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潍坊新闻·城事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三百多“宝贝”基本是仿的
今年高考考题更贴近时代生活
2013年05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百多“宝贝”基本是仿的



◎市博物馆昨日免费鉴宝,近百名市民带着藏品求教专家 ◎经鉴定仿品居多,只有清代霁红瓶等少数几件才是真品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每年的这一天市博物馆都会组织馆内专家进行免费鉴宝活动,今年也不例外。18日,共有近百名市民带着三百余件藏品前来请专家鉴定,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现代仿品,只有市民祖传的清代霁红瓶、红木印台、明代铜镜、清代印章等少数几件藏品是真宝贝。专家们提醒市民,现在造假者的手段越来越高明,购买藏品前最好先学习一下专业的知识,以免上当受骗。

遗憾
一上午没几件真货

  18日上午9时,为庆祝世界博物馆日而举办的免费鉴宝活动在市博物馆大厅里拉开帷幕。因为雨下得比较大,一早赶来鉴宝的市民并不是很多,只有十几名。记者发现,市民带来的藏品品种很多,其中有不少都是瓷器。“这些都是新东西,摆在家里当个工艺品看看还是不错的。”专家孙敬明和杨金礼不断向前来鉴宝的市民重复着类似的话。
  记者发现,这些携带瓷器前来的市民都把瓷器包得里三层外三层的,报纸、无纺布袋子、床单等等,把藏品包得严严实实。大家翘首以待,但是等藏品拿出来以后,又纷纷失望地叹气。仿古的瓷器、玉器都很多,而且造假者的手段是越来越高明。
  一位年轻男士带来一幅瓷版画就是“新旧搭配”的产品。“你这个画是新东西,但是这个画框确实是老东西。”杨金礼不无遗憾地对小伙子说。
  三位专家鉴定了一个上午,也没几件真货,唯一一件专家们觉得品相和收藏价值比较高的瓷器,还是件古代人做的仿品——清代仿明宣德年间的青花瓷帽筒。
惊喜
这只霁红瓶是宝贝

  下午2时30分,记者再次来到市博物馆时发现,前来的鉴宝市民比上午多了不少。一对夫妇用床单包裹着一个大瓷瓶来到专家面前,一打开,三位专家立刻眼前一亮。这件高70厘米左右的清代霁红瓶,釉色十分好看。“这种瓶子只有那个时候的大户人家才能买得起,能保存下来,很不容易啊,收藏价值比较高。”孙敬明对他们说。
  清代霁红瓶的主人韩先生说,他是老潍县人,祖上住在东关,这件用于观赏的大瓷瓶是祖传下来的,听老人们说以前是放在门厅里的案几上的,本是一对,但后来“文革”期间不小心弄碎了一只,所以只剩这一只了。
  韩先生走后,一位从寒亭赶过来的付先生给专家展示了一件很有意思的藏品——红木材质,样子像一个带着四条腿的盒子,盒子里面和外面都有精美的花纹。专家孙敬明鉴定后表示,这是一件清代的镶嵌螺钿红木印台,大概是放在床头放首饰之类用的。所谓“螺钿”,是指用螺壳与海贝磨制成人物、花鸟等薄片,根据画面需要而镶嵌在器物表面的装饰工艺的总称。这件藏品上方的红木盒外壁镶嵌有松鼠葡萄,并缠绕有如意花纹,而且镶嵌工艺细致,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随后,一件清代制作的西周兮仲钟拓影石刻也让专家们很感兴趣。专家说,兮仲钟是陈介祺十钟山房中所藏的十钟之一,清代人为了卖兮仲钟上的铭文拓片而制作了这方拓影石刻,这也从侧面说明清代潍县金石学的兴盛。
失落
捡了块石头当成宝

  记者了解到,18日共有近百名市民携带了三百余件藏品到现场找专家进行鉴定。其中,除了以上提到的收藏价值较高的藏品,还有直径28厘米的明代铜镜、近代篆刻家乔大壮雕刻的印章等。有趣的是,有些市民直接搬着一块大石头来到专家面前要求鉴定。
  家住潍城区的耿先生拿出一块圆形的石头递给专家,询问是不是恐龙蛋化石,得知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时,他显得有些失望。
  耿先生说,这块石头是前年他带着孙子到白浪河水库玩的时候捡到的,看形状觉得特别像在电视上看到的恐龙蛋化石,所以就拿过来给专家看看。
  另一位家住奎文区的孙先生也带来一块石头,上面看起来有一些奇怪的花纹。专家告诉他,这些花纹是自然形成的,但并不是化石。
  还有一位来自东营市广饶县的毛先生,花170元钱从青州打车前来鉴定一块里面有水晶的大石头,结果也是让专家十分无奈。
  专家们表示,他们鉴定的是文物藏品,如果要鉴定石头,还是需要找矿业部门。另外,专家们提醒市民说,现在五花八门的仿品非常多,如果市民想要收藏哪一类的藏品,还是应该先买些专业的书籍来读读,积累一些专业知识,谨防上当受骗。      文/图 本报记者 孙锦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