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再访天宫 |
第03版
再访天宫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村民变社员,种菜养猪都添底气 |
坊子洼里村成立的专业联合社已发展成员近200户,农产品质量更有保证 |
|
|
王永华正在查看自家的西红柿。 |
|

|
|
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组织农户成立了专业联合社,大力推行绿色种植和健康养殖,并提供从种到收一条龙服务,引领农户“抱团”闯市场,在这种模式下,农户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受到市场青睐。由于销路好和回报高,社员每年人均收入达到了近3万元。究竟什么是种植专业联合社,他们又是如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呢?6月11日,记者走进坊子区坊安街道洼里村进行了探访。
种植绿色番茄年赚六万 洼里村村民王永华种植的西红柿大棚位于村东南的大棚集中区内。11日上午,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大棚入口处忙着接待前来采摘的游客。记者进入大棚内看到,一棵棵一人多高的西红柿长势喜人,果实挂满了枝头,让人看了忍不住想摘下来咬上两口。 王永华告诉记者,她家的西红柿可不是普通的西红柿,其中一部分在种植时所用的肥料都是村里提供的鸡粪牛粪,其余的则是“有机硅富硒营养番茄”,种植时在肥料中添加了豆油和豆饼等,这些西红柿无需担心农药残留,摘下来就能吃。她家的西红柿生长周期是8个月,比别人家的要长6个月,相应的卖价也要高一些,不过她从来不担心销路,即便卖6元钱一斤也有人抢着买。这个西红柿大棚由她一人管理,一年纯收入可以达到6万元。她之所以能赚钱,多亏了村里的种植专业联合社,从采购种子开始,村里就有人专门负责,统一管理、收购、销售,她只需看好大棚即可。 联合社成农户坚强后盾 该村村支书刘向东告诉记者,他们村的专业联合社由5个合作社组合而成,集肉牛、肉猪养殖,蔬菜、水果种植于一体。 刘向东说,联合社的运作模式是,村里每年对麦秸等农业废弃物进行收购,统一处理保存、发酵,这就是村里养殖家禽的食物,家禽的粪便统一处理进入沼气池,沼气入户使用,而沼气渣进入种植大棚作为肥料。用这种肥料种植的蔬菜水果口感好,质量有保障,他们在短时间内就打开了销路,目前已与城区多家超市签订长期供销合同。为了扩大销路,他们还与淘宝网达成了假期大规模旅游采摘观光意向,仅采摘一项就为村里增收89万元。现在他们村的专业联合社已有社员近200户,每年人均收入近3万元。 谈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刘向东表示,联合社所有农产品最终都使用“玉泉洼”这个品牌对外销售,无论是养殖户还是种植户都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损害的是整个集体的利益。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发生,村里出台了相关措施,如果真有这类事情发生,在农户种植过程中就会处理。 刘向东还表示,他们控制虫害用的是价格昂贵的微生物制剂,以寡雄腐霉为例,每袋售价45元,而同类化学农药才卖几元钱。与化学农药相比,这种微生物制剂需要在农作物上使用三袋,花费在135元,这还不包括人工费。有了好的销路和高回报,相信农户们会意识到在联合社模式下根本没必要使用化学农药。 规范食品产销行业联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各类行业联合组织迅速兴起,但是行业联盟组织的建设发展与新的形势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食品生产经营和农产品方面主体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问题突出,以至于出现了众多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日前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联盟体系建设推进食品企业自律的暂行意见》。记者从坊子区食安办获悉,目前,该区已经开始建设以分散业户为成员的专业合作社,鼓励通过社区(村级组织)引导创办、能人领办、社会机构牵头组建等形式,加快专业合作组织发展,提高生产组织化程度,改变长期以来散户为主、各自为战的局面。日后还将在食品行业进行,并有计划地对联盟运转情况、食品标准的修订和执行情况、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 文/图 本报记者 曾庆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