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5版:援朝抗倭统帅邢玠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标题导航
朝廷重托,统率入朝作战
2013年06月0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朝廷重托,统率入朝作战
  釜山战役纪念馆内的壁画,真切地再现了当年激烈的厮杀场面。
  日本关白丰臣秀吉画像。



  明朝中期,丰臣秀吉用武力统一了日本,“位亚天子,统御百官”,掌管了日本的军政大权。早在万历六年(1578)丰臣秀吉就曾扬言:“图朝鲜,窥视中华,此乃秀吉之素志!”到了万历十九年
(1591)他就任关白之后更加嚣张:“我有欲统大明国之志,不日泛楼船过海,占据中华易如反掌!”
  丰臣秀吉派人前往琉球、朝鲜一带,收购海图及船只草图,并大量收购木材、火药等,为入侵中国做准备。
  万历二十年(1592)六月,日军兵分八路进攻朝鲜。很快,朝鲜王京汉城失陷。受朝鲜之请,万历皇帝派兵援朝。

朝鲜沦陷,明廷果断出兵
  七月十七日拂晓,入朝明军对平壤日军发动进攻,抗倭援朝战争正式打响。因明兵多为骑兵,不利巷战,伤亡惨重。万历二十年(1592)年底,朝廷抽调五万精兵,任命李如松为提督蓟辽、山东、保定军务总兵官,与宋应昌一起,东征入朝,抗击日军。
  李如松乃名将李成梁之子,世代将门出身。他指挥有方,亲率兵士阵前冲杀,夺回平壤之后,又乘胜追击,收复了开城。
  日军退守汉城后,利用背靠岳山、南临汉江,居高临下,联营据守。明军攻城受挫,两军相持数月。在这种情形下,李如松密遣精兵突袭,一把大火把日军在龙山仓存放的数十万石军粮烧了个精光,汉城日军弹尽粮绝,只得退出汉城。五月,明军渡过汉江,进驻庆州。至此,朝鲜除全罗、庆尚二道路部分沿海地区外,其余领土已全部收复。
  退守东南沿海城镇的日军向明军求和,并保证只等天朝答应日本封贡议和,便渡海回归日本。
  由于朝廷一部分官员也力主封贡议和,明朝大部队撤回国内,错失了及早收复朝鲜全境的良机。此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和谈。明朝主和的官员认为:大明不能与日本交战过频,拖得时间太长,耗费军饷巨大,想通过对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封王的形式结束战争,达到和平的目的。但丰臣秀吉主要是垂涎朝鲜的国土,并不看重封王,对明廷提出的条件并不接受。因此,封王以一场闹剧收场,日本又发动了第二次侵朝战争。

