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标题导航
拉麦秸垫鸭棚一分钱甭掏,还算帮村民清了地
2013年0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麦秸垫鸭棚一分钱甭掏,还算帮村民清了地
  收割机收割小麦后,麦秸直接被粉碎了。
  ◥在寒亭区朱里街道陈家绛埠村村民陈立民家的麦田里,收割机在收割小麦。



◎麦收已接近尾声,在哪晒粮是个问题 ◎秸秆大多就地还
田,少数送给养殖户,焚烧现象已非常少了

  目前,我市麦收工作逐渐接近尾声,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小麦收割已经不再是问题,村民们在田间地头上聊天等着联合收割机收完,直接将粮食拉回家晾晒就行。不过,晾晒场地却成了难题,目前仍有不少村民占道晒粮。另外,记者采访了解到,麦收时联合收割机会直接将麦秸粉碎,农民大多都将其弃置在地里当作一层薄肥,顶多只是养殖户还会用到麦秸。以前用途不小的麦秸如今真的成了鸡肋了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麦收时节
联合收割机上阵,村民地头聊天等着拉粮
  6月20日,在寒亭区朱里街道陈家绛埠村陈立民家的麦地里,记者看到一台收割机正在地里忙碌,而陈立民和家人正站在田边闲聊。他告诉记者,近年来麦收就是收割机收割脱粒,他们只要开着农用三轮车拉粮食就行。
  随着收割机一阵轰鸣,陈立民家的两亩麦子很快就收割完了一大半,他的父亲开着自家的农用三轮车来到收割机旁。收割机驾驶员打开机器一侧的出粮口,黄澄澄的小麦就涌了出来,陈立民手拿铁锨跳上车斗忙着整理车斗里的粮食。
  “今年我这块地亩产大概能有个1200斤,收成还不错。”陈立民笑着说。用了不到五分钟,他家的农用三轮车就装满了粮食,收割机也再次投入工作。两亩地收完只用了大约20分钟时间。
  记者在昌邑市柳疃镇前梁村的一块小麦地里看到的却是另一番场景,五六个人正在地里用镰刀徒手收割小麦。其中一名中年男子梁师傅介绍,这块地仅有0.3亩左右,由于面积小联合收割机进不来,只能用原始办法收割。
  看到一位老大爷很轻松地割着麦子,记者也忍不住想体验一把,但没割几下,老大爷就上前制止了记者,并说这样割法非常危险,很容易把腿伤到。看了几遍示范动作后,记者又上前体验了一次,动作还是非常生疏。老大爷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这样的麦收方法我也经历了几十年,现在有联合收割机确实方便了,所以很少有人会用镰刀收割,尤其是年轻人,基本都不会。”
机械化成定心丸,种粮大户只等晾晒场地
  在紧张的麦收时节,多数农民都在热火朝天地忙着收麦子,但昌邑市的几名种粮大户却在给别人打工,龙池镇马渠村种粮大户高志军就在帮人播种玉米。高志军告诉记者,他打算过个五六天再收小麦,这样麦子基本就干了,等小户晒完腾出地方后,他把麦子拉回家简单晒晒就可以了。
  “虽然小麦晚割几天影响不大,但玉米就得晚播种,这样会缩短玉米的生长周期,导致减产。但现在的场院基本上被小户占着,如果有晒粮的地方我也就早收了。”高志军说。
  高志军是一位科技型种粮大户,热衷于改装各种农机具,经他改装过的自走式玉米脱粒机还获得了国家专利。目前他承包着100亩土地,全部种粮食,夏收小麦、秋收玉米。他把他的自走式玉米脱粒机改装成一台粮食收储机,可把晒在地上的粮食自动收起,直接倒入拖拉机车斗中,方便省力。这几天他把机器检修了一遍,过几天就能派上用场了。
  随后,记者又来到昌邑市龙池镇郭疃村种粮大户李旭光家。李旭光目前承包了380亩地,其中200亩地用来种小麦,其余的用来种玉米。正值麦收期间,他却在家闲着。“现在小户都急着把小麦收了,早种上玉米,等他们把小麦晒好了以后腾出场地,我们这些大户再收割。如果天气好,200亩小麦用收割机基本上一天就能收完,收好了我再雇个六轮农用车拉回家。”李旭光说。
  昌邑市龙池镇郭疃村党支部书记李明祥告诉记者,现在农民麦收轻松多了,基本上都用联合收割机收割,收割完了直接用农用车把粮食拉回家,需要人力的地方就是晒粮。“我今年61岁了,记得在1970年左右,麦收得耗两个月的时间。”李明祥说。

收粮容易晒粮难,占用道路也是无奈之举
  记者前往临朐县采访,途经潍九路时,看到道路两侧有不少村民在晾晒小麦。在潍九路与春鸢路路口的大转盘处,记者看到,在这里晒粮的村民不仅占了两侧的道路,还把进入转盘处的三角地带也占了,宽敞的潍九路成了一条双行道。还有个别村民把石头、树枝等障碍物搬到路上,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在寒亭区富亭街、昌邑市杨瓦路等公路两侧,记者也看到不少占道晒粮的村民,甚至还有一些村民把一些麦秸秆和麸皮堆到路中间让过往的车辆碾轧,过往车辆都只能小心翼翼地减速通过。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名占道晒粮的村民,他们都表示,现在收粮有大型机械帮助已经不算难事了,但是晒粮却成为一个越来越让他们头疼的问题。他们也知道在公路上晒粮存在安全隐患,但是没办法。因为现在村里的场院利用率非常低,一年中只有晾晒小麦和其它作物才能用上几天,而且现在收割基本是机械化,不用再像以前那样轧场院,把带着秸秆的小麦一起拉回来晾晒、脱粒,所以村民们基本都将场院复耕了。现在收割了麦子也就无处晾晒,为了一年的辛苦不白费,无奈之下只能选择在路上晒粮。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