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新闻·关注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导读

第02版
新闻评论

第03版
潍坊新闻·城事
 
标题导航
拉麦秸垫鸭棚一分钱甭掏,还算帮村民清了地
2013年06月2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拉麦秸垫鸭棚一分钱甭掏,还算帮村民清了地
  临朐养殖户王曰芹在整理她拉来的麦秸。
  一些小地块还得用镰刀割麦子。
  潍九路与春鸢路路口处被占道晒上了小麦。



◎麦收已接近尾声,在哪晒粮是个问题 ◎秸秆大多就地还田,少数送给养殖户,焚烧现象已非常少了
麦秸如今真成鸡肋了吗
  小麦收割后,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就留下了成片成堆的麦秆。“以前有用沼气的、喂牲口的或者修房顶的,能用到麦秆,现在村民做饭都用电或液化气,种地基本上机械化,盖的都是大瓦房,麦秆的用处越来越小了,基本上都没人要了。”6月22日,记者在采访中村民纷纷表示。记者还了解到,以前不少村民都是一把火将麦秆烧掉,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见了,村民在麦收时基本上都用联合收割机,在收割小麦后直接将麦秆粉碎,弃置在地里当作一层薄肥。麦秆到底是宝物还是废物?以前用处不小的麦秆真的成了“鸡肋”了吗?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记者调查
麦秸回收主要用于养殖业
  在临朐县冶源镇宋庄河南村,该村的麦收已经结束,地里只剩下成片的秸秆。据村民介绍,山里的麦子熟得比较早,他们这里的麦收一般比平原地区要早三四天。“我们这的玉米都已经种好了,麦子也有不少已经晒完了。”该村一名村民告诉记者。
  沿着进村小路一路走到该村村委会,记者看到路两边的田地里没有烧荒的痕迹,都是整齐金黄的麦茬,只有个别村民家门前还能见到麦秸垛。村民说这些麦秸基本上都是养殖户收去作为饲料或者是垫棚用,现在一般村民家都用不到麦秸了。
  宋庄河南村党支部书记李勇告诉记者,近几年他们村烧荒的现象已基本绝迹,收了麦子之后的秸秆现在的用途比较单一,多数是由本地养殖户收走。以前村民焚烧麦秸,主要就是为了给播种玉米清理田地,也顺便烧死地里的害虫。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一再宣传焚烧秸秆的危害,大多数村民也都知道烧荒不单会引起火灾,还会降低土地肥力。因此现在的麦秸大多数都是由收割机粉碎后进行秸秆还田了,还有少部分由当地养殖户免费或者低价收走。
  李勇说,以前不论是麦秸还是地里的秸秆对村民都是有大用处的。村民们把长的麦秆捆成捆存放起来,盖房的时候当房顶用,当时许多人家要攒上两三年才能翻盖一下房子。地里的秸秆村民们也不会扔掉,都是用锄头挖出来带回家当柴火用,这在当时是主要的燃料来源之一。
  那时的麦收是全村人的大事,要热热闹闹地收一个多月。而现在麦收只是很多村民的一项副业,由于全程大都实现了机械化,收粮加上晒粮只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在外面有工作,也不指着这点地过日子。我们山区地又少,麦收完了那点秸秆本地养殖户就能消化掉,再有富余的就是还田了,也没人会想去怎么用它。”李勇说。
  在李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该村养殖户王曰芹家,她正在收拾家门口的秸秆堆。王曰芹告诉记者,这些秸秆都是她从别人的地里拉回来的,要给自家的鸭棚垫棚用。去别人家拉秸秆并不需要给钱,就相当于帮人家清理田地了,秸秆想拉多少都行。
消防部门
焚烧秸秆现象已经不多见
  6月22日,记者从市公安局消防支队了解到,虽然近几年潍坊秸秆焚烧的现象已经很少,但秸秆起火的事故还时有发生。
  据市公安局消防支队宣传科科长孙林元介绍,其实这几年老百姓故意焚烧的已经很少了,但还有一些老百姓在田间地头抽了烟后随地一扔,秸秆被点燃后一旦遇到刮风,很容易扩大范围。还有一些小孩在玩耍时将秸秆点着,这样的案例以前都遇到过。“以前曾经有过这样的案例,一位老大爷当时打算将一小部分秸秆焚烧,但秸秆被点着后借助风力越烧范围越大,老大爷急着去扑救却不慎摔倒被烧伤,最后消防队员赶到后才将大火扑灭。”孙林元说。
  “其实老百姓在焚烧秸秆时,大部分会以为火势能控制住,但一旦火势蔓延,一般人如果没有任何特别装备,离着火处2-3米就难以靠近。还有一种情况是,当秸秆焚烧完了,一些老百姓以为火灭了就没事了,可离开之后,零星余火却借助风力被重新点燃,后果会不堪设想。”孙林元说。
  “其实焚烧秸秆的危害非常大,起火时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将地里没收割的小麦全部烧了,一旦焚烧地周围的树木被点着,后果会非常严重。”孙林元告诉记者,老百姓在麦收期间如果遇到起火,在火势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铁锨、锄头或树枝将火扑灭,但火势一旦过大要及时拨打119报警电话求助。
  据了解,在麦收期间潍坊各地的消防部门也组织宣传员到田间地头,开展麦收防火宣传活动。在消防宣传过程中,宣传员给正在劳作的农民群众、农机手发放麦收防火消防知识彩页,并对麦田火灾的应急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讲解。提醒老百姓在成熟的麦地或打麦场里吸烟后,烟蒂要用脚彻底踩灭,严禁焚烧秸秆等。
  同时,宣传人员还列举了往年麦收期间因燃烧秸秆、麦田吸烟等引发火灾的案例,以警示和教育群众。
农业专家
秸秆利用主要有六种方式
  记者来到潍坊市农业局,采访了农村能源办公室副主任谭乐增,他介绍了农田秸秆禁烧政策的由来以及政府正在推广的六种秸秆回收利用方式。
  据他介绍,潍坊市推广秸秆禁烧大概已经有七八年时间了。出台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就是往年农民大规模焚烧秸秆造成了不少因视线受阻形成的交通事故,焚烧的烟雾也影响了潍坊本地的空气质量。除此之外,焚烧过的土地还容易板结,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死亡也会极大影响土地肥力。因此潍坊市政府连续多年发布禁烧公告,如今大规模焚烧秸秆的现象已经很少见。
  出台禁烧政策的同时,农业主管部门也找到了六种主要的秸秆利用方式。目前常见的方式就是秸秆还田和秸秆清除,这两种方式都通过收割机附带的粉碎功能来实现,简单方便,因此使用率很高。其次就是用秸秆制造沼气和生产秸秆食用菌,这两种方式玉米秆用得较多。其他的还有制作秸秆艺术品和制作秸秆反应堆,因为现在秸秆多数都被机器打碎,所以秸秆艺术品已经比较少见。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以秸秆替代化肥,以植物疫苗替代农药的先进技术,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广。  A4-A5版文/图 本报记者李东杰 陈怀禹 本报见习记者 曾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