夜驰王京,指挥若定初战告捷
  万历二十四年春,邢玠平定播州杨应龙之乱回京复命。三月二十九日,万历皇帝谕旨:“升兵部左侍郎邢玠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蓟辽保定军务、兼理粮饷,经略御倭。”
  接受御倭重任,邢玠立即着手调兵遣将、筹集粮饷,准备东征援朝。但是时间过了近一个月,各地抽调兵力不足三万。(都以种种理由拖延派兵,有的甚至公然抵制。)邢玠安排天津兵备副使许守恩,以海防、海运、修船三事以备倭患。许守恩迁延不应,反而出言不逊。
  邢玠心如火急,仍以大局为重,几次上疏陈情,陈述调兵事宜,分析敌情。万历皇帝非常理解邢玠的难处,十分同意邢玠对敌情的分析,立即下旨调兵,同时要求“各兵依议调发,总督、经理约束将士,不许纤毫骚扰,犯者即行斩首示众。仍著为令。”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邢玠抵达朝鲜。根据多年的军事经验,他判定日军将很快发动进攻,准备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到达朝鲜后,邢玠根据朝廷密旨,第一件事就是计捕欺君罔上的和谈使者沈惟敬,由锦衣卫押送回京,下狱候审。
  邢玠与麻贵设定用兵方案,分别在南原、全州、忠州、星州等要塞城市布兵防守,待后续部队一到,立即转入战略反攻,由南原,忠州发动攻势,直捣釜山之敌。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七月二十五日,日军发起全面进攻。10余万日军兵分两路,左路统帅小西行长率49000人,进攻全罗道重镇南原,右路统帅加藤清正率65000人,进攻全州。刚刚进驻南原的副总兵杨元,率领3000明军和部分朝鲜军队,面对十余倍于己的敌人拼死抵抗,直到八月十六日夜。最后日军攻陷了南原,明军2700名将士阵亡。身负重伤的杨元率领10余人从西门突出重围。驻守全州的陈禹忠得知南原失陷,立即北撤,退守汉城。两路日军会师于全州,又分别攻陷了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汉城屏障尽失。朝鲜局势再次濒临险境。
  日军主力会师以后,向汉城进发。这时,另一个不利消息传来,朝鲜水军于闲山岛附近大败,全军覆没。日军控制了制海权,12万大军水陆并进,直驱王京汉城。镇守汉城的总兵官麻贵心急如焚。汉城明军总计7843人,以此抵抗日军的进攻,犹如螳臂挡车,后果可想而知。麻贵立即报请邢玠:放弃王京,后撤鸭绿江边,再谋复取汉城大计。
  邢玠明白,放弃汉城就等于朝鲜沦陷。原定用兵方略将被全部打乱,在战略上将失去主动权。王京一失,对上无法面对朝廷,对下无法面对朝鲜臣民,甚至成为历史的罪人。邢玠感到事关重大,夜驰王京。
  一到汉城,邢玠立即总督升帐,辕门升旗,大张旗鼓地宣称:“吾征天下兵百万且至矣!”这样以来,王京军心大振,民心稳定。

稷山设伏 大败日军
  日军统帅得知总督邢玠已进驻汉城,且援军随后就到,狂傲之气有所收敛。但进攻汉城的计划没有改变。邢玠与麻贵仔细筹划,决定在汉城附近的稷山设伏,先挫其锐。
  稷山是保卫王京的前沿阵地。此处地势险要,丛林遍野,几千人深伏其中,犹如大海藏针。九月六日夜,2000精兵埋伏在稷山北部,由副总兵觧生亲临指挥。
  九月七日,日本名将黑田长政和伊达政宗率领日本第三路军先锋部队12000人到达稷山,进入伏击圈,埋伏在丛林中的明军枪炮齐发,杀声震天。日军顿时大乱,本来断后的黑田长政率领3000日军前来救援,也被溃败的日军冲乱。这时又有2000明军前来支援。4000明军全线出击,穷追不舍,日军落荒而逃。战斗直到下午才结束。日本史料留下了这样的记载:“稷山之战,明军数万,遍山盈野”。日军大败,史称“稷山大捷”。
  稷山大捷是关键一仗。此后,日军撤到釜山、西生浦一带,企图持久盘踞,蚕食朝鲜,再图中国。

进攻蔚山,遇挫失利
  稷山战役胜利后,明军决定攻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蔚山。
  蔚山是釜山的最后屏障,攻占蔚山,就能断其退路,为全歼日军创造条件。当时,在朝日军有12万人,而明军只有4万人,各个击破、攻其要害是唯一选择。明军兵分多路,于二十三日黎明到达蔚山,展开了全面进攻。
  蔚山大战开始,游击摆赛、参将杨登山首建奇功。他们以轻兵诱敌,在海边设伏,一次斩杀日军500多人。余寇仓皇退守岛山石城。为了防御明军进攻,日军在岛山修筑了三道围栏。山高势险,日军据险而守。游击茅国器统领浙兵捷足先登,斩获日军661人。副将陈寅率手下将士奋勇强攻,冒死冲杀立破两道围栏,正在鏖战之时,山下突然鸣金收兵,致使战斗功亏一篑。第二天,日军加强了岛山防守,明军数日屡攻不下。因敌援军赶到,气候恶劣,明军疲惫不堪,遂撤回王京。
  蔚山战役之后,日军继续占领从蔚山至顺天的沿海地区,明、日两军相持以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