邮件联系,互相交流,寻找一下感觉,我英文很差,信基本上都是中介帮我写的,对方的信也是他们帮助翻译的,看着这些信,我感觉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对沈玲来说,远在美国的那个人只是一个名字,几个字母。 “要嫁的是陌生人”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去年9月,一个美籍华裔男子的出现。依旧是先通信,只不过在格式口气几乎千篇一律的英文翻译信后面,附带着几行汉字,据说是他自己写的,大意是他中年丧偶之后很寂寞,想找一个东方女子一起生活。虽然这封信的文字水平只相当于小学生,但是沈玲有点被打动了,她开始热情地回信,请婚介帮她仔细翻译,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礼貌性地敷衍,通信3个多月之后,对方提出了见面的要求。 婚介建议她请对方到中国见面,但是沈玲却想到美国去,“毕竟以后有可能在那里生活,总要先看看吧,说的不一定可靠,我要眼见为实。”她向对方提出到美国见面的要求,对方同意了,并且答应为她出机票费。 今年春节,沈玲只身飞往美国。“虽然已经有心理准备,但是那种落差还是挺大的,资料上说他住在美国犹他州首府盐湖城,到了以后才知道,实际是在离盐湖城几百公里外的一个小镇。说实话,看上去还不如北京郊区呢。”对方报的年龄是55岁,沈玲感觉还要更老一点,“不过身体看上去还好,住的是那种独栋的房子,有五六个房间,就是比较旧了。”虽然对方是华裔,长着一张东方人的脸,依旧语言不通。“他是二代移民,祖籍广东,只会说英语和粤语,会写一点汉字,在镇上开一家中餐馆,生意一般,收入还算稳定。女儿20多岁了,在别的城市工作,不住在家里。” 临走前一天,对方忽然拿出一根金项链送给沈玲,并表示“对她很满意,想把结婚的事定下来。”沈玲觉得有点突然,不过她觉得对方还是很有诚意的,最终接受了这个“订婚礼物”。她飞回北京之后就开始着手准备结婚的事情。
 “专业翻译”要价三万八 按照沈玲的指点,记者在网上找到了几家做这种跨国婚介的网站,并和其中号称会员最多时间最长的一家取得了联系,网站上贴满了中国女子满脸幸福状和老外的合影。这家中介称,他们拥有上万的海外男士资料,已经促成了1200对跨国婚姻,只为中国女士服务,为会员介绍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中产阶级以上的优秀男士。 记者表示想申请加入会员,中介的客服人员通过QQ给记者传过来一份合同,很奇怪合同的名称是“网络交友翻译服务合同”,而客服人员也自称是“专业翻译”。记者询问,不是婚介服务么?对方回答,婚介服务没错,但合同的名称就是这样的,不用介意。记者仔细阅读了这份合同之后,发现他们提供的服务其实主要就是翻译,包括把女方的资料翻译成英文上传到国际交友网站,负责翻译双方的来往信件。这位“专业翻译”表示,大多数想找外国男友的中国女士英文水平不高,需要他们的服务。而这种翻译服务的要价实在不低,合同标明,一年的服务费是3.8万元,先一次性交2万元,和满意的男士见面前一周交齐余款,否则停止服务。一年到期后,如果女方“收到贵重礼金、已订婚、已开始办出国签证、已结婚”,说明他们服务到位,履行了合同,如果没能达成上述目的,则退还1.8万元,“2万元是已经发生的翻译成本,不能退还。” 沈玲后来才知道,其实不用通过跨国婚介,自己也可以把资料挂到国际交友网站上去,操作很简单,“当时不了解这些情况,以为只能通过他们,才交了那么多钱,挺冤的。”记者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国际交友网站,有的对个人开放,只要注册会员就可以上传自己的资料,有的只对公司或者机构开放,公司只要支付200元人民币左右的费用,就可以从这些网站上轻易获得一个国外会员的详细登记资料,包括对方的国籍、地址、联系方式、年龄、职业、经济及婚姻状况等。而获得了这些资料,涉外婚介可谓大功告成了一半,剩下的主要是做些翻译的工作。跨国婚介从中赚取的可谓暴利。 “他的年龄到现在也无法确定” 沈玲表示,她当初坚持到美国去“实地考察”,主要是担心中介提供的男方的背景资料不真实,事实证明,确实和实际情况有出入,“州首府变成了小镇,开餐馆能算中产阶级吗?他的年龄我到现在也无法确定。”据了解,大多数海外男士会要求到中国和女士见面,他们的真实情况就更加难以掌握。 婚介的一名“专业翻译”告诉记者,他们提供的男方资料都是真实可信的,依据是什么呢?只是国际交友网站上他们自己提供的资料,无人可以证明并核查。记者在婚介的服务条款中发现了这样的说法:“可以对您所指定的男士进行个人背景资料调查。包括:婚姻状况,财政状况,个人品性习惯,有无犯罪记录等。(费用不包括在入会费内,费用需另计。)”记者咨询具体如何调查,怎样保证真实,费用多少,却没有人可以回答。 在这种不确定的风险中,女方如果受到损害怎么办?记者发现,在合同中婚介早已经把这个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合同有条款这样写:“乙方(女方)与男士交往应尽到自我审慎交往责任,交往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或其他方面的损失和纠纷,甲方(婚介)不承担任何法律上的责任。” 沈玲虽然已经和美国男友谈婚论嫁,但是结婚之路依然充满风险,现在最担心的就是签证拿不下来,“这种签证叫做未婚妻签证,据说查得非常严,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种情况,最长可能要一年才能签下来。”记者咨询婚介,如果女方签证下不来怎么办,“那就再为她接着介绍别人。”婚介回答。 而更大的风险来自婚后的生活。“邮购新娘”在海外沦为“性奴”或者“保姆”的故事不时见诸报端,沈玲经常看得心惊肉跳,但她总觉得自己不会那么倒霉。眼下,她难以放弃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规定:“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业务。”由于“民不举,官不究”,禁令之下,跨国婚介依然红火着。
◎相关新闻 韩国严管跨国婚姻 据报道,韩国政府针对跨国结婚移民提出三个条件。首先,韩国男性每月收入必须达到112万韩元(注:约合人民币6267元,约高出二人家庭最低生活费的20%);其次男方在韩国有自己固定的住所;第三,外国女性如果嫁到韩国,必须通过韩语水平测试。此外,女方如果在5年中结了两次婚,且都是跨国婚姻,将无法获得结婚移民签证。 这项议案将在本月提交国会,如果获通过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实行。韩国官方数据显示,1990年,与外国人登记结婚的韩国人只有4710人。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上升为3.3万人。据韩联社报道,截至2012年,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超过141万(占韩国总人口3%),其中22万女性是通过结婚移民来韩国的。在这些跨国婚姻移民中,中国人占比例最多,达6.8万,其中3.4万人是中国朝鲜族,其次是越南(2.9万人)、菲律宾(6200人)、日本(4900人)、柬埔寨(2800人)。 女子日本寻梦被骗 近日,哈尔滨女子程某,一心想改变困窘的生活,最终如愿远嫁到日本,没料到老公竟是白痴,她饱受折磨与凌辱,历经了梦魇般的两年。几经辗转,程某才得以逃脱魔掌,重新回到故乡。她已身心俱损,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医生。 哈尔滨市妇联权益部的一位负责人说,首先要端正对涉外婚姻的态度,不要把婚姻当作改变命运的砝码。其次,婚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包括婚姻、家庭状况,甚至是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以防上当受骗。同时,一定要到有关部门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否则便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本报综合《北京晚报》《都市快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