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关注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最后一堂课,再听听老师的“唠叨” |
潍坊一中高三学生怀揣忐忑与激动,在班主任的反复叮嘱中结束最后一节晚自习 |
|
|
班主任老师正在用文档演示考生细则。 |
|

|
|
“当半夜三更鸡叫的时候,当试卷还很厚,当书桌堆满座座小楼,当老师悄悄站在门后,我当然不敢轻易抬头,高考成绩是他今生最大的守候……”6月3日晚6时50分,往常这应该是晚自习第一节课,学生们紧张复习冲刺的时刻,而潍坊一中高三37个班级的教室里却传出了欢快响亮的音乐声。这是潍坊一中高三学生的最后一节课,各班班主任开讲前均为学生们放起了这首“高三之歌”。当天晚上,记者在潍坊一中高三4班,随学生们一起聆听了班主任张建新老师最后的“唠叨”。
改编歌曲逗乐全班 “让我们挑灯夜战直到人困马翻,成绩一出共享人世繁华,对酒当歌唱出心中喜悦,提前提前卷好铺盖回家”“高考分数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这首被改编的《当》引发了全班学生的共鸣,学生们边听边哈哈大笑。 伴随着歌声,张建新和56名学生共同沉浸在这最后的一节课中。张建新打开WPS演示文档,为大家播放“考前指导”课件,这个课件是老师专门为64级所有高三学生特别制作的。图片上“笑迎高考为自己加油”9个大字,让学生们的心情变得更加轻松。 “有点忐忑,又有些激动,一半一半吧。”学生徐维琳直言,十年磨剑为一搏,现在寒窗苦读这么多年,就剩下这最关键的一搏了。“既有一种不舍,也有一些期待。”班主任张建新老师直言,这个班共有56名学生,都是自己从高一开始带的,三年来,所有任课老师在学生们身上付出了太多太多。“三年一个果,现在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张建新若有感触地说道。 “好了,放完了……”7时许,音乐结束,张建新老师打开教室里的灯。“老师,再放一遍吧。”学生们显然并没有过足瘾。“考完以后咱们再听吧,要不说不完了。”最后一节课,张建新老师像哄小孩一样哄着学生们。 老师的叮咛很受用 “属于我们的高考来了,大家准备好了吗?”张建新老师向学生们询问道。“准备好了!”学生们憋足了劲儿齐声又洪亮地回答道。“没有准备好……”教室里总爱有那么一名调皮的学生,喜欢跟大家唱反调,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没有准备好也是对的,不到最后一刻,我们是不能放松的。”张建新老师没有生气,反而和蔼地说道。 随后,张建新老师带着全班同学一起通过演示文档,为学生们考前进行了最后的指导。包括我省高考试卷的基本结构、答题卡的设计、答题卡填写的基本要求、高考的定位、准备好高考的用品、考前考后注意的几个问题、答题卡常见的失误、考试中答题策略等等,内容非常详细。 在高考定位上,张建新要求学生,高考时只求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不求超常发挥。“高考一天没有结束,一切皆有可能!”张建新强调说,在全省密集的分数段上,1分就是2000多名次,因此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要永不放弃,决不能因为一道题或一科的不如意而影响全局。 “高考时要记得在考试专用袋上注明姓名、学校、班主任姓名电话。每年都会有考生出现丢三落四的现象,如果一旦落到别的地方,可以及时联系到本人。”“每一科考试结束后不要对答案。”“高考成绩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跟我报喜,好不好都要跟我说说。”……最后一节课上,张建新不厌其烦地唠叨着。 7时35分,伴随着下课铃声,最后一节课结束了,张建新对学生们最后的唠叨也结束了。幻灯片上出现一只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和一匹奔驰在草原上的马。“高64级全体老师祝同学们:心想事成金榜题名。”最后的画面定格在全体老师对学生们的祝福中。 文/图 本报记者 张蓓 吴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