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话题超选手,《梦之声》节目组回应—— |
导师真性情 戏份占四成 |
|
|
东方卫视引进《美国偶像》版权打造的真人秀《中国梦之声》,第二期全国平均收视已达1.43。热播的同时自然不乏热议,黄晓明、韩红、李玟和王伟忠四位导师在台上插科打诨、晋级选手水平不一引来了观众质疑。近日,《中国梦之声》宣传总监周捷回应称,按原版节目模式,导师和选手的戏份是四六开,导师在台上的表现全是真性情的流露。 争议1 导师戏份多太抢镜 回应 按《美国偶像》制作 《中国梦之声》四位导师引发的话题多过选手,比如韩红一会儿学选手娇嗔地叫“伟忠哥”,一会儿又自称“小红红”比剪刀手。卖萌专业户黄晓明则从头到尾发挥电眼魅力。 对抢镜质疑,周捷回应说是严格按照《美国偶像》的制作宝典来做,“导师和选手的戏份是四比六,我们没有超出这个界限。因为录制两天的节目,要剪成90分钟,70个选手只保留25人,选手的部分删得比较多,这样会感觉都是导师在秀”。 周捷表示,导师在台上的表现都是真性情的流露,完全没有安排的成分,“他们在一起,产生有效的化学反应,气场能通起来”。 有传闻称,导师们卖力表现的原因,是为了博收视,因为收视越高,导师的酬劳也越高。周捷称不可能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导师,“我们的合约早签订了,是正常薪酬”。 争议2 选手刻意煽情引飙泪 回应 十强赛情感量会降低 《中国梦之声》也未能免俗地打起了情感牌,比如第一期节目中朱国武献给癌症父亲的歌,第二期中阿吉太组合献给母亲的歌,都引得导师和观众集体飙泪。对节目刻意煽情的质疑,周捷表示这些故事全都是真实的,并没有刻意挖掘。他认为对真人秀节目来讲,情感仍然是重要的看点。 周捷表示,长得好,唱得也好毕竟很少,“海选现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得好唱得不太好,一种是故事好,歌唱得不太好。一些选手,他们的温情故事很感人,引起大家的围观,这也是海选中的卖点”。 不过,周捷说,从十强开始,节目就聚焦到偶像蜕变上了,情感的分量会自然降低。 争议3 唱功平平选手频晋级 回应 选偶像不选好声音 《中国梦之声》中有争议的晋级选手不少,尤其是第二期节目中,大眼睛卖萌的晋级了,小眼睛唱rap搞怪的也晋级了,这些选手无一例外地是唱功平平,《中国梦之声》中四导师的选人标准被指很混乱,导师的个人倾向太明显。 对导师的选拔标准不一样的问题,周捷说,这也正是原版节目的魅力所在,“每个导师的观感不可能完全一致化,他们有自己的态度、标准,这很正常,原版模式里前面跟导师有关,后面是票选,意见权交给电视前的观众,全民投票。我们后面则通过场内观众集体投票,导师只起一个梳理、引导的作用,没有生杀权力了”。 对唱功不突出选手晋级,周捷表示有争议很正常,“我们不是选好声音,而是选引领一代潮流的年轻偶像,选歌声能打动人,形象、亲和力能吸引人的偶像,不一定是歌唱得多惊艳”。 本报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