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导读 |
第02版
新闻评论 |
第03版
潍坊新闻·焦点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香港卫生署称可致严重副作用,建议停用 ◎食药监局初查显示,未检出非法添加成分 香港卫生署呼吁市民不应购买或服用一种标示为“维C银翘片”的口服产品,因该产品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9日晚间通报维C银翘片问题初步调查情况称,已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与香港卫生署发布图片上相同批次维C银翘片进行了抽样检验,未检出非法添加成分。
事件 香港卫生署呼吁,禁用一款维C银翘片 香港卫生署18日晚表示,接获香港医院管理局通报,一名41岁女病人去年10月因横纹肌溶解及低血钾被送往玛嘉烈医院接受治疗。其后,病人在复诊时被发现血钾水平偏低。她最近一次复诊时向医生表示曾服用从内地购买的“维C银翘片”,临床诊断怀疑她的症状可能由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所引致。 而卫生署没有此产品入口香港作销售的记录,没有其申请药物注册的记录。香港政府新闻网所发的照片显示,此款药品瓶子最下面标识“同安药业有限公司”。 医管局化验结果显示,该种产品含有两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而在产品瓶身上标示出的成分,包括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及马来酸氯笨那敏并未被验出。初步调查发现,病人是从内地购买的这一产品。 非那西丁及氨基比林曾被用于止痛,但因其可引致严重副作用,已在香港禁售。非那西丁会引致溶血性贫血、变性血红素血症及硫血红素血症;氨基比林则会引致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卫生署表示,已购买该产品的市民应立即停止服用,如服用后感到不适,应寻求医护人员意见。 调查 与国家标准不符,被曝光药品或为假药 记者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现,注册生产维C银翘片的厂家有350多家,在内地生产的维C银翘片是一款中西药复方制剂,主要成分是维生素C和对乙酰氨基酚。 香港医管局的化验结果显示,被曝光产品的外包装标示的成分维生素C、对乙酰氨基酚及马来酸氯苯那敏,均未被检出。反而检出两种未标示及被禁用的西药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记者查询发现,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这两种西药成分在我国并不是违禁原料,而在美国等国家早已被禁用。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主任魏建英表示,在我国这两种西药成分的药现在用的也已经很少了。 在香港之所以禁用,香港卫生署发言人解释称,“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曾被用作止痛之用,但因其可引致严重副作用,已分别于1983年及1984年在香港禁售。“非那西丁”会引致溶血性贫血、变性血红素血症及硫血红素血症。“氨基比林”则会引致粒性白血球缺乏症。 记者查阅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维C银翘片的标准发现,里面并没有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这两种成分。按照《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将被定性为假药。 进展 深圳同安称照片配错,初查结果无异常 香港政府新闻网提供的图片显示,维C银翘片生产厂家为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19日,记者致电深圳同安药业,该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检出含有在港禁用成分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的维C银翘片并不是他们生产的,香港卫生署也没有点出到底是哪个厂家生产的,是配图有误造成的。 该工作人员还强调公司产品绝对没有问题。维C银翘片也是严格按照药典标准生产的,绝对不含香港公布的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19日晚间通报维C银翘片问题初步调查情况称,已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与香港卫生署发布图片上相同批次维C银翘片进行了抽样检验,未检出非法添加成分。 通报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已与香港卫生署取得联系,由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维C银翘片样品包装进行比对,鉴别真伪。目前,深圳市药品检验所已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与香港卫生署发布图片上相同批次维C银翘片进行了抽样检验。初步检验结果显示,未检出非法添加的“非那西丁”和“氨基比林”成分,与香港医管局检验结果不一致。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维C银翘片的多批次检验正在进行,检验结果将及时公布。
◎新闻延伸 购买以及服用 需看准说明书 针对香港卫生署关于维C银翘片的通报,有关专家表示,购买、服用维C银翘片需看准说明书,首选正规厂家的产品,不必过于恐慌。 吉林大学化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周伟红认为,此次香港市民因为服用维C银翘片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属于特例,并不能说明目前市场上所有维C银翘片都存在问题,也没有下架的理由。“维C银翘片的功能是显著的,尤其是在预防和治疗轻度感冒症状有较好疗效。” 国家食药监局关于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32期)显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本报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等报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