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冰心玉壶张雪岩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参政议政,英年早逝留遗憾
2013年05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参政议政,英年早逝留遗憾
  2009年4月19日,九三学社中央、省、市相关领导出席张雪岩纪念馆落成仪式。
  第一届全国政协《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名单,张雪岩名列其中。



  1944年年底,张雪岩与许德珩、劳君展等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号召人们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民主和发展科学事业而奋斗,在此基础上,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组织成立了九三学社。
  党忘不了为开国立下丰功伟绩的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鉴于张雪岩创立九三学社以及他在基督教中的重要影响,作为知名社会活动家,他应邀参加了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各界人士一起共商国是。
创立九三,弘扬民主科学精神
  1940年,张雪岩应国民党政府之约担任西南五省考察团顾问,其间经常发表演讲,撰写论文,呼吁注重政治民主和科学普及。他把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命运紧紧相连,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支持革命和进步事业。
  1944年,张雪岩因支持学生运动被齐鲁大学解聘后来到重庆,专心办《田家》。年底,他与许德珩、劳君展等组织民主科学座谈会,号召人们发扬“五四”精神,为实现民主和发展科学事业而奋斗,大批科技界、文化界、教育界的高级知识分子和知名人士团结在他们周围。1945年9月3日,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科技界、教育界、文化界人士在重庆举行了庆祝胜利座谈会,并研究、成立了九三学会筹备会。次年1月8日,重庆学术界人士20多人举行九三座谈会,一致决定许德珩和褚辅成、张西曼等筹组九三学社,声援赴重庆出席政协会议的中共代表。国民党当局对大批知识分子有组织的进步活动极为恐慌,多次拉拢、威胁。在重庆“校场口事件”中,张雪岩和郭沫若、李公朴等人一道遭受了殴打。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借重庆青年会大厦举行成立大会;5月12日,九三学社召开理事第一次联席会议,张雪岩等被推荐为常务理事之一;同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迁至北平,社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及其他民主人士一起,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在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争取北平和平解放等运动中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
  1946年5月,张雪岩在接受《新华日报》记者访谈时发表谈话:坚决反对“警员制”,反对运粮出川,反对学生军训,呼吁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1948年他在《田家》上发表社论,“人类要相谅相爱,才能和平相处。达到此目的,非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实现真正意义的人民的民主政治不可。”他与进步人士办过《联合三日刊》,一再发表文章,揭露国民党政府反共反人民的嘴脸。到北平后他仍呼吁当局改弦更辙、悬崖勒马。
  1947年10月,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勒令解散。他和在北平的九三学社成员起草了《我们对于政府压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议书,广泛组织知名人士签名,并亲自送稿到上海,在《观察》周刊上发表。国民党当局对九三学社的抗议书极为恼火,尤其忌恨张雪岩激烈反对独裁的言行,并于1948年初下令通缉他,而此时的张雪岩已绕道香港赴美,开始了横贯北美大陆的旅行讲学。

冲破阻挠,回国参政商国是
  张雪岩在北美巡讲期间,对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事业有了清醒的认识,做好了迎接新中国诞生的思想准备。
  1949年建国前夕,他接受中共中央共商国是的邀请,毅然抛弃国外优渥的待遇,谢绝友好人士的挽留,冲破反动势力的利诱和阻挠,历尽曲折返回祖国,与许多同道在北京车站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国家最高领导层的热烈欢迎。鉴于他在基督教方面的资历和影响,中国共产党邀请他以宗教界正式代表身份,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并任《共同纲领草案》整理委员会委员。
  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平举行。大会制定和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我国建国初期的一部根本大法。它确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还规定了符合当时中国国情的基本国策,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外交的总原则。尽管它还不是一部正式的宪法,但不管从内容上还是从法律效力上看都具有国家宪法的特征,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它的许多基本原则在制定1954年宪法时都得到了确认和进一步发展,因而在我国宪政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张雪岩参加如此重大纲领性文件的“整理”,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他字斟句酌、一丝不苟,畅所欲言。
  1949年10月1日,张雪岩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当亲耳聆听到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他流下了激动的热泪。随即在《田家》上发表两篇热情盛赞政协会议召开和新中国成立的文章,指出政治协商“是真正民主精神的结晶,这是一个空前的大创造”,会议的召开“是一个轰动历史的大会议”。
操劳过度,英年早逝令人叹
  此后,张雪岩为宣传国家政策,更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忙开了。他奔走各地,在教会中宣传“共同纲领”的精神,帮助教会开展工作、解决困难。面对不同的对象,常常上午用中文讲演,下午用英文再讲一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国家发行公债,他又把动员大家购买公债的事全揽了下来……
  由于受政局变动的影响,《田家》曾中断二十一个月,新中国一成立,张雪岩就开始马不停蹄地为复刊奔走忙碌,拟定扩大董事会,发起50万订户运动,筹划创办工艺社——以副业生产来补助办刊经费。
  由于责任繁重、操劳过度,1950年1月28日,年仅49岁的张雪岩突发脑溢血倒在了工作岗位上。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1月30日《人民日报》第三版刊登了《张雪岩先生治丧委员会公告》,2月2日上午9时至12时在北京南池子箭厂胡同2号举行了公祭。胡同口扎了牌楼,胡同和院子里摆满了花圈,田家社的客厅作灵堂,挂满了挽联。追悼会由时任政务院副总理的董必武主持,前往吊唁的有国家领导人和社会各界人士,持续一周。遗体安葬于北京香山东麓万安公墓。
  “文革”中张雪岩墓地被毁,2007年4月修复,与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墓相邻。竣工即日,九三中央在墓地举行了庄严的追思仪式,使他的历史地位得到了确认和提升。
  早在1991年,寒亭区政协就编辑出版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周培源题写书名的《张雪岩史料选编》一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2009年4月19日,“张雪岩纪念馆”在寒亭区落成开馆;2007年8月4日,九三学社中央决定搜集史料出版《张雪岩传》,该书于2011年1月出版发行。

  本期撰稿  张建国
  本期图片由作者提供
  本文参考了《张雪岩传》以及张雪岩纪念馆内相关资